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1-23 08:19

AI小白眼里:把别人按地上摩擦的Google Gemini 3地表最强AI与我何干?

作者:微信文章
总字数:3950字

阅读时间:10-12分钟

理解门槛:⭐⭐☆☆☆(AI小白友好)




前言:这次不一样

Google刚发布的Gemini 3,又开始喊"地表最强"了。

你肯定想:这年头谁发布新模型不说自己第一?

但这次,可能真的不一样。

很多专门讲AI的账号,已经连续念叨好几天了。这次变化的影响,绝不亚于年初DeepSeek把推理成本打下来的那次地。(当然,Gemini 3的重点,不在成本优化上)

今天,我面向基本不看AI变化的朋友,用大白话+硬数据,扒一扒Gemini 3到底是吹牛,还是真有两把刷子。

也看看最大的几个影响,是否与你相关。


直接给判断:Gemini 3发布对AI小白意味着什么




1. 如何给别人解释这次变化

打个比方——

Gemini 1就像一个记忆力超强的学霸(能记住超长对话),还会看图说话(多模态能力)。

Gemini 2学会了用工具干活,比如写代码、调用外部程序(Agent能力)。

但这俩能力是分开的,就像左手会画画、右手会写字,但配合不起来。

Gemini 3做了什么?

它把这两个能力融合了,还加上了超强的数学推理大脑。现在它不仅记得住、看得懂、用得了工具,还能自己判断什么时候该深度思考、什么时候快速作答。

说人话就是:以前是"技能包",现在是"智能体"。

对比OpenAI的GPT-5?

GPT-5更像是给原来的模型加了点经验值——能力更强了,但本质没变。而且GPT-5会根据你的付费等级,限制你能用的功能。

谷歌这次是重练了号,而且把所有技能点都毫无保留地开放给你用。



2. 推理和Agent变了什么

先说推理自适应——想象你问AI一个问题:
简单问题("今天天气怎么样")→ 它秒答复杂问题("帮我分析这份财报的风险点")→ 它会自动切换到"深度思考模式"

以前的AI不会判断,所有问题都用同一种速度处理,浪费算力。现在它会"察言观色"了,知道什么时候该快、什么时候该慢。

这就像你有个下属,以前你得明确告诉他"这事儿重要,多想想";现在他自己就能判断轻重缓急。

再说Agent(智能助手):

以前的模式:
你:我要做个网页AI:好的,你去找"写代码的Agent"、"设计UI的Agent"、"测试的Agent",自己组织他们干活↓ 你得当项目经理,协调各种工具

现在的模式:
你:我要做个网页AI:我先帮你规划好架构、定好规则,然后自动分配给各个Agent执行↓ AI当项目经理,你只需要提需求

对普通人意味着什么?

以前你得懂点代码才能"调用API"或"套壳"(就是用用别人的工具搭个应用)。

现在门槛大幅降低,说清楚你要什么,AI就能帮你搞定技术细节。

你想做个小工具推向市场?需要调优的动作更少了,直接就能出成品。



3. 股票市场:英伟达"唯一答案"时代结束

股票市场的护城河,本质是共识和信心。

这次Gemini 3用自研TPU芯片训练,证明了:不依赖英伟达GPU也能搞定顶级AI模型。

但这不代表英伟达就完蛋了——
谷歌很现实,不会完全强行只用TPU(毕竟两家的商业模式不同)英伟达只需要保持"领先半步到一步"就足够了

短期来看:两家都是利好(市场足够大,不是你死我活)

有趣的事:巴菲特在Gemini 3发布前三天,建仓了谷歌母公司Alphabet。

同时,这也证明了:国内芯片追赶也许不是伪命题,给股票市场带来了一些想象空间。



4. 企业一把手必看:谷歌如何"大象跳舞"

先说个背景:

Gemini 1和2的时候,谷歌被OpenAI吊打。但Gemini 3突然翻身了——这事儿怎么做到的?
关键人物:哈萨比斯(谷歌AI掌门人)

他发现差距后,做了一个很疯狂的决定:
除了刚拿诺贝尔奖的蛋白质研究团队(太重要了不能动)其他所有人,全部转去做大模型

这事儿在当时引发了争议——很多人不认同就离职了。但回头看,这叫ALL IN(全力押注)。

大公司为什么难转型?

因为"脑子太多"——部门各有想法,谁也说服不了谁。

哈萨比斯的做法:只有一个脑子做决策,所有人执行同一个战略。



更关键的是:他没有"抄作业"

很多公司追赶时的思路:看OpenAI怎么干,我就怎么干。

哈萨比斯的思路:找到谷歌的独特优势,然后放大它。

谷歌的优势是什么?工程能力强。

所以他定了个战略:模型能力要"溢出"——就算用不完,也要做到过剩,这样产品一定够用。

举个例子:

谷歌收购了Windsurf团队(对标Cursor的代码工具),但没简单照搬。他们把Chrome浏览器整合进来。

所以,你在网页上看到好看的界面,直接让AI"抄"过来就行,不用自己扣代码了。

以前用Cursor时,你得自己跑到浏览器里扣源代码,现在这个动作AI直接帮你干了。



对比OpenAI:为什么山姆·奥特曼“输了”

OpenAI的山姆·奥特曼是一号位,但营销能力>工程和研发理解。

这也是为什么OpenAI的首席科学家离开了——没法沟通嘛。

反观谷歌的哈萨比斯:又懂工程、又懂学术、还能管住研究员——这种跨界综合型人才做AI一号位,简直完美适配。

启示:

很多老板觉得"公司太大,转不动"。但谷歌证明了:关键是一号位够不够狠、够不够懂。

反思:

你的公司里,谁最适合带AI转型?如果不是老板自己,那就该考虑授权了。



沿着这个逻辑推导:未来的壁垒在哪里?

当AI能力越来越强,真正极致的应用,可能是个性化的、一次性生成某个特定任务的特定程序。

换句话说:真正的壁垒,接下来都在人身上——你的创意、你的判断、你的需求。

执行?AI都能干了。



5. 个人如何用到和上手Gemini 3

有魔法(能科学上网)的:直接走魔法

没魔法:别怕,年底前肯定会冒出大量套壳应用,看准它们调用的模型是不是Gemini 3即可。

上手重点:

理解Gemini 3的几个核心能力——
自适应推理:复杂问题自动深度思考多模态:看图、听声音、理解视频搜索增强:直接生成知识图谱,不只是给链接前端代码:小白也能做出可用的界面

然后思考:如何用Gemini 3放大自己的产品/服务价值,或者优化业务流程效率。

如果你不仅仅想知道WHAT(发生了什么)

还想看有数据的迭代分析WHY(为什么敢这么说)

可以继续往下看


第一:推理能力,直接开挂

先说个最硬核的测试——HLE(人类极限学术测试)。



这玩意儿什么概念?就是连博士生都得抓耳挠腮的那种变态题。

Gemini 3考了多少分?37.5%。

你可能觉得不高啊?

但你得知道:
GPT-5只考了26.5%,直接被甩了11个百分点人类专家的平均水平是40%左右

更离谱的是,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后,Gemini 3能飙到41%——已经超过人类专家平均水平了。

再看数学竞赛AIME 2025(这可是奥数选手的战场):

Gemini 3满分通关。就算不给它任何提示词,裸考也能拿95分。

翻译成人话就是:

以前AI做题像"猜答案",靠的是"我见过类似题"。

现在Gemini 3是真的在"推理解题"了——就像人类数学家那样,一步步演算、验证、得出结论。

对科研、工程领域意味着什么?

研发神器来了。

复杂的技术问题,AI已经能独当一面。


第二:AI终于不是"近视眼"了

以前的AI有个致命缺陷——它不太能看清屏幕。

你给它截个图,让它点某个按钮?它可能:
把广告当成正文或者直接找不到目标

但Gemini 3的屏幕理解能力达到了72.7%,是GPT-5的20倍。



这意味着什么?

举个例子:

你让它帮你修改网页上的错误,它不仅能看懂哪里错了,还能:
自己动手改代码刷新页面检查效果发现还有问题继续改

全程自动化。

这就是所谓的"视觉-行动闭环"——AI不再只是"看",而是能"看+做"。

这直接为大多数人期待的真正能替你控制电脑的AI Agent铺平了道路:

帮你直接操作电脑,处理那些重复性的琐事。

你听过"黑灯工厂"吗?就是无人值守、全自动生产。

现在"黑灯办公室"也要来了——AI帮你24小时干活,你不用盯着。

毕竟,电脑里的一切,本质都是代码。AI既然能看懂代码、写代码,当然也能操作电脑。


第三:写代码,从"工具"变成"同事"

程序员朋友们注意了:解放你们的加班时间

代码小白朋友注意了:只要你有想法,就能通过自己的语言,创造出一个属于自己的交互界面了

创意,真的变成最稀缺的东西了。

Gemini 3集成了一个叫Antigravity的平台,实现了"自动驾驶式编程"。

什么意思?
以前的模式:

你让AI写代码,它只能干一件事:生成代码文本你得自己复制、粘贴、测试、调试发现问题了,再回去让AI改来回好几轮
现在Gemini 3的Agent可以并行工作:

一边写前端代码一边跑后端测试一边调整UI界面自己检查、自己修复

举个案例:



有人让它做一个游戏,Gemini 3一次性就给出了可运行的完整版本——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Claude目前还做不到这种多任务并行)。


我的判断:

前端代码AI已经做得很好了,直接能用。

后端能力还需要实战检验,但进步速度很快。

翻译一下:

AI不再是"代码生成器",而是变成了"能独立干活的实习生"。


第四:算力霸权——谷歌不再被"卡脖子"

这块有点技术,但很重要,我尽量说人话:
背景知识:

训练AI模型需要超强算力(想象成"超级计算机")。

目前全球AI公司基本都依赖英伟达的GPU芯片——就像所有车都得加中石油的油。
谷歌做了什么?

Gemini 3是唯一完全用谷歌自研TPU芯片训练出来的超大模型。

TPU是啥?

简单说就是谷歌自己的"专用发动机"——专门为AI训练设计的芯片,效率比通用GPU更高。
这意味着什么?

1️⃣ 不用排队抢英伟达的货

现在AI芯片供不应求,谷歌不用看英伟达脸色了。

2️⃣ 成本更低、速度更快

打个比方:以前大家都挤"英伟达高速公路";谷歌现在自己修了条"磁悬浮专线"。

还用上了HBM内存技术(就是"内存更大、速度更快"的意思)。

3️⃣ 对中国的启示

证明了芯片自主可控是可行的——被卡脖子不是死局,技术追赶有希望。
我的看法:

短期内英伟达和谷歌都会受益(市场足够大)。

长期看,多家竞争会让AI芯片更便宜、更普及。

巴菲特11月15日建仓谷歌,买入了1785万股,可以作为你的参考。


第五:搜索体验从"链接列表"到"智能服务"

最后说个你能直接感知到的变化——搜索。
以前的模式:

你搜"RNA聚合酶是怎么工作的",Google给你一堆链接。

你得:
自己点开翻阅总结



现在Gemini 3会直接生成"交互式知识图谱":


动画演示RNA聚合酶的工作过程你还能点击不同部分查看细节不懂的术语直接问,它立刻解释


再举个案例:

如果你要表现核电站动态运转,给它一些信息,它直接用动画呈现出来。



很多内行与外行的沟通鸿沟,终于被AI接通了。

更厉害的是:

它会根据你的搜索习惯(在合规框架下)优化结果
你是学生?它就给你通俗解释你是研究者?它就给你论文级别的深度内容

搜索不再是"找资料",而是"获得服务"。


总结:Gemini 3给AI行业的4个认知突破

1. AI终于"看得清"了

以前:给AI截个图,它经常看错

现在:屏幕理解能力提升20倍,能准确识别你要它点哪个按钮、改哪行代码

👇

意义:真正的"AI助手"成为可能——它能帮你操作电脑干活了
2. 不是"模型越大越好",而是"配合越好越强"

以前:拼命堆参数,让模型变大

现在:Gemini 3证明了系统协同更重要——各个模块配配合好,小白也能搭出专业应用

👇

意义:AI开发门槛大幅降低,不懂代码也能做产品
3. AI在"硬核领域"开始超越人类

数学竞赛满分博士级学术测试37.5%(人类专家40%左右)开启深度思考模式后达到41%

👇

意义:科研、工程、规划这些"高智力任务",AI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4. 小白甲方和美工的关系要重构了

以前:小白甲方有想法,但得看美工水平

现在:小白甲方直接让AI生成,想法能不能实现,AI直接给你呈现出来

👇

意义:作为甲方,你的创意表达清楚成为标配刚需

设计师们可以跨界挥洒创意,小白甲方不用再看"画匠"的眼色。

同时,甲方的要求究竟靠不靠谱,AI也能用实际效果告诉你。


所以,Gemini 3算"颠覆"吗?

如果你问我,答案分两种人:
🔹 如果你只是用AI聊天、问问题

暂时感知不强(毕竟大部分人用AI还停留在"聊天"阶段)。
🔹 如果你是开发者/创作者/研究者

这是范式级的跃迁——AI从"工具"变成"协作者"了。

至于能不能真的"碾压"对手?市场会给答案。

至少现在,谷歌把牌面打出来了,而且是"全能型选手"——不是某一项特别强,而是各方面都没短板。

Gemini主要的优势就是"全"——全面碾压带来的整体能力最强。


我的判断:创意最值钱的年代,已经到来

你觉得Gemini 3配得上"颠覆"二字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小白眼里:把别人按地上摩擦的Google Gemini 3地表最强AI与我何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