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er 发表于 2007-8-3 11:27

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竟然是

鲁迅 (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后改豫才。学名周树人。
  
  鲁迅一生所用笔名发表的文章大致如下:
  
  戛剑生 1898年作《戛剑生杂记》,发表于1936.11.16日《宇宙风》半月刊第29期。
 
  树 人 1903.6.8日诗《题照赠仲弟》。收入《集外集拾遗》附录一。
  
  庚 辰 《译哀尘》,发表于1903年6月15日《浙江潮》第5期。
  
  自 树《斯巴达之魂》(小说),发表于1903.6月和11月《浙江潮》月刊第5、9期。
  
  索 子 1903年作《中国地质略论》,发表于同年10月10日《浙江潮》月刊第8期。
  
  索 士 1903年译《地底旅行》,发表于同年12月《浙江潮》月刊期第10期。
  
  令 飞 1907年作《人之历史》一文,发表于同年12月《河南》月刊期第1号。
  
  迅 行 1907年作《文化编至论》,发表于1908年8月《河南》月刊第7号。
  
  树 1910年8月15日《致许寿裳函》。
  
  黄 棘 1912年作《〈越铎〉出世辞》,发表于1912年1月3日《越铎日报》创刊号。
  
  周豫才 1912年2月19日《越铎月报.告白》。
  
  周树1913年11月17日作《〈嵇康集〉跋》,收入《鲁迅全集》1938年6月版第9卷。
  
  鲁 迅 1918年4月2日作《狂人日记》,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月刊第4卷5号。
  
  唐 俟 1918年作新诗《梦》。发表于1918年5月15日《新青年》第4卷5号。收入《集外集》。
  
  俟见于《随感录.二十五》,发表于1918年9月15日《新青年》月刊第5卷3号。
  
  迅见于杂文《随感录.三十八》,发表于1918年11月15日《新青年》月刊5卷5期。
  
  神 飞 1926年12月3日作《阿Q正传的成因》,文内自述。
  
  庚 言首见于《美术杂志第一期》一文,发表于1918年12月29日出版的《每周评论》第2号。
  
  风 声 1921年4月12日作杂文《生降死不降》,发表于1921年5月6日《晨报副刊》。
  
  尊 古见于杂文《“则皆然”》,发表于1921年11月3日《晨报副刊》。
  
  巴 人 1921年12月作《阿Q正传》,发表于1921年12月4日至1922年2月12日《晨报副刊》。
  
  某生者 1922年9月20日作杂文《“以震其艰深”》,发表于1922年9月20日《晨报副刊》。
  
  雪 之 1923年9月作文《“两个桃子杀了三个读书人”》,发表于1923年9月14日《晨报副刊》。
  
  敖 者 1924年1月23日作杂文《奇怪的日历》,发表于1924年1月27日《晨报副刊》。
  
  宴之敖者 见于1924年9月21日作《〈俟堂专文杂集〉题记》一文。
  
  俟 堂 见于鲁迅手辑的《六朝造象目录》稿本。
  
  “……即鲁迅” 1924年11月26日《致钱玄同》书。
  
  L.S 1925年1月4日译《PETDFI SANDOR的诗》,发表于1925年1月12日和1月26日《语丝》周刊第9期。
 
  冥 昭 1925年4月22日作杂文《春末闲谈》,发表于1925年4月24日《莽原》周刊第一期。
  
  凡 见于1925年7月12日《致钱玄同》的信。收入《鲁迅书信集》。
  
  杜 斐 1925年译《从浅草来》一文,发表于1925年12月5日,8日,12日《国民新报副刊》。
  
  楮 冠 1927年8月8日作《书苑折枝》(杂文),发表于1927年9月1日《北新》周刊45-46期合刊。
 
  楮冠病叟见于《书苑折枝》一文的短序之末。这个笔名是针对高长虹攻击鲁迅的一种回击。
  
  华约瑟 1927年9月23日作:《述香港恭祝圣诞》,发表于1927年11月26日《语丝》周刊第一百五十六期,发表时用致编者的信的形式,刊载在“来函照登”栏内。这个题目是后来加的。
  
  中 拉 1927年12月作杂文《〈丙与甲〉按语》,发表于1927年12月31日《语丝》周刊卷3期。
  
  葛何德 1928年译《生活的演剧化》一文,发表于同年7月20日《奔流》月刊第1卷第2本。
  
  封 余 1928年11月1日作信《关于粗人》,发表于1928年11月15日《大江月刊》。
  
  许 霞 1928年译《访革命后的托尔斯泰故乡记》,发表于1928年12月30日《奔流》月刊第一卷第七本。(“许霞”是许广平同志的小名,鲁迅偶尔用之)。
EL ELEF “EL”是英文“象”(Elephane)的前两个字母,“ELEF”是德文“象”(Elefane)的头四个字母。这两个笔名均用于1929年5月至6月间鲁迅给许广平的信中。
  
  许 遐 1929年9月8日译完《小彼得》,1929年11月由春潮书局出版。
  
  L 1930年1月16日作《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一文,发表于1930年3月1日《萌芽》月刊第一卷3期。
  
  隋洛文 1930年6月10日译《被解放的堂.吉诃德》,发表于1931年11月20日《北斗》月刊第一卷3期。
  
  洛 文 1930年10月18日译《药用植物》,发表于1930年10月至11月《自然界》5卷9、10期。
  
  令 斐 1931年1月21日《致许寿裳》,收入《鲁迅书信集》。
  
  豫 才 1931年2月24日作《致曹靖华》一文的署名。
  
  豫 1931年6月13日《致曹靖华》一文之署名,为豫才之略写。
  
  唐丰瑜 1931年4月1日作《〈勇敢的约翰〉校后记》。1931年10月刊载于湖风书店出版的《勇敢的约翰》一书内。
  
  冬 华首见于杂文《以脚报国》,发表于1931年10月20日《北斗》月刊1卷2期。
  
  长 庚 1931年作杂文《唐朝的钉梢》,发表于1931年10月20日《北斗》月刊1卷2期。
  
  宴 敖见于杂文《“民族主义文学”的任务和命运》,发表于1931年10月23日《文学导报》半月刊,6、7期合刊。
  
  乐 贲首见于杂文《“**研究”之外》,1931年11月30日发表于《文艺新闻》第三十
  
  它 音 1931年10月29日作杂文《沉滓的泛起》,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旬刊第一期。
  
  佩 韦首见于杂文《知难行难》,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第1期。
  
  阿 二首见于诗歌《好东西歌》,发表于1931年12月11日《十字街头》第1期。
  
  丰 瑜 1931年12月3日译《梅令格的〈关于文学史〉》。发表于1931年12月20日《北斗》月刊1卷4期。
  
  明 瑟 1931年12月20日作杂文《“友邦惊诧”论》,发表于1931年12月25日《十字街头》第2期。
  
  不 堂 1931年12月作杂文《中华民国的新“堂.吉诃德”们》,发表于1932年1月20日《北斗》月刊第2卷1期。
  
  白 舌 1932年1月8日作杂文《“非所计也”》,发表于1932年1月5日《十字街头》第3期。
  
  遐 观见于杂文《水灾即“建国”》,发表于1932年1月5日《十字街头》第3期。
  
  何家干 1933年1月4日作杂文《逃的辩护》,发表于1933年1月30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罗 怃 1933年1月28日作杂文《论“赴难”和“逃难”》,发表于1933年2月11日《涛声》周刊第2卷5期。
  
  动 轩 1933年1月31日作杂文《学生和玉佛》,发表于1933年2月16日《论语》半月刊第11期。
  
  周动轩 见于上文––––《学生和玉佛》文内自述。
  
  飞 1933年2月2日《致许寿裳》。
  
  于 1933年2月9日作杂文《竟猜咒》,发表于1933年2月14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何 于 1933年3月4日作杂文《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发表于1933年3月16日《论语》半月刊第13期。
  
  孺牛首见于杂文《文摊秘诀十条》,发表于1933年3月20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丁萌1933年4月29日作杂文《新药》,发表于1933年5月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游光1933年6月7日作杂文《夜颂》,发表于1933年6月10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丰之余1933年6月8日作杂文《推》,发表于1933年6月11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苇索1933年6月15日作杂文《偶成》,发表于1933年6月22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旅隼1933年6月16日作杂文《“抄靶子”》,发表于1933年6月20日《申报》《自由谈》。
  
  越客1933年7月3日作杂文《我谈“堕民”》,发表于1933年7月6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桃椎1933年7月5日作杂文《序的解放》,发表于1933年7月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虞明1933年7月12日作杂文《智识过剩》,发表于1933年7月16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斡1933年7月14日《致黎烈文函》。
  
  家干1933年7月19日鲁迅在编订《伪自由书》时,针对附文所加评论的署名。
  
  荀继1933年8月16日作杂文《爬与撞》,发表于1933年8月23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史癖1933年10月1日作杂文《双十怀古》,收入《准风月谈》。
  
  尤刚1933年10月17日作杂文《黄祸》,发表于1933年10月20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符灵1933年10月19日作杂文《外国也有》,发表于1933年10月23日《申报》副刊《自?谈》。
  
  余铭1933年10月23日作杂文《野兽训练法》,发表于1933年10月30日《申报》副刊《?由谈》。
  
  元艮1933年11月4日作杂文《反刍》,发表于1933年11月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子明1933年11月6日作杂文【共卵得糊涂》,1933年11月24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白在宣1933年11月7日作杂文《“商定”文豪》,发表于1933年11月1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敬一尊1933年11月7日作杂文《青年与老子》,发表于1933年11月1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一尊是《青年与老子》一文发表时之署名。
  
  张承禄1934年1月8日写杂文《未来的光荣》,发表于1934年1月11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张令仪1934年1月8日作杂文《女人未必多说谎》,发表于1934年1月12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倪朔尔1934年1月17日作杂文《批评家的批评家》,发表于1934年1月21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栾廷石1934年1月30日作杂文《“京派”与“海派”》,发表于1934年2月3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张禄如译《山民牧唱》,发表于1934年3月1日《文学》月刊第2卷3期。
  
  邓当世1934年3月7日作杂文《大小骗》,发表于1934年3月28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宓子章1934年4月5日作杂文《“小童挡驾”》,发表于1934年4月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翁隼1934年4月15日作杂文《古人并不纯厚》,发表于1934年4月26日《中华日报》《动向》。
  
  张禄如译《山民牧唱》,发表于1934年3月1日《文学》月刊第2卷3期。
  
  邓当世1934年3月7日作杂文《大小骗》,发表于1934年3月28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宓子章1934年4月5日作杂文《“小童挡驾”》,发表于1934年4月7日《申报》副刊《自由谈》。
  
  翁隼1934年4月15日作杂文《古人并不纯厚》,发表于1934年4月26日《中华日报》《动向》。

小妖怪 发表于 2007-8-3 11:51

:D :D :D

helloecho 发表于 2007-8-3 13:21

景仰啊,这么多名字亏他想的出来$汗$
不知道有啥规律没?$frage$

kleindick 发表于 2007-8-3 13:53

哇赛,太强了,:D $支持$

沙龙拔丝 发表于 2007-8-3 14:00

:cool: :cool: :cool:

Elinor 发表于 2007-8-3 15:34

:D $支持$ $支持$

sosrr 发表于 2007-8-3 17:26

:D :D :D

优佑雨田 发表于 2007-8-4 18:06

:D :D :D

呼噜噜 发表于 2007-8-4 23:49

:D :D :D

随心屿 发表于 2007-8-4 23:50

我还从来没用过马甲,只用自己ID给别人捧过场

王昭君 发表于 2007-8-4 23:52

http://english.people.com.cn/200601/17/images/Jonathan-Rhys-Meyers.jpg

王昭君 发表于 2007-8-4 23:53

Jonathan Rhys Meyersaus Wikipedia, der freien Enzyklopädie
Wechseln zu: Navigation, Suche
Jonathan Rhys Meyers (eigentlich Jonathan Michael Francis O'Keeffe, * 27. Juli 1977 in Dublin) ist ein irischer Theater- und Filmschauspieler.
Inhaltsverzeichnis[Verbergen]
1 Biographie 1.1 Kindheit und Ausbildung 1.2 Die erste Hauptrolle 1.3 Durchbruch mit Velvet Goldmine [*]1.4 Aufstieg als Elvis Presley2 Filmografie (Auswahl) 3 Auszeichnungen 3.1 Emmy 3.2 Golden Globe [*]3.3 Weitere[*]4 Weblinks
Biographie [Bearbeiten]
Kindheit und Ausbildung [Bearbeiten]Jonathan Rhys Meyers erblickte 1977 als Jonathan Michael Francis O'Keeffe im irischen Dublin das Licht der Welt. Da Rhys Meyers mit einem Herzleiden auf die Welt kam, wurde er sehr schnell getauft, da man vermutete, dass er nicht lange zu leben hätte. Er verbrachte mehrere Monate im Krankenhaus. Ein Jahr nach seiner Geburt zog seine Familie nach Cork, in den Südwesten des Landes. Als Jonny, wie er von seiner Familie und Freunden genannt wird, 3 Jahre alt war, verließ sein Vater die Familie. Rhys-Meyers hat noch 3 jüngere Brüder namens Jamie, Alan und Paul.
Nach einer sehr turbulenten Kindheit wurde Jonathan Rhys Meyers im Alter von 16 Jahren der Schule verwiesen. Sehr viel Zeit verbrachte er daraufhin in Billardhallen, wo er von einem Talentsucher von Hubbard Casting entdeckt wurde. Es folgte ein Vorsprechen für John Robarts Abenteuerfilm The War of the Buttons (1994), verlor die Hauptrolle des Fergus jedoch an Gregg Fitzgerald. Nachdem Rhys Meyers den Traum von einer schnellen Karriere als Schauspieler aufgegeben hatte, bekam er die Hauptrolle für einen Werbespot des Suppenherstellers Knorr. Seine Bedenken, diese Rolle könnte seiner Filmkarriere schaden, zerschlugen sich und 1994 feierte er mit einer Nebenrolle in Suri Krishnamma Tragikomödie A Man of No Importance sein Schauspieldebüt, u. a. neben so etablierten britischen Mimen wie Albert Finney, Brenda Fricker und Michael Gambon.

Die erste Hauptrolle [Bearbeiten]Jonathan Rhys Meyers erste Hauptrolle folgte im Jahre 1996 in Sue Claytons Drama Auf der Suche nach Finbar. Die Dreharbeiten fanden im schwedischen Teil Lapplands statt, in dem während der Dreharbeiten die Schneeschmelze einsetzte. Die Dreharbeiten mussten deshalb um ein halbes Jahr verschoben werden. Während Rhys Meyers wieder in seine Heimatstadt Cork reiste, erhielt er in Irland eine Nebenrolle in Neil Jordans Historiendrama Michael Collins. In dem Film in dem der 1,78 m große Schauspieler einen jungen Mörder verkörperte, war er u. a. an der Seite von Liam Neeson, Julia Roberts und Ian Hart zu sehen. Darauf folgte Alberto Sciammas Horrorfilm The Killer Tongue, der in Madrid gedreht wurde. Rhys Meyers selbst hasste seine Rolle und spielte so miserabel, dass er nach der Hälfte der Drehzeit entlassen wurde um in Lappland Auf der Suche nach Finbar zu Ende zu drehen. Im gleichen Jahr folgte die Nebenrolle in Nicolas Roegs TV-Film Die Bibel: Samson und Delila. Für die zwei Szenen in denen er den jungen Samson mimte, war Rhys Meyers extra nach Marokko geflogen.
Nach Stephen Poliakoffs Drama The Tribe mit u. a. Joely Richardson und Jeremy Northam flog Jonathan Rhys Meyers 1997 in die USA um in Kalifornien an den Dreharbeiten zu Die Macher teilzunehmen. In dem Drama von Regisseur Tim Hunter war er als Adoptivkind Josh zu sehen, der gemeinsam mit seinen Freunden in kleinere Verbrechen involviert ist. In Vorbereitung auf die Rolle musste Rhys Meyers u. a. in 10 Tagen einen amerikanischen Akzent aneignen. Die nächsten zwei Jahre verbrachte der Schauspieler damit fern von seiner Heimat Irland Filme zu drehen, so u. a. der Krimi B. Monkey und die männliche Hauptrolle in dem Drama The Governess, in dem er an der Seite von Minnie Driver den romantischen Helden mimte.

Durchbruch mit Velvet Goldmine [Bearbeiten]Der Durchbruch gelang Jonathan Rhys Meyers 1998 in Todd Haynes Velvet Goldmine. In dem Drama verkörpert er den bisexuellen Rockstar Brian Slade, eine Figur die an den Sänger David Bowie angelehnt ist. Auf dem Höhepunkt seiner Karriere stirbt die exzentrische Pop-Ikone unter ungeklärten Umständen, was zehn Jahre später einen Journalisten (gespielt von Christian Bale) auf den Plan ruft den Fall wieder aufzurollen und Slades ehemaligen Freunde zu besuchen. In dem Film, in dem er sehr freizügig an der Seite von Ewan McGregor agierte, war Rhys Meyers ein Jahr später bei den 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 als bester britischer Newcomer des Jahres nominiert.
Nach Velvet Goldmine war Jonathan Rhys Meyers abwechselnd in Film- und TV-Produktionen zu sehen. Zu seinen TV-Arbeiten zählen u. a. die populäre Hauptrolle in Andy Wilsons im Jahr 2000 produzierten Mysteryserie Gormenghast über den Aufstieg und Fall eines fiktiven Königreichs ebenso, wie der Part des George Amberson Minafer in Alfons Araus TV-Film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der auf dem gleichnamigen Kinofilm Der Glanz des Hauses Amberson aus dem Jahr 1942 von Orson Welles basiert. Auf der Kinoleinwand war Rhys Meyers in so unterschiedlichen Produktionen wie dem Bürgerkriegsdrama Ride with the Devil (1999) von Ang Lee an der Seite von Tobey Maguire, dem Independentstreifen Prozac Nation (2001) mit Christina Ricci, der erfolgreichen britischen Fußballkomödie Kick It Like Beckham an der Seite von Keira Knightley und Parminder Nagra und in Mira Nairs Kostümdrama Vanity Fair – Jahrmarkt der Eitelkeiten zu sehen.

Aufstieg als Elvis Presley [Bearbeiten]Im Jahr 2003 spielte Jonathan Rhys Meyers eine Nebenrolle in der mit dem Golden Globe und Emmy preisgekrönten TV-Produktion The Lion in Winter, eine Remake des gleichnamigen Dramas aus dem Jahr 1968. Hier agierte er an der Seite von u. a. Patrick Stewart und Glenn Close als junger französischer König Philip von Frankreich. 2004 folgte eine Nebenrolle in Oliver Stones Historienepos Alexander, in dem er in der Rolle des Cassander zu sehen war. Der Film floppte an den Kinokassen und wurde für sechs Goldene Himbeeren nominiert, ein Filmpreis der die schlechtesten Produktionen des Jahres auszeichnet. Erfolgreicher war für Jonathan Rhys Meyers ein Jahr später die Hauptrolle des Elvis Presley in James Steven Sadwiths Fernseh-Miniserie Elvis. Für sein Porträt vom Aufstieg und Fall des berühmten Musikers wurde er 2005 für einen Emmy als bester Hauptdarsteller in einer Miniserie nominiert und ein Jahr später mit dem Golden Globe ausgezeichnet.
Jonathan Rhys Meyers zählt mittlerweile zu den talentiertesten Nachwuchsschauspielern in Hollywood, obwohl er laut einer früheren Aussage die Schauspielerei nicht liebt und nur die Chance darstellte, von der Straße und dem Gefängnis fernzubleiben. 2005 folgte Woody Allens Thriller Match Point, ein Jahr später war der charismatische Schauspieler in Mission: Impossible 3 an der Seite von Tom Cruise und Ving Rhames zu sehen.
Privat wohnt der Schauspieler immer noch im irischen Cork und verbringt jede freie Minute mit Freunden und Familie. Er besitzt außerdem Appartements in Marokko und London. Jonathan Rhys Meyers ist außerdem ein talentierter Musiker und Sänger der die traditionelle irische Musik bevorzugt. Er interpretierte aber auch selbst einige Musikstücke in seinen Erfolgsfilm Velvet Goldmine. 1996 agierte Rhys Meyers, der sich auch schon als Fotomodell sein Geld verdiente, in dem Theaterstück Dark Blood.

Filmografie (Auswahl) [Bearbeiten][*]1994: A Man of No Importance[*]1996: Michael Collins[*]1996: The Killer Tongue (La lengua asesina)[*]1996: Auf der Suche nach Finbar (The Disappearance of Finbar)[*]1996: Die Bibel – Samson und Delila (Samson and Delilah) (TV)[*]1997: Der Macher (The Maker)[*]1998: Velvet Goldmine[*]1998: The Governess[*]1998: The Tribe (TV)[*]1998: B. Monkey[*]1999: Wer mit dem Teufel reitet[*]1999: Titus[*]2000: Gormenghast (Fernsehserie)[*]2001: Prozac Nation[*]2001: Tangled[*]2002: 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 (TV)[*]2002: Kick it like Beckham (Bend It Like Beckham)[*]2003: The Lion in Winter (TV)[*]2003: Octane – Grausamer Verdacht[*]2004: Vanity Fair – Jahrmarkt der Eitelkeiten[*]2004: Alexander[*]2005: Elvis (TV)[*]2005: Match Point[*]2006: Mission Impossible 3[*]2006: August Rush[*]2007: The Tudors (Miniserie) (TV)
Auszeichnungen [Bearbeiten]
Emmy [Bearbeiten][*]2005: nominiert als Bester Hauptdarsteller in einer Miniserie für Elvis
Golden Globe [Bearbeiten][*]2006: Bester Hauptdarsteller in einer Miniserie oder Fernsehfilm für Elvis
Weitere [Bearbeiten]London Critics Circle Film Awards
[*]1999: nominiert als Bester britischer Newcomer des Jahres für Velvet Goldmine
Weblinks [Bearbeiten][*]Jonathan Rhys Meyers in der Internet Movie Database[*]FanseitePersonendatenNAMERhys Meyers, JonathanALTERNATIVNAMENRhys-Meyers, JonathanKURZBESCHREIBUNGIrischer SchauspielerGEBURTSDATUM27. Juli 1977GEBURTSORTDublinVon „http://de.wikipedia.org/wiki/Jonathan_Rhys_Meyers“

舞美拉 发表于 2007-8-4 23:59

:D :D :D

缭乱 发表于 2007-8-5 04:15

不简单……值得敬佩。

schatz_lulu 发表于 2007-8-5 05:02

我的天啊~~~~~~~~~~~~~~ 我尊敬的人

lois 发表于 2007-8-5 11:12

想那么多名字不累啊

是怎么确定这么多mj都是他一个人那$frag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世界上马甲最多的人竟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