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在云经管,带来这些新体验!
作者:微信文章近日,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公布了《关于中国教育技术协会网络课程建设工作委员会2025年度课题立项名单的通知》,我校申报的《人机协同视角下本科数字教材个性化学习路径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获批重点项目立项,《基于生成式AI的本科英语网络课程个性化反馈与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和《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课网络课程与数字教材的内容改革研究》获批一般项目立项。
随着数字化的普及,传统的课本已经难以满足移动互联的新媒体时代的需求。在AI赋能背景下,为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方式和需求,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云经管开发的“AI云教材”“AI课堂”应运而生。
“AI云教材:构建个性化学习新范式”
AI云教材是学校推进教学创新的核心载体,它超越了传统电子书,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仿真等技术,打造出集“学、练、评”于一体的智能学习平台。
1、核心架构与理念
以近期获批的重点项目《人机协同视角下本科数字教材个性化学习路径与教学模式创新研究》为代表,学院致力于构建“AI预处理主线+教师深度加工主线”的双主线协同架构。该模式旨在智能拆解教学环节,实现“知识传授(AI生成)+技能训练(虚拟仿真)+情感互动(教师)”的有机融合,以解决技术迭代速度快于教学实践的核心矛盾。
2、 实践成果与影响
目前,学院已建设数字教材80本,其中公开出版44本,自测练习使用达85万人次。2024年完成7本AI数字教材的升级,并在39所高校投入实践,学生提问次数高达1400次。
2025年以前出版的部分AI云教材
学校已启动知识图谱数字教材建设,并有3本数字教材荣获全国优秀云教材称号。基于OBE教育理念构建的“云教材、云班课、云仿真、云考试、云评价、云管理”六位一体智慧教育形态,于2024年入选《中华职业教育发展报告》典型案例。数字教材的成果《数智赋能高校教材的育人新范式探索与实践》获2025中国教育技术协会数字教育创新成果奖。
学生登录AI云教材后,系统首先通过智能问答、小测验或分析其历史数据,对学生的先备知识、学习风格和兴趣点进行“预处理”和精准诊断。系统会推送个性化的巩固练习和拓展阅读材料,并实时评估学习效果。如果发现某个知识点掌握不牢,系统会自动将该知识点重新纳入后续的学习路径中,实现“自适应学习”。
数字云教材应用实时大屏
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引导者”。基于AI提供的学生学习数据报告,教师能够精准把握班级共性难点和个体差异,在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辩论赛等深度教学活动,专注于启发思维、答疑解惑和情感交流。
“AI课堂:营造智慧教学新生态”
AI技术深度融入课堂教学,重塑了教与学的方式,使教师能够专注于高阶思维培养与情感引导,为学生提供精准、即时的学习支持。
1、智能反馈与评价体系
在一般项目《基于生成式AI的本科英语网络课程个性化反馈与形成性评价模式研究》的推动下,AI在课堂中扮演“即时诊断师”“私人陪练”和“智能导航”等多重角色。
以彭军老师的英语课堂为例,智能体系统可在几分钟内对作文进行深度批改,不仅纠正语法错误,还评估论证逻辑,使学生的修改次数增加3倍,班级及格率与优秀率显著提升。教师则从重复性批改中解放出来,回归教学设计与学生辅导。
“以前交一篇作文,要等一周才能拿到批改结果,那时候早就忘记自己当初是怎么想的了。”2023级英语专业学生小李回忆道,“现在用了彭老师开发的智能体系统,提交作文后几分钟就能收到详细反馈,不仅指出语法错误,还会告诉我论证是否充分、逻辑是否清晰,就像有个24小时在线的私人外教。”
2、交互式技能训练模式
在一般项目《学前教育专业弹唱课网络课程与数字教材的内容改革研究》的实践中,王叶曼老师开发的“AI识谱训练”小程序通过动态乐谱、虚拟钢琴、微视频示范等交互模块,将传统弹唱课转化为“闯关游戏”。
“AI识谱训练”小程序
学生可根据个人节奏在“学习模式”与“考核模式”间切换,获得即时、多感官的反馈(如视觉涟漪、听觉音效),极大提升了自主学习兴趣与技能掌握效率。教师角色从“纠错员”转变为“观察员”与“引导者”,更好地关注个体成长。
王叶曼老师说:“这种即时、多感官的反馈效果远超我的预期。在过去,我需要走到每个学生身边,盯着他们的手指和乐谱,才能发现错误,反馈总是滞后的。”而现在,错误和正确一目了然,学生能立刻自我修正,这大大解放了老师的精力。
值得一提的是,小程序不是死板的考官,而是一个随时可用的智能助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在“学习模式”和“考核模式”间无缝切换,定制属于自己的练习路径。这种掌控感极大地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信心,让坚持变得更容易,让进步看得见摸得着,最终点燃他们内心对音乐最本真的热爱。
云经管通过“AI云教材”与“AI课堂”的协同建设,有效推动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在人工智能的赋能下,学院不仅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学习路径,也重塑了师生角色,为培养高素质人才提供了坚实支撑。未来,学校将继续以科研课题为引领,深化AI在教育场景中的创新应用。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fAFHb5PKs5rUzZB6ib0uYbXdUomoCbU2nDuN3NQJa1THa2FofZlega1jU1wyf43B9C708tfBGwiadAt49m3A4oEg/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
素材提供丨教务处责编丨张叔英
审核丨张藜
终审丨吴承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