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收却无喜:德国马铃薯大年,农民与消费者都没得利
今年德国马铃薯迎来大丰收,但无论是种植户还是消费者,却都没有真正从中受益。供应充裕导致农户收入低迷,而消费者端的价格下降幅度也十分有限。### 丰收导致收购价低迷
农业市场信息公司(AMI)专家克里斯托夫·汉布洛赫表示,虽然今年马铃薯产量高,但**农民平均每 100 公斤只能卖到约 10 欧元**。而超市销售价格往往还在 **每公斤 1.50 欧元以上**。
也就是说,**消费者价格有时是农民收购价的 10 到 15 倍**。
相比去年,消费者端价格平均仅下降约 7 欧分。汉布洛赫认为,这对农民来说是灾难,而消费者也没有便宜多少,因为从分级、包装、运输到零售,各环节都要盈利。
### 种植面积扩大,欧洲竞争加剧
德国马铃薯种植面积去年增长了近 7%,达到 30 多万公顷。德国马铃薯产业联盟(Unika)负责人塞巴斯蒂安·施瓦茨表示,**今年产量比去年增长超过 5%**。
同时,其他欧洲国家也扩大了种植面积,导致整个欧洲市场供过于求。作为欧洲主要马铃薯生产国之一,德国依赖出口。但今年在国际市场也遭遇挑战:
- **中国、印度等国家进入冷冻薯条全球市场竞争**
- **欧元走强使欧洲马铃薯在国际市场上更不具价格优势**
### 为何不能互相替代?马铃薯高度专业化种植
大多数人不知道,马铃薯种植高度专业化,不同用途无法随意互换:
- **食用马铃薯**
- **加工马铃薯(薯条、薯片等)**
- **淀粉马铃薯**
- **种薯(用于栽种)**
施瓦茨表示,淀粉用马铃薯“根本不适合直接食用”,而种薯也不能拿来加工。因此供应过剩时不能轻易转移用途。
### 为什么丰收也会造成损失?
加工用马铃薯通常在前一年签下采购合同。若当年丰收,合同量已足够,多余产量便很难找到买家。
没有签订合同的种植户今年尤其受挫,必须寻找替代用途,比如:
- 用作动物饲料
- 送进沼气发电厂
- 少数情况下留在田里(但容易引发病害,且多为农户准备停止种植的情况)
### 结论:丰收不等于皆大欢喜
今年马铃薯产量强劲,却因为结构性因素导致:
- **农民收入下降**
- **消费者价格降幅有限**
- **供应链与国际市场承压**
这场“丰收困境”表明,农业产业链的复杂性远超大众想象,丰收并不一定带来真正的经济收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