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教育,父母的信心才是孩子最好的起点——记博乐导师研究发展工作室孙敖飞老师《AI时代下孩子教育新法则》讲座回顾
作者:微信文章Education in the AI era
孩子最好的起点
《AI时代下孩子教育新法则》
讲座回顾
在AI如此发达的今天,世界似乎变得“什么问题都能找到答案”。
孩子不吃饭、孩子不专注、孩子要不要上学……
AI都能在几秒钟内,告诉你上百种方法。
但作为家长,我们越来越发现——方法有了,心却更乱了。
原来,在AI时代,最稀缺的不是“知识”和“技巧”,
而是——信心。
(现场与家常的互动场景)
最近,我们一米邀请到了博乐导师研究发展工作室创始人、生涯教育专家 孙敖飞老师,带来了一场主题为《AI时代下孩子教育新法则》的精彩讲座。
这场讲座,不仅让家长们重新认识了“教育”的底层逻辑,也让我们思考:在人工智能的时代,什么才是真正属于“人”的教育?
(现场家长互动画面)
01
不是能力的问题,而是信心的问题
孙老师在讲座中提到,
孩子在幼儿园阶段几乎没有“厌学”,
可一到小学四年级之后,厌学的孩子就开始明显增多,
到了初中、高中,情况更加严重。
为什么?
不是能力不行,而是——时间与信心出了问题。
他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
问孩子“2+3等于几”,他立刻能答出“5”;
可问“756+629等于几”,他就摇头了。
这不是能力差,而是信心不足。
只要给时间、给支持,他一定能做出来。
AI可以帮我们解决“术”的问题,
但“信心”只能从父母的陪伴和鼓励中生长。
02
真正的教育,是“被看见”的教育
“看见”这两个字,孙老师反复提到。
你看孩子时,看见的是什么?
是他的不足,还是他未来的可能?
当父母能“看见”孩子的闪光点,
孩子也能从这份“被看见”的信任中获得力量。
有时候,父母一句“我相信你能做到”,
比任何方法、任何补习班都更有用。
因为,父母的信念,就是孩子的未来。
03
从“学生”到“生命”:生涯教育的真正起点
中国家长往往把孩子的身份固定成“学生”。
于是成绩成了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
但真正的生涯教育,要从改变“身份定义”开始。
生,是生命;涯,是边界。
孩子能走多远,取决于他的信心和勇气。
当孩子相信——“我不是分数的总和,而是一个有价值的生命。”
那一刻,他的学习才真正开始。
他不会因为一次失败而否定自己,
而是能从错误中学习、从挑战中成长。
就像那句英文说的那样:Learning from mistakes —— 从错误中学习。
04
生涯规划根基:我是有价值的
很多孩子的问题,不在学习方法上,
而在于——他们不相信自己有价值。
孙老师提到:
当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建立在“外在条件”上,
比如成绩、排名、奖状,
那他的情绪就会被成绩牵着走。
而真正有内在价值感的孩子知道:
“我这次没考好,不代表我没价值;
我只是遇到了暂时的挑战。”
这样的孩子,不会被失败打倒,
反而能积蓄能量,再次出发。
05
家庭,是孩子最大的生态系统
家庭,是孩子最初也是最重要的教育环境。
有的家庭整洁、有书香气;
有的家庭混乱、充满焦虑。
这就是家庭的“生态系统”。
家庭教育的第一步,
不是买课、报班,而是写下全家的核心价值观:
比如“爱”“信任”“诚实”“守时”。
当孩子成长在一个有共识、有信任的家庭系统里,
他自然会学会尊重、协作与自信。
06
教育,不是安排,而是共创
父母要学会:
•在孩子小时候,蹲下来倾听;
•在孩子长大后,并肩同行。
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比如:
•旅行预算、活动策划、理由陈述;
•一起看广告,讨论“为什么这个广告打动你?”
•角色扮演、情绪表达、换位思考……
这些,都是教育。
教育从来不只是“学知识”,
而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会思考、表达、合作。
AI可以帮孩子答题,
但无法替父母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07
结尾:教育的终点,信心与爱
AI可以让孩子更聪明,
但只有父母能让孩子更有力量。
教育的本质,从来不是“输入知识”,
而是“唤醒信心”。
孙老师在最后说了一句话,让很多家长都泪目:
“在为孩子铺路之前,请先让自己有力量。
因为只有当你心中有信心,
你才能成为孩子的信心之源。”
愿我们都成为孩子生命中的“光”,
用信任、理解与爱,
陪他们一起走进这个充满可能的AI新时代。
讲座主题:AI时代下孩子教育新法则——早期生涯认知与能力的培养
主讲人:孙敖飞老师
主办单位:一米教育 × 博乐导师研究发展工作室
妮姐说:
父母不是完美的存在,
但一个愿意学习、愿意相信的父母,
永远是孩子成长路上最好的老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