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1-17 20:52

AI 发债潮重塑全球格局:科技巨头的融资压力与拉美市场的新窗口

作者:微信文章
随着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加速扩张,科技巨头正在开启一轮前所未有的举债周期。原本依靠高额利润支撑的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如今正大规模转向债务市场融资。根据 摩根大通的预测,到 2030 年,全球 AI 与数据中心建设的总成本将超过 5 万亿美元,而企业自身现金流只能覆盖其中三分之一,剩余的大部分则需依赖资本市场注入。

未来五年,Alphabet、Amazon、Microsoft、Meta 和 Oracle 预计将累计发行 1.5 万亿美元的债券,其中仅 2026 年发行规模就可能预计达到 3,000 亿美元,超过美国财政部发行债券规模的一半。今年以来,科技企业融资步伐持续加快:仅在9月和10月,这些科技巨头就已通过发行投资级债券筹集了750亿美元,预计到年底,它们将通过私募和市场发行筹集超过2000亿美元的债务。所有这些都是为了资助价值约3,800亿美元的人工智能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迄今为止,Oracle 和 Meta 是为人工智能战略投入最多资金的公司。其中 Oracle 因大幅押注与 OpenAI 的合作而面临显著的信用压力,其债券价格下跌,信用违约互换CDS 升至三年来高位,评级机构亦将其展望调至负面。部分中型科技公司如 Coreweave 也受到波及,股价大幅下跌。在此背景下,银行正为相关企业设计更复杂的融资方案,包括以数据中心为抵押的证券化产品等。

除信用风险外,市场对投资回报的可持续性亦存担忧。摩根大通指出,要保证未来五年投资获得 10% 的投资回报率,科技公司需长期维持每年 6,500 亿美元的新增收入,这一规模远超当前商业模式的承载能力。英国央行也提醒,科技企业的大规模融资需求可能对全球债市及关键大宗商品(尤其是铜的消耗需求)产生系统性影响。因而这些变化不仅影响美国科技行业本身,也正在通过多条渠道向拉美市场外溢,对于关注拉美地区的中国投资者或企业而言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首先,数据中心的全球布局存在明显的外溢趋势。随着美国本土在土地、电力和能源成本上的约束加剧,企业开始考虑将部分高能耗设施外迁至成本更优的地区。而拉美的可再生能源占比较高,土地与电价相对更具竞争力,加之毗邻北美市场的低时延优势,使其具备承接数据中心的新机会。这可能会为中国企业在服务器供应链、冷却系统、电力配套及 EPC 总包等领域带来合作机遇。

其次,关键金属需求上升将推高拉美资源品周期性波动。数据中心扩建意味着电网、散热与芯片制造对铜、锂等金属的需求持续上升。英国央行已提醒潜在的“铜紧缺”风险。拉AI基础设施的扩张,使拉美所富含的铜、锂等战略资源成为焦点,其资源类资产有望步入新一轮价格上行周期。中国企业在该地区的矿业投资与供应链布局或将受益,但需审慎评估由政策、社区及环境因素带来的综合成本。

再次,美国云服务商在拉美的竞争将加速升级。发债获得的资金将推动AWS、Azure、Google Cloud在巴西、墨西哥、智利等地持续扩张数据中心规模。未来,拉美企业对国际云与AI服务的依赖程度可能提高,区域市场准入门槛显著提高,这对计划进入当地市场的中国云服务和AI工具供应商提出更高竞争要求。

最后,全球资本流向可能抬升拉美融资成本。随着高评级美企大量吸纳债市资金,新兴市场在国际投资组合中的占比面临挤压。由此带来的利差扩大可能提高拉美企业和大型项目的融资成本,使其更加依赖包括中国在内的外部资本。这既为中国资本带来更高的议价空间,也提升了宏观风险评估的必要性。

总体而言,科技巨头以债务驱动AI基建的浪潮,在推动全球算力革命的同时,也正通过能源、资源、融资与产业链等多重渠道,深刻影响拉美市场格局。这一趋势既带来数据中心、关键金属、数字服务等领域的结构性机会,也伴随融资环境与竞争态势的变化风险。对关注拉美的中国投资者而言,这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周期,值得持续跟踪与审慎布局。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发债潮重塑全球格局:科技巨头的融资压力与拉美市场的新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