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辉,要不咱们就搞笑,别吓人了?
作者:微信文章谁能想到,那个在《古惑仔》里演"化骨龙"的张家辉,如今却迷上了拍恐怖片。
曾经的他,一张嘴就是笑料。粤语腔调浓得化不开,说个"靓仔"都能把观众逗乐半天。那时候大家看他,就图个开心。简单。直接。
可这几年。他突然变了画风。
《赎梦》、《催眠裁决》,一部比一部诡异。票房?别提了。《赎梦》内地才500万,香港也就1200万港币。但他好像不在乎,还要继续拍。
说实话,我真的不太懂。
01
其实张家辉刚出道那会儿,根本没想过要当什么"恐怖片导演"。
1989年,他还在TVB跑龙套。那时候的香港电视圈,帅哥如云,轮不到他这种"普通相貌"的人当主角。但偏偏。他有股子憨劲儿。
别人演小混混都要装酷,他演出来就是真傻。那种蠢萌蠢萌的劲儿,观众一看就乐了。导演也发现了这个特点,开始专门给他安排这类角色。
《古惑仔》系列里的"化骨龙",可以说是他的成名作。那个角色其实挺可怜的,被人当炮灰,最后还死得很惨。但张家辉演出来,观众记住的不是悲惨,是搞笑。
他那句"靓仔,食烟啊",到现在还有人模仿。
说白了,那时候的张家辉,就是个天生的喜剧演员。不用刻意耍宝,站在那儿就是个梗。观众喜欢他的真诚,喜欢他的憨厚。
可能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这一演就是十几年。
02
转折点大概是在2005年。
《证人》让他拿了金像奖影帝。突然间,大家开始认真看待这个"搞笑的胖子"。原来他不只会演喜剧,严肃戏也能hold住。
可能是这个奖给了他信心吧。张家辉开始琢磨着要当导演。
第一部自导自演的《魔警》,还算中规中矩。虽然也是惊悚题材,但至少观众看得懂。票房也过得去。
然后就是《陀地驱魔人》。这部片子已经开始有点"玄乎"了。双重人格、驱魔、宗教元素,混在一起。观众看得一脸懵。
到了《赎梦》,他彻底放飞自我了。
双线叙事。梦境套梦境。心理创伤。家庭阴影。一个小时的铺垫,就为了最后半小时的"真相"。观众在影院里坐得屁股疼,等来的却是"就这?"
网上有人调侃:张家辉是不是觉得当影帝太轻松了,非要挑战一下观众的智商。
但我觉得,可能他只是想证明自己不只是个"搞笑的"。
03
最近看到一个数据。《赎梦》虽然票房惨淡,但流媒体点播量还不错。NowTV+腾讯,800万次。
主要是年轻女观众在看。她们不关心剧情逻辑,就想看陈法拉的"疯批美颜"。弹幕清一色"姐姐好美"。
这大概是张家辉没想到的吧。
他想拍的是"深度心理惊悚",观众看到的是"美女发疯合集"。你说这算成功还是失败?
更有意思的是,刘俊谦因为这部片子,居然收到了Netflix的邀约。证明这条路虽然票房不行,但确实能"出海"。
张家辉成立了"梦造者"公司,下一部《催眠裁决2》已经在筹备了。看起来,他是铁了心要在"惊悚片导演"这条路上走到黑。
04
说实话,我挺矛盾的。
一方面,我尊重张家辉的选择。每个创作者都有追求艺术表达的权利。他不想被定型为"喜剧演员",想要探索更深层的主题,这无可厚非。
但另一方面。
我真的很怀念那个会让人开心的张家辉。那个说话带点港味儿,表情憨厚的"化骨龙"。那个不用动脑子,光看着就能乐的简单快乐。
现在的他,好像在跟观众较劲儿。非要让大家承认他"很有深度"。可是张家辉,观众爱你,本来就不是因为你有多深度啊。
是因为你真诚。因为你能让疲惫的人放松一下。
当然,也许这就是人生吧。每个人都有不甘心只做一件事的时候。张家辉想当导演,想拍严肃作品,这是他的选择。我们作为观众,也只能尊重。
只是偶尔还是会想。
要不,咱们还是搞笑吧?别吓人了。
那个憨厚的"靓仔",我们其实挺想念的。
真正的魅力,不是非要证明自己多复杂,而是在简单中,也能让人记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