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1-19 13:20

AI科学家诞生了?北大“AI牛顿”从零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

作者:微信文章


如果试图把一个AI训练成“科学家”,但不告诉他速度、力这些基础物理概念,只扔给它一堆实验数据,它能自己总结规律,推导出物理定律吗?

研究速览

近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一个名为“AI牛顿”(AI-Newton)的人工智能系统。只要把实验数据输入这个系统,它就能深度挖掘数据特征,自主归纳出描述物理规律的数学公式。目前,AI-Newton已成功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基本物理定律。



这项研究已发表在预印本网站arXiv上(注意,这个网站上的论文未经过同行评审)。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小箔解读

01

普通AI为何不懂物理原理?



咱们先来聊聊如今普通的AI。虽然ChatGPT、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能写诗、做算术,AlphaFold(由谷歌所属AI企业DeepMind开发)能推测蛋白质结构,不过,在物理学家看来,这些AI只能算是“超级拟合怪”。

举个例子,如果你给这些AI提供物体运动的实验数据时,它们或许能画出一条优美的拟合曲线。但如果你问它这曲线背后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它们就无法回答了。也就是说,现在的AI能够处理海量文本、识别特定事件模式,可是并没有真正明白现象背后的原理。

这与真正的科学发现相去甚远。牛顿被苹果砸中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当然这只是传说),靠的可不是在脑子里拟合苹果掉落的轨迹,而是靠提取抽象概念,再进行逻辑推理后实现的。

这也许就是北京大学发明AI-Newton的原因:他们期望AI可以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而不单单是像计算机似的,只会做算数运算或拟合数据。

02

从零开始的“物理学婴儿”



最初的AI-Newton,可以说就是个“物理盲”。研究人员只告诉它时间、空间坐标,以及一堆包含物体运动的实验数据,它连最基本物理概念都不知道。

AI-Newton就像一个好奇的婴儿,它开始“观察”并分析实验数据中小球、弹簧的运动数据。经过几次“观察”后,它发现物体的位置会随时间、空间变化,于是“发明”了第一个概念——速度。

接着,它发现一些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起来比另一些更“费劲”。于是,它又定义了一个物体的内在属性——质量。

每“发明”一个新概念,AI-Newton都会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库”,以便在之后更复杂的探究中调用。

有意思的是,AI-Newton从两种截然不同的实验现象中,“发明”了两种“质量”概念:在研究弹簧振子时,定义了“惯性质量”(物体反抗运动状态改变的属性);后来,它在研究抛物运动和引力时,又定义了“引力质量”(物体感受引力大小的属性)。

更关键的是,通过数据分析,AI-Newton发现这两个看似不同的“质量”,在数值上竟然是等效的。于是,它把这两个“质量”合并了,只保留一种表达方式。这波操作,堪称对物理学家发现的“等效原理”的复刻。

这说明了什么?AI-Newton的“思考”与普通AI不同,它已经触及了物理学的深层逻辑。

03

AI-Newton发现了哪些物理定律?



在AI-Newton的探究过程中,会用到一种关键技术——“符号回归”(Symbolic Regression)的。简单来说,这种技术就是让AI-Newton学会用最佳的数学公式,来表达适配实验数据的物理规律。

当AI-Newton一步步发现“质量”“力”“速度变化”(即加速度)这些关键物理概念后,它就把它们联系起来,得到了一条我们在中学时都学过的、表示力的相互作用的物理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即F=ma。当然,它用来表达这些物理量的符号并非F、m、a,而是一种物理领域特定语言(DSL)。



这就是AI-Newton 自主发现的牛顿第二定律在 x 轴方向的表达式(为什么只表示一个方向?因为它目前还不会向量)。∀i:Ball表示对象是球体,Vk表示弹性势能,Vg表示重力势能,因此对它们求导就分别表示弹性力和重力。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为了检验AI-Newton的能力,研究团队为它设置了一系列严格的“考试”。他们通过计算机模拟,生成了包含46个不同牛顿力学场景的实验数据,并加入了随机噪声。

这些模拟实验数据包罗万象,从简单的自由落体、弹簧振动,到复杂的多体碰撞、链式弹簧系统,甚至还有多天体在引力作用下的运行轨迹。



AI-Newton 的性能在46 个牛顿力学实验中进行了测试(上图只展示了部分)。图片来源:论文截图

结果令人震撼。除了已经提到的牛顿第二定律,AI-Newton还成功“发现”了能量守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这效率,就算真的牛顿或爱因斯坦来了,恐怕也得甘拜下风。

04

AI离真正的科学家还有多远?



AI-Newton真正厉害的地方还在于它的“思考模式”——似真推理(Plausible Reasoning)。这是一种合理推断方法,它模仿了科学家在没有确凿证据或只掌握了部分证据的情况下,依然能大胆提出假设的思考方式。

例如,当AI-Newton在分析简单的弹性碰撞实验时(比如两个小球相撞),发现了动能守恒定律。但当它处理更复杂的碰撞实验时(比如两个小球相撞,但中间隔着弹簧),它发现原来总结的“动能守恒”失效了,因为碰撞后两个小球的动能之和小于碰撞前!



两种碰撞情景。图片来源:谷歌AI生成

普通的AI可能直接判断此前的推理错误,但AI-Newton不会。它像一位老练的科学家,猜测是不是有什么能量在碰撞后被“藏起来”了。结果,它发现丢失的能量其实转移到了弹簧上,据此,它定义了“弹性势能”,从而成功地“修复”动能守恒定律。

当然,这项研究仍有不少局限性。首先,AI-Newton目前处理的是模拟的实验数据,它还没有真正发现一条全新的、人类未知的物理定律。

其次,AI-Newton还算不上一个完全自主的“AI科学家”。因为科学家不仅要会分析数据,还需要具备提出科学假设、设计验证实验的能力。而这些,可能就是AI-Newton接下来要发展的方向。

但可以想象的是,未来,AI将不仅仅是人类科研的得力助手,还可能独立承担一些研究任务。说不定,有一天我们还能见证“AI科学家”获得诺贝尔奖呢。(你觉得这现实吗?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自主科学发现#概念驱动#符号回归#牛顿运动定律#似真推理   #AI科学家

参考链接:

https://arxiv.org/abs/2504.01538

像二向箔一样,降维所有难懂的前沿科技知识!

欢迎评论和关注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科学家诞生了?北大“AI牛顿”从零推导出牛顿第二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