问问读工科的博士们,试验做不下去了,都是怎么调整心态的……
昨天刚刚被bf安慰了,心情好些了,今天坐到办公室,看着让我头大的数据就又难过起来了$郁闷$我知道,读博大多会遇到试验不顺利的事情,可是真的不是不好受……
都已经1年半了,还没有任何结果,而且我在可预见的半年内,觉得也不会有什么结果出来$m9$
关键是我做的东西,理论都还不完善,教授准备修正理论呢,而我则是用旧理论继续试验着,能成就成,不能成,我不知道怎么办,问教授,他说他也不知道,唉……
虽说读博有工资,衣枕无忧的样子,可是这种让我看不到成果的状态,真的好难受。而且由于做不出试验属于正常,就更加不努力的实验了,导致经常一天有半天的时间都是在网上晃晃就过去了,很碌碌无为的感觉$m7$ 这也是种锻炼啊,我就是这么对待它的。
心情好的时候,动力足的时候,就去做些实践工作,然后闷头处理数据,最容易打发时间,自己整理报告。
心情不好的时候,动力完全没有的时候,就东看西看文献,试图写写理论部分,有时候会有些意想不到的收获。
博士并不代表你一定要成功完成某样课题,就如同那么多人作抗癌方面的研究,最后成功毕业的博士肯定不在少数,大家都成功研制出抗癌的药物和方法了么?没有。
其实你想想,你能成功证明这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不可行,这个想法是shit,为什么是shit,也是博士工作。:) 谢谢斑斑鼓励$送花$
看了斑斑的话,突然想起,与其努力证明一个理论是对的,还不如直接证明一个理论是错的,说不定更容易些:D
太好了,有思路了,我这就去试试了$汗$ 证明成功了,你的后继工作者就轻松点了。呵呵。。。 其实你想想,你能成功证明这种方法不可行,为什么不可行,这个想法是shit,为什么是shit,也是博士工作。
$支持$ $支持$ $支持$ 原帖由 BBi11 于 2007-11-5 12: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谢谢斑斑鼓励$送花$
看了斑斑的话,突然想起,与其努力证明一个理论是对的,还不如直接证明一个理论是错的,说不定更容易些:D
太好了,有思路了,我这就去试试了$汗$
有思路了就好,说不定在证明某个理论不行的过程中可能发现可行的方案呢!科研这东西很难讲的,楼主加油啊!$支持$ $支持$ $支持$
还有越是这种情况越要加强和教授的交流,一起想办法。有时候多讨论就可能会产生新的思路或者方向,不能泄气。自己泄气了,教授觉得难,不加过问,转业就快毕业了,那时候就晚了。 一年半都没有任何结果,你应该转换下方向(这个思想准备其实在预实验的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具备了),没有结果在我感觉在医科和生物的实验中更容易出现,因为和有机体打交道时出现的不确定性更多,只是我不太明白都一年半了你怎么还不转换实验方法或方向呢?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5 14: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一年半都没有任何结果,你应该转换下方向(这个思想准备其实在预实验的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具备了),没有结果在我感觉在医科和生物的实验中更容易出现,因为和有机体打交道时出现的不确定性更多,只是我不太明白都 ...
老兄,在德国念博士不像国内那么快就会出结果的。。。
教授甚至不要求你发文章,在国内你敢想么?
所以说,学术风气是不一样的。$汗$
回复 #8 stubor 的帖子
每个组不一样吧,我刚来德国四个月,就要写文章了,哎,上周刚交了一篇给老板审,还不知道结果, 据说 老板比审稿人要求还苛刻 原帖由 victor95 于 2007-11-5 17:5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每个组不一样吧,我刚来德国四个月,就要写文章了,
哎,上周刚交了一篇给老板审,还不知道结果, 据说 老板比审稿人要求还苛刻
嗯,每个组不一样那是肯定的。 的确在德国你读不读得出博士学位和你在答辩前是否发文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等于老板不需要你发文章,更不等于你要在一条死胡同里反复消耗你的实验时间
原帖由 stubor 于 2007-11-5 14:2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老兄,在德国念博士不像国内那么快就会出结果的。。。
教授甚至不要求你发文章,在国内你敢想么?
所以说,学术风气是不一样的。$汗$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6 14: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的确在德国你读不读得出博士学位和你在答辩前是否发文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等于老板不需要你发文章,更不等于你要在一条死胡同里反复消耗你的实验时间
$握手$ $握手$ $握手$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6 14: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的确在德国你读不读得出博士学位和你在答辩前是否发文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等于老板不需要你发文章,更不等于你要在一条死胡同里反复消耗你的实验时间
这都是学术风气的问题。
科学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无论你探索出什么,有既定方向的成果或者没有既定方向的成果,你终究探索出了东西。或者说你掌握了科学探索的方法。
以前我们教授给我们举例,一个日本科学家,忘记哪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8年没有发过一篇文章,可是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奖。$汗$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6 14:4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的确在德国你读不读得出博士学位和你在答辩前是否发文章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并不等于老板不需要你发文章,更不等于你要在一条死胡同里反复消耗你的实验时间
我不反对你的意见,我只是说,你能证明出你现在所用的方法不可行,也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博士的内容。
显然,能发文章干什么不发?能有多快好省达到目的的方法为什么不用?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5 14: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一年半都没有任何结果,你应该转换下方向(这个思想准备其实在预实验的开始的时候就应该具备了),没有结果在我感觉在医科和生物的实验中更容易出现,因为和有机体打交道时出现的不确定性更多,只是我不太明白都 ...
方向不是我想换就可以换的,更主要的是,我认为我目前是没有结果,教授认为我目前的结果很好$郁闷$ 换了个思路,发现问题一大堆,想找教授讨论,教授又不在,这星期转眼就又过去了,什么都做不下去的状态$NO$ 探索和盲动是两回事,更加别说诺贝尔了,诺贝尔获奖者蛰伏8年不出paper,不等于没成果更不等于是因为实验没有结果。SCI类的文章一篇拆成中文的可能变成7-8篇,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而且8年的沉默根本不算什么,你看下医学或生物类的,获奖者获奖时的年龄都多大了?
你最后一句话显得你太单纯了,你以为你有数据又能写,想发老板就一定会给你发了?就算真能发有时也未必是由你来发(虽然是你做的实验),甚至你名字都落不上去paper。太复杂了~~!!当然这个和在一个死胡同里转来转去的实验方式以及你能否博士毕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再说很多实验室的老板根本不可能任由你一年半都是个negative的实验结果的,必然会定期讨论汇报,如果不满意会修改你的实验方法,不行就再次修改。难道老板养你不用钱?做实验不用烧钱?不怕其它同行业的实验paper领先自己print吗?我养几板细胞,到收获时一污染,等于几台不算便宜的笔记本电脑的钱就全扔水里了,就算我不着急,老板也心痛阿,他还能任由你挥霍一年半的光阴和金钱吗?
原帖由 stubor 于 2007-11-7 10:5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我不反对你的意见,我只是说,你能证明出你现在所用的方法不可行,也是探索的过程,也是博士的内容。
显然,能发文章干什么不发?能有多快好省达到目的的方法为什么不用? 教授认为好就行了,实验总是个相对精确的东西
原帖由 BBi11 于 2007-11-7 12:56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方向不是我想换就可以换的,更主要的是,我认为我目前是没有结果,教授认为我目前的结果很好$郁闷$ 你要多和你的教授沟通,有些教授对同行业的进展的了解并不比你多,所以会出现你的教授觉得满意而你觉得不满意的情况,甚至有些教授实验的设计就是仅仅来源于学生的综述汇报而自己根本没有仔细地去调研,所以你一定要将你的理由和你的不好的感觉告诉他,看下有无修改实验计划的必要?免得真是到你paper写出来到答辩的时候才给同行笑话,那就真完了!
原帖由 BBi11 于 2007-11-7 13:0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换了个思路,发现问题一大堆,想找教授讨论,教授又不在,这星期转眼就又过去了,什么都做不下去的状态$NO$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7 13:1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你要多和你的教授沟通,有些教授对同行业的进展的了解并不比你多,所以会出现你的教授觉得满意而你觉得不满意的情况,甚至有些教授实验的设计就是仅仅来源于学生的综述汇报而自己根本没有仔细地去调研,所以你一 ...
关键我的教授现在就和同行意见不一致!!另外一个教授认为我的数据是错的,或者说没有什么说服力,我和他意见一致,可偏偏我的直属教授认为就是这个样子的,让我怎么办?!他就让我一直朝这个方向,按这个方法做下去,我觉得不可能有结果,可是我不做下去,我又能做什么?:mad: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7 13:0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探索和盲动是两回事,更加别说诺贝尔了,诺贝尔获奖者蛰伏8年不出paper,不等于没成果更不等于是因为实验没有结果。SCI类的文章一篇拆成中文的可能变成7-8篇,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而且8年的沉默根本不算什么,你看下医学或生物类的,获奖者获奖时的年龄都多大了?
你最后一句话显得你太单纯了,你以为你有数据又能写,想发老板就一定会给你发了?就算真能发有时也未必是由你来发(虽然是你做的实验),甚至你名字都落不上去paper。太复杂了~~!!当然这个和在一个死胡同里转来转去的实验方式以及你能否博士毕业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再说很多实验室的老板根本不可能任由你一年半都是个negative的实验结果的,必然会定期讨论汇报,如果不满意会修改你的实验方法,不行就再次修改。难道老板养你不用钱?做实验不用烧钱?不怕其它同行业的实验paper领先自己print吗?我养几板细胞,到收获时一污染,等于几台不算便宜的笔记本电脑的钱就全扔水里了,就算我不着急,老板也心痛阿,他还能任由你挥霍一年半的光阴和金钱吗?
好像我的教授很习惯这样没有结果,而且确实是个超级烧钱的工作,我可以任由他不心疼钱,可是我还心疼我的青春呢!到时候两年多没有个结果,换个方向之类,读个博士耗个5,6年——我实在,实在有点心疼我的时间啊:mad:
ps 我目前的实验状况都向他反映了的$郁闷$
[ 本帖最后由 BBi11 于 2007-11-7 13:30 编辑 ]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7 13:04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探索和盲动是两回事,更加别说诺贝尔了,诺贝尔获奖者蛰伏8年不出paper,不等于没成果更不等于是因为实验没有结果。SCI类的文章一篇拆成中文的可能变成7-8篇,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吗?而且8年的沉默根本不算什么, ...
俺承认俺是太单纯了。是德国的科研体制害了俺。这里一般都不需要跟复杂的人际关系做斗争。已经变得比较傻了。
你说的文章含金量问题我没有一点意见。我也从来没说过我有意见。
我还是那么认为的。德国人搞科研的作风和我们在国内搞科研的作风差别太大了。
我没打算跟你争论什么。本身是探索还是盲动,我们身在其中,能看到多少? 原帖由 stubor 于 2007-11-7 13:32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俺承认俺是太单纯了。是德国的科研体制害了俺。这里一般都不需要跟复杂的人际关系做斗争。已经变得比较傻了。
你说的文章含金量问题我没有一点意见。我也从来没说过我有意见。
我还是那么认为的。德国人搞科研的作风和我们在国内搞科研的作风差别太大了。
我没打算跟你争论什么。本身是探索还是盲动,我们身在其中,能看到多少
$握手$$握手$ $支持$ :(
我想,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我这是在探索还是在盲动,所以才会这么痛苦……
[ 本帖最后由 BBi11 于 2007-11-7 13:44 编辑 ] 如今身边的人,都是用X射线的发现过程,或者说爱迪生找灯丝的过程来安慰我$m7$ X线是“发现”的过程,灯丝是“发明”的过程,不懂你的身边的人会用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研究经过来比拟你现在的状态
原帖由 BBi11 于 2007-11-7 13:37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今身边的人,都是用X射线的发现过程,或者说爱迪生找灯丝的过程来安慰我$m7$ 如果你真分不清你是探索还是盲动,很简单,找一个可以相对固定的参照物嘛,这个参照物可以是完全类似的研究报告或实验周边的外围研究,对比下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别人的差异,如果实在找不到,对比自己前后纵向的实验结果的差异,如果什么都没有就先完全退出来,静下再进,动动停停,才能最终达到目的$汗$
原帖由 BBi11 于 2007-11-7 13:35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握手$$握手$ $支持$ :(
我想,我就是因为不知道我这是在探索还是在盲动,所以才会这么痛苦……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7 15:19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X线是“发现”的过程,灯丝是“发明”的过程,不懂你的身边的人会用两种完全不同的科学研究经过来比拟你现在的状态
理论是自己发明的,造成的后果是符合理论的样品很少,所以我要在茫茫样品中寻找适用理论的样品——找不到样品就改理论,就是这么个过程。。。 原帖由 speaker 于 2007-11-7 15:23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如果你真分不清你是探索还是盲动,很简单,找一个可以相对固定的参照物嘛,这个参照物可以是完全类似的研究报告或实验周边的外围研究,对比下自己的实验结果和别人的差异,如果实在找不到,对比自己前后纵向的实 ...
恩,我现在停着,等教授回来。。。 原帖由 BBi11 于 2007-11-7 13:00 发表 http://www.dolc.de/forum/images/common/back.gif
换了个思路,发现问题一大堆,想找教授讨论,教授又不在,这星期转眼就又过去了,什么都做不下去的状态$NO$
$握手$ :( 我听过一个很不错的教授的大弟子教育小师弟的话: 想毕业, 不能全听教授的...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