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0-18 22:27

AI是破解电力 “稳定与灵活” 之困的关键

作者:微信文章
2025年上半年,十余起大停电事件影响超12亿人次;另一边,2030年我国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30亿千瓦的蓝图愈发清晰。而当下的电力系统,正站在“安全刚需”与“转型必需”的关键十字路口。
近日,2025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崇礼论坛召开。华为副总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孙福友在主论坛致辞中,系统阐述了华为“跃升电力智能化”的战略蓝图,并明确提出核心判断:AI已成为电力数智化变革的关键,其角色正从“效率工具”全面升级为电力数智化转型的“生存+生产”双核心要件。


▲华为公司副总裁、电力数字化军团CEO 孙福友

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矛盾
在孙福友看来,新型电力系统的核心矛盾直指一对“矛盾统一体”:既要应对大停电风险、守住“极致稳定”的安全底线,又要适配海量分布式资源接入与新业态需求、实现“极致灵活”的运行目标。而这对矛盾,正是推动电力行业智能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
这一判断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对新型电力系统“双高”特征的研判高度契合:随着电源结构向新能源主导转变,强不确定性出力与刚性电力消费增长形成碰撞,而电动汽车、储能等交互式设备的普及更让系统运行机理发生深刻变化。
一组数据更直观印证了这一矛盾的尖锐性:据预测,2030年我国分布式光伏将达10亿千瓦,电动汽车保有量将突破1.1亿辆,调节性负荷占比升至10%左右。海量新能源的间歇性、波动性,正对电力系统的响应速度提出“毫秒级”的严苛要求。   
AI的“生存级”赋能
孙福友强调,要破解这一矛盾,关键在于让AI沿着三大价值流发挥核心作用。
这意味着AI要深度融入电能全过程,从“效率工具”升级为保障系统稳定的“生存要件”;要贯穿资产全寿命管理,通过预测性维护实现精准感知,主动管理;更要赋能客户全方位服务,并让市场机制在生产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
据预判,2030年我国风光发电量占比将超30%,这意味着电力系统将正式进入“失稳频发高发期”。
此时AI的作用已关乎系统“生存”:通过新能源功率预测、负荷预测、调度求解等全链条应用,既能应对配网反向重过载等新问题,也能化解分布式光伏功率“断崖式骤降”的风险。
更关键的是,AI加持下的市场机制正深度融入生产运行,让“源网荷储”协同从概念变为现实——这与《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中“完善电力辅助服务市场体系”的要求形成精准呼应。



AI激活电力资产价值
电力行业重资产运营的特性,决定了资产效率直接关系行业效益。孙福友提出的AI赋能路径覆盖四大维度:设备层面的预测性维护可实现器件级故障预警,环境与人员层面的预防式管理能规避外部风险,作业安全层面可完成从“被动溯源”到“主动免疫”的升级,工程管理层面更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陕西电力的实践已印证这一路径的价值:其主网“技改大修”计划制定周期从“周级”压缩至“分钟级”,变更响应速度从天级提速至分钟级——AI对电力资产价值的深度激活,已从理论走向现实。   
AI算清“经济账”与“服务账”
AI的价值在这里呈现出“经济账”与“服务账”的双重维度。
孙福友给出的一组测算数据极具冲击力:2030年我国新能源发电量预计超4.2万亿千瓦时,若通过AI技术将新能源消纳率提升2.6个百分点,相当于新增一座三峡大坝的年发电量——这背后是AI对“经济账”的精准优化。
在服务端,AI正推动电力交易向“分钟级”演进,让千家万户参与电网削峰填谷从“可能”变为“现实”;在运营端,AI通过持续优化线损管理、提升客户响应速度,实现电力企业效益与用户用电体验的“双重提升”。   
数据与通信是AI落地的“基石”
“AI要在电力行业持续释放价值,离不开坚实的数字基础设施支撑——实时、高质量的数据是前提,高可靠的通信网是基石。”孙福友的这句话,也为2025华为电力行业峰会上两大动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一是华为携手京能发布行业首个电力场景定制化大模型,二是联合发布《ICT赋能发电企业数智化转型白皮书》。
在数据层面,破解行业“数据孤岛”难题是核心前提。孙福友提出,需构建“可信、可控、可追溯的电力数据交换空间”,通过统一共识规则打破不同主体间的数据壁垒,为AI提供多维度、高质量的数据供给。这一构想直击行业痛点:只有让数据跨主体自由流动,才能释放其在负荷预测、故障诊断等场景的价值,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核心燃料”。



在通信网络层面,孙福友将其定位为“电力系统运行的前提”,并拆解为三级架构。主网通信:作为系统“大动脉”,需强化智算支撑能力;中压通信:针对当前薄弱环节,推进“光纤+无线”融合组网;低压通信:作为“神经末梢”,需实现全要素透明感知。
这套“主网智强、中压融合、低压透明、高速安全、天地一体”的20字建设标准,与华为此前提出的fgOTN技术替代方案高度呼应,预计可将电力通信运维成本降低30%以上,为实时数据传输提供确定性保障。



AI落地的“认知锚点”
在阐述技术路径的同时,孙福友也特别提醒行业:AI应用需“勿忘初心”——始终服务于电力企业战略目标、解决行业核心挑战,而非盲目追求技术噱头。
他明确指出两个关键认知。第一是方法论适配性: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基于通用计算的分层解耦方法论,并不适用于当前的AI发展阶段,行业的核心矛盾在于“人才储备”与“快速构建垂直整合能力”;第二是电力的“引领角色”:电力行业应主动引领AI的四大发展方向——并行计算能力、推理能力、AI能效比、系统工程。这种“引领”并非抢占技术主导权,而是以电力行业的复杂场景与宏大需求为锚点,为AI技术注入“行业要素”,最终形成“电力赋能AI、AI重构电力”的正向循环。
正如他所言,“AI的尽头是电力,电力的未来是AI。”2030年我国超大规模的电力装机量,将为这种“双向赋能”提供全球独一无二的试验场。
从矛盾拆解到路径构建,从技术赋能到基础支撑,孙福友的阐述清晰勾勒出一幅“问题—方案—保障”的完整转型蓝图,为破解“极致稳定与极致灵活”的行业困局提供了系统性思考,并特别强调了AI已经从效率工具上升为生存要件,要始终锚定战略目标、解决核心挑战,避免技术噱头。安徽芜湖西形冲抽水蓄能电站输水发电系统工程招标设计报告审查会顺利召开肇庆浪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首层沥青心墙混凝土摊铺顺利完成内蒙古乌海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1号机首仓混凝土浇筑完成鲁山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大坝通过蓄水验收甘肃皇城抽水蓄能项目一号施工支洞进尺顺利过半南网储能梅州抽水蓄能电站二期5号、6号机组顺利完成“双甩”“双断”试验浙江省庆元抽水蓄能电站水泵水轮机模型通过第三方验收尚义抽水蓄能电站3号机组定子吊装就位佛坪抽水蓄能电站桥式起重机设计联络会顺利召开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年启动次数创同期历史新高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1号引水系统提前75天全线贯通国家能源集团11个项目斩获电力建设最高荣誉丹凤鱼岭抽水蓄能电站可研阶段勘察设计招标公告正式发布芝瑞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定子吊装河北灵寿抽水蓄能电站引水中支洞顺利进洞建全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填筑完成湖北平坦原抽水蓄能电站下水库高压电缆竖井提前3天扩挖贯通新疆若羌抽水蓄能电站沥青混凝土堆石坝工程项目开工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支撑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南方电网首席科学家饶宏解读《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72人!两院院士增选名单公布“北电南送”再添新通道——宁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投产送电中国神华启动超2500亿元资产整合南宁抽蓄电站全部机组转子吊装成功福建德化抽蓄电站通风兼安全洞首次爆破作业圆满完成,为项目地下工程施工拉开序幕广西灌阳抽蓄项目进厂交通洞顺利贯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是破解电力 “稳定与灵活” 之困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