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诈 | AI诈骗:看不见的陷阱,如何守护你的财产安全?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AI诈骗:
看不见的陷阱,如何守护你的财产安全?
不听 不信 不转账
明确对方身份
不贪图小便宜
陌生老照片+‘姑姑’来电勒索?
新型AI合成诈骗来袭!
某天,老李在上班时,手机突然收到一条陌生短信,附带一张模糊的老照片。照片里是个穿着旧棉袄的小女孩,老李一眼就认出,那是童年时期的姑姑。他心里正疑惑,为何许久不联系的姑姑会突然联系他,紧接着就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传来姑姑苍老虚弱的声音要求支付赎金并反复提醒不能报警。老李来不及思考,就直接把钱打过去了。
老李不知道的是,这是一个诈骗团伙,他们利用AI修复技术,把从网上搜集来的一些老照片修复、加工,伪造成受害者失联亲人的童年照,再用AI语音合成技术,模拟出老年人的声音,编造绑架勒索的谎言。
由此可见,诈骗分子往往通过AI技术模拟真实场景,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以实施犯罪。AI诈骗花样翻新,要如何守好“钱袋子”?上海网警拆解常见套路,教您见招拆招,远离陷阱!
利用AI诈骗常见手法
01
AI换脸与声音模仿
诈骗分子利用互联网公开渠道获取目标人物的照片、视频和音频素材,通过视频生成类AI工具,伪造出与目标人物极为相似的面容和声音。例如,在视频通话或语音通话中,伪装成受害者熟悉的人,如亲友、领导等,以各种理由诱导受害者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警方提醒
针对此类手段,与他人通话时,仔细观察视频画面是否有模糊、卡顿、不自然等异常,听声音是否有语调、语速等与平时不同的地方。
如遇转账要求,不要仅凭视频或语音就轻信他人,务必确认社交账号真伪,并通过电话回拨、与其他熟悉的人核实等多种方式确认身份。
02
虚假内容生成
利用AI换脸技术,伪造带有受害人面容的不雅视频、图片和音频等,通过电子邮件、短信等渠道发送给受害者,以将不雅内容发给亲友为威胁,进行勒索敲诈。
警方提醒
针对此类情况,要注意谨慎在公开个人信息,非必要不随意在社交媒体发布清晰面部照片、视频或家庭住址、联系方式等敏感信息。
如遭遇勒索,沉着冷静应对,切莫妥协,不要因恐惧而支付赎金,妥协只会导致反复勒索,要立即固证,第一时间报警。
03
智能聊天机器人诱导
利用AI聊天机器人模拟客服、好友等角色与受害者进行对话,在交流过程中诱导受害者透露敏感信息,如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或者引导其点击恶意链接,下载木马病毒,从而窃取个人信息和资金。
警方提醒
针对此类手段,要注意不要轻易泄露个人隐私信息、点击不明链接。对于聊天中涉及资金、敏感操作的要求,要保持警惕,及时通过官方平台或亲友核实。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定期更新系统和软件,提高设备安全防护能力。
防范要诀
智能诈骗套路深,捂紧钱包别轻信
语音视频皆可变,信息真伪要甄别
个人信息精心护,诈骗套路难侵入D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