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茨集团在施普雷森林打造欧洲级巨型AI数据中心:可容纳十万块GPU
作为连锁巨头 Lidl 与 Kaufland 的母公司,施瓦茨集团每天在商品和顾客层面收集海量数据。为了确保这些数据不被意外泄露,集团如今选择自建超大型算力基础设施——一个位于施普雷森林、覆盖约 13 公顷的大型人工智能数据中心,总投资高达 110 亿欧元,是集团史上最大单笔投资。新项目的奠基活动已正式启动。施瓦茨集团数字部门负责人罗尔夫·舒曼与克里斯蒂安·米勒在现场表示,这座“schwarz digits”数据中心“主要用于集团自身需求”,其根本目的就是让集团能够完全掌控自己的数据命运。
首期工程计划于 2027 年底完工。项目将以可再生能源供电,初始接入功率达到约 200 兆瓦,并可通过分阶段建设进一步扩容。中心产生的余热可为约 7.5 万户家庭提供区域供暖。
舒曼表示:“这里将为十多万块最新一代的图形处理器预留空间,每块 GPU 大小大约和一张披萨盒差不多。”作为对比,德国电信与英伟达在慕尼黑建设的新数据中心仅配置约一万块 GPU。卢贝瑙数据中心的这些高性能芯片将用于大规模模型训练与推理,处理复杂信息并生成预测或答案。
### 德国需要计算力才能在 AI 时代保持领先
数字部长卡斯滕·维尔德贝格(基民盟)在奠基仪式上指出,强大的算力是德国在人工智能竞争中跻身第一梯队的关键。“只有具备高性能数据中心,我们才能大规模部署 AI 应用,提升国家竞争力。”
他表示,该项目展示了德国有能力推动数字主权,并强调这是“强化本国技术能力与实现独立性的良好开端”。
工作岗位方面,数据中心投入运营后并不会带来大量就业:“现场主要需要安保人员和园区维护人员。”舒曼表示,“真正创造就业的是数据处理业务。”
### 施瓦茨集团强调数据主权:数据必须存于价值观一致的地方
米勒形容数据是“21 世纪的石油,是蕴藏知识的新代码”。公司希望数据只存储在法律与企业价值观一致的地方。
施瓦茨集团早在 2017 年便自建云平台,用于托管商品、价格与客户信息。米勒表示:“每个人都想知道谁在访问他们的数据,数据又被用来做什么。”在使用数据训练 AI 模型时,知识会外泄、保护会削弱,因此公司必须确保客户购物数据仅用于事先约定的用途,如个性化优惠,“而不是让你突然收到其他公司推送的广告”。
舒曼补充说,知识与教育是德国最宝贵的资源,“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关键是生存能力。如果 100% 依赖他人,对方一旦切断,我们就什么都没了。因此必须做好应对最坏情况的准备。”
米勒赞扬德国的数据保护法规,认为这些规章“保护了基本价值观”,甚至可能成为“出口冠军”。
### 施瓦茨集团正在复制亚马逊的道路
施瓦茨集团在数据中心上的布局类似亚马逊的发展路径。亚马逊在 2000 年代中期开始将自建 IT 基础设施对外作为服务出售,最终造就了如今全球领先的云服务平台 AWS(亚马逊云服务),领先于微软 Azure 与 Google Cloud。
云服务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从分布式数据中心提供存储、数据库和算力,使用者无需自行维护硬件或软件。
作为 Lidl 和 Kaufland 的母公司,施瓦茨集团本身就是大型 IT 使用者,两大连锁品牌目前在 32 个国家经营约 14,200 家门店,雇佣约 59.5 万名员工。新数据中心不仅处理内部业务如供应链、订单、支付与客户项目的数据,还将面向外部客户提供云存储与算力服务。
### 为什么选在卢贝瑙?
卢贝瑙拥有优秀的电力基础设施:当地曾有一座褐煤电厂(1996 年停运),其配套的输配电网络仍保持完好,可直接用于大型数据中心供电。此外,卢贝瑙具备优质光纤网络,德国电信在当地设有大型节点,100 公里外的柏林距离在光速传输下毫无影响。
根据德国“数字基础设施加强联盟”的数据,德国是欧洲领先的数据中心所在地,目前总装机容量约 2.4 吉瓦。然而与美国(约 40 吉瓦)和中国相比仍有明显差距。德国的优势在于中心位置、法兰克福互联网枢纽的邻近性以及稳定低故障率的网络;劣势则是高昂电价与漫长审批流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