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0-21 04:12

智利 AI 故事

作者:微信文章
智利作为南美洲人口仅2000万的小国,正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与可持续性矛盾的缩影。主要素材来自《纽约时报》最新报道和其他权威资料。



两种局面

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一间混凝土实验室里,研究人员正争分夺秒地投身人工智能浪潮;而在城市南郊Cerrillos的街道上,活跃着反对AI数据中心建设的抗议者。这种在总统府、研究机构与社区之间展开的激烈辩论,使这个南美小国意外成为全球AI治理矛盾的典型样本。《纽约时报》记者Paul Mozur在2025年10月20日的深度报道中指出:“智利这个仅有2000万人口、极少参与全球科技讨论的国家,如今正成为各国试图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代价的生动教材。”



过去两年间,智利从AI领域的边缘角色迅速转型为拉美地区的“AI枢纽”。据智利数据中心行业协会(Chile Data Centers)统计,该国目前拥有33座数据中心,这一数字预计到2030年将翻倍。然而,当大型科技公司竞相投资开发AI基础设施时,一场关于环境、主权与社会公平的激烈辩论也随之展开。

数据中心pro or con

谷歌在2019年宣布计划于Cerrillos地区建设数据中心,当地居民曾期待就业机会。但环保申报文件揭示了残酷的真相:该设施每秒耗水228升,相当于4万个家庭的总用水量。居民Tania Rodríguez回忆道:“我们意识到这不仅关乎就业,更是关乎社区生存权。”她组织邻居发起抗议活动,最终迫使谷歌在去年撤回计划。然而近期,谷歌当地子公司的代表最近重新启动了另一个数据中心的社区外展活动,Rodríguez表示:“我们不反对人工智能,但必须确保基础设施服务于公共利益。”

智利北部也有类似情况,亚马逊公司计划在圣地亚哥北部修建的站点遭到社区团体抵制,他们指责这将加剧环境破坏式的城市更新;而谷歌另一处可能影响湿地生态的数据中心项目,也面临环保组织的强烈抗议。智利政府为平息争端,决定将新建数据中心向人口稀少的北部迁移。但这一政策转型引发新危机:智利最北端的Atacama Desert已因矿业开采生态脆弱,而最新规划可能进一步加剧该区域资源压力。

哈佛大学建筑学家Marina Otero在采访中警示:“智利正处于未来世界的观察窗口。AI带来的争夺战将持续,并真实预示着全球将面临的问题。”

文化割裂

争端的核心还是文化主权的深层危机,2023年,智利国家人工智能中心主任Álvaro Soto在测试早期版ChatGPT时,发现该模型谈及智利文学时仅引用了诺贝尔奖得主Pablo Neruda。这一现象成为Soto推动本土AI研发的转折点。“这意味着全球AI系统正在系统性边缘化拉美文化”,他在国家科研会议上指出。

目前,Soto团队正利用拉丁美洲被忽视的语言数据训练自有AI模型。这一努力与智利总统Gabriel Boric在2025年6月国情咨文中的承诺高度一致——“我们必须拥抱AI以避免落后于时代”。然而,当政府同时简化外资数据中心审批流程、将AI工具深度整合进日常治理时,公众却对“是否以牺牲本国利益换取技术红利”产生质疑。

争议尤为集中在水资源管理政策上,过去几个月,智利修改了环境法规,削弱对数据中心用水与电力消耗的透明度要求。环保人士Rodrigo Cavieres——社会环境水务土地运动组织(MOSACAT)成员直言:“AI正在被当作新的迷信对象,而数据中心的优先级始终凌驾于民众需求之上。”

借鉴天文领域经验

智利在应对这些问题时,试图借鉴本国成功的先例——天文领域。过去数十年间,政府强制要求智利世界级望远镜的10%观测时间必须分配给本土研究人员。这一政策使该国从“望远镜过境地”成功转型为全球天文研究的中心。

“如果科技公司希望在此投资,我们必须确保基础设施也服务于本土高校与企业”,智利国家AI项目负责人Howard在社区宣讲会上阐明愿景。然而这一理念的推行并不顺利:当他在去年提出“基础设施需私有化管理”时,现场民众爆发激烈抗议。许多民众认为,政府正以“促进GDP增长”为幌子,实则向科技巨头让渡关键数据主权。

放大地域视角

在阿联酋,沙迦世博会AI展馆的豪华能耗与荒漠生态形成尖锐对比;荷兰则因数据中心密集供水问题被迫暂停新建项目。《自然-可持续性》期刊2024年的研究指出:“全球31个国家正经历相似的AI发展悖论——拒绝投资将失去科技竞争力,而盲目投入又可能引发环境灾难与社会分裂。”

在拉美,2025年智利国会立法辩论前夕,《拉丁美洲报告》指出:“该国正推动一项里程碑式的AI监管法案,试图在创新与伦理间寻求平衡。”而WebProNews的分析显示:“智利凭借70.5分的AI readiness score领跑拉丁美洲,但高风险投入使得这一排名伴随道德争议。”

学点什么

站在智利案例前,当在全球AI竞赛中全力加速时,是否有环境倒逼民生,技术对外依赖这样的路径?智利的教训显示,纯粹追求数据规模与算力的疯狂模式终将遭遇社会反弹。

AI主权不是“自建所有基础设施”,而是像智利天文学家那样,通过制度设计确保全球资本投入能够反哺本土科研体系。

2025年或许是智利AI治理的关键转折点,一边是政府推动的外资数据中心扩张计划,另一边是居民与环保人士的持续抗争。这种“No-Win Politics”的本质,是现代文明在技术狂热时代对发展伦理的拷问。正如Soto教授:“真正的AI革命不应以牺牲地球与尊严为代价。智利的挣扎,或许正是寻找出路的第一步。”
-------------------------------摘自:https://..
The New York Times, How Chile Embodies A.I.’s No-Win Politics.

Chile Data Centers, Annual Report on AI Infrastructure Growth in Latin America.

Harvard Urban Studies Journal, Data Centers and the Future of Sustainable Technology.

Soto, Decoloniz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 Latin American Perspective.

Regulatory AI, Chile in 2025: Government & AI — A Turning Point.

END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智利 AI 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