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展巧思 AI赋能新课堂
作者:微信文章——临港新片区小学体育第九周教研活动
金秋送爽,研意正浓。为进一步深耕体育学科单元教学核心,推动教学方式创新转型,2025年10月29日,在临港分院兼职研究员盛豪杰老师的组织下,临港新片区小学体育学科攻关团队成员和浦东新区小学体育第二联合体教师们齐聚临港外国语小学月环校区,开展了以“把握单元主旨,转变教学方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同课异构展风采
活动在两位体育教师充满活力的课堂中拉开帷幕。两位老师共同执教二年级《移动组合》这一课题,王晓雨老师执教的课堂围绕“地震救援”主题,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创设低矮拱门和碎石区等障碍,串联救援任务激发兴趣;用AI数字人技术非常形象地融入到了热身活动,实现学练赛一体化。金杨琼老师执教的课堂以“邮遍中国”为情境,化身小小邮递员,借助AI数字人介绍地域文化与挑战关联,依据学生能力分层,基础层用常规器材,进阶层可缩小地标垫、扩大标志筒间距。以“学练赛”一体化推进,在落实技能目标的同时,渗透文化认知与团队协作意识。两节课从不同角度诠释了体育教学的真谛,充分展现了“同课异构”的独特魅力。
论坛分享启深思
随后,临港外国语小学体育教研组带来了一场以“聚焦同课异构,深耕课堂教学”为主题的小论坛分享。教研组围绕同课异构的备课思路、分层设计与评价策略展开交流,从教学目标的精准定位到课堂活动的梯度安排,从过程性评价的多元形式到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多角度呈现了如何通过同课异构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分享中既有对教材解读的深度思考,也有对分层教学与评价设计的实践探索,为后续的教学展示与研讨奠定了扎实基础
思维碰撞促提升
课后,在临港分院兼职研究员盛豪杰老师的组织下,两位执教老师率先进行教学分享。随后,参会老师们围绕两节课展开多维度研讨,不仅点赞课堂中的亮点设计,也坦诚指出可优化之处——如前滚翻中加入保护与帮助、原地叫停集中纠错做示范等,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具体改进方法。现场交流氛围热烈,观点碰撞间迸发不少实用的教学思路。
专家引领明方向
浦东新区小学体育第二联合体副组长丁天鑫老师表示两位老师运用的主题情景十分新颖,学生活动积极投入,有效落实新课标要求,建议王老师添加地震、倒塌音效,比赛后设“救援英雄颁章”;金老师可强化文化与技能融合,用瑜伽砖模拟梅花桩,优化动作要求表述,让课堂更出彩。
浦东新区小学体育第二联合体副组长宋叶杰老师首先肯定了两位教师课堂掌控能力和学生常规表现,活动形式具有趣味性,目标达成度高。他建议课堂评价更精准,体育课现场情况多,能顺势调整,及时救场,保障学生安全。
浦东新区小学体育中心组盛剑恩老师表示两位老师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创意,一个围绕生活,一个围绕文化,通过区分基础层、进阶层、创新层的方式在课堂中展现,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器材运用高效,建议自制的器材能保留下来充分利用。
最后,临港分院小学体育兼职研究员盛豪杰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点评。他首先肯定了临港外国语小学体育教师团队的精心准备和呈现的校本教研特色。他建议教师们可以结合图片、视频、模拟课堂等手段细化呈现,同时将经验汇总形成教学案例或论文。教学亮点方面,盛老师指出金老师的课堂可尝试跨学科融合以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同时鼓励运用AI人物等技术手段提升教学效率;针对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他提出课堂中需及时纠正技术动作,如前滚翻时头顶不能顶垫子,并在平时加强学练。盛老师指出两位老师运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打破传统体育课单一技能教学模式。在基本运动技能的教学中,他鼓励教师要积极尝试通过改变传统学练内容及游戏、创设不同的难度、设计多种情境以及融合多样的技能学练,丰富学生的运动体验,促进学生基本运动技能的提升。
学无止境,教亦无涯。让我们将本次活动的收获带回课堂,在实践中内化,在反思中精进,共同谱写体育育人的新篇章!
供稿:临港分院综合发展部兼职研究员 盛豪杰
上海市浦东新区临港外国语小学 金杨琼
审核:陶志军 朱孔洋 刘玉华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