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AI技术突破!马斯克计划年送100吉瓦AI卫星,6大企业深度解析!
作者:微信文章太空AI竞赛开启!
太空中的纳米卫星悄然调整姿态,而地球上的亿万富翁正计划将十万颗AI卫星送入轨道,一场围绕太空智能化的竞赛正在拉开帷幕。
当大多数人还在关注地面AI应用时,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科学家已经将人工智能送到了太空。
这颗名为InnoCube的3U纳米卫星,成功验证了全球首个AI姿态控制系统在轨运行能力。
当德国科学家在技术层面取得突破时,马斯克正在构想一个更加宏大的太空AI计划。
马斯克在采访中说:“我们看到了一条可行的路径,能够每年将100吉瓦的太阳能驱动的人工智能卫星送入轨道。而且这种方式实际上能够以最低的成本大规模驱动并运行人工智能。”
随着卫星AI技术的成熟,其应用场景正在迅速扩展。
未来的太空不再只是人类探索的边疆,正在成为智能自主生长的新领地。
“人工智能卫星”概念六大核心企业
一、中国卫星:卫星总体设计的国家队
深度参与国家“三体计算星座”这一太空算力网络项目的组网任务。其新一代卫星平台集成了AI处理单元,相比前代产品算力提升了10倍。
二、普天科技:天地一体化网络的核心构建者
参与“三体计算星座”在轨AI计算项目,负责星间与星地链路、卫星载荷等关键环节,致力于提升海量数据在卫星星座内部及与地面之间传输的速率和稳定性。
三、软通动力:大规模星座计划的发起者
“星算计划”的重要发起方和主导者之一。旨在通过发射2800颗卫星构建一个覆盖全球的天地一体化算力网络,推动天基数据与地面人工智能应用的深度融合。
四、寒武纪:星载AI芯片的开拓者
其思元系列AI芯片已适配于低轨卫星,公司与国星宇航等合作伙伴联合研发,为能在太空环境中运行的80亿参数级别天基大模型提供专用芯片支持。
五、光迅科技:星间激光通信的领军者
为“三体计算星座”提供激光通信设备,单星算力最高可达744TOPS,其产品能确保卫星之间构建起高速互联的“太空光纤”网络。
六、中科星图:空天智能数据的整合应用者
公司通过构建“天地一体化”的算力调度网络,将天基卫星获取的数据与地面的超级计算能力相结合。
点个关注,一线看报
风险提示:所述任何观点仅代表个人思路,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负,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感谢您抽出
.
.
阅读本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