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时代,我们会开始更看重“原创”
作者:微信文章朋友最近的产品上线,一开始由于忙碌,很多社交媒体的帖子都是让 AI 生成的,喂给 AI 一些项目信息、提供关键词和要求,AI 给的文案不仅包含多个角度和风格,在拼写和格式上也都无可挑剔,甚至一键生成多语言版本。
可数据就是不行。
后面产品稳定下来,他开始自己写文案和配素材,结果时不时就出爆款。一开始他自己也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因为自己的文案不仅文采有限有时候还带点错别字。后面他来回对比了一下 AI 和自己写的东西,跟我们说,他发现用户还是喜欢有“人味”的东西。
那什么是“人味”呢?
我很难用语言描述,但人类是很高级的动物,我们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其实我们有对信息独特的敏感度和判断力。
比如,人类的不完美、人类真实的经验和感受、人类的困惑和自我矛盾……这些会不经意间表露出来。而 AI 表述通常是完美的、理性的、逻辑清晰,不会自相矛盾(相信大家都领教过 AI 一本正经胡说八道的能力),就是你给一个错误观点让它佐证,它也可以捏造事实从而让表述逻辑看起来严丝合缝。
我前几天刚读了一篇朋友发在公众号的长文,里面讲述了他和孩子、妻子和同事的一些日常对话,并通过这些对话来探讨 AI 时代下的“真实”要如何区分和定义,结论就是随着 AI 模仿人的能力越来越强,我们几乎从技术上无法区分出内容是 AI 生成的的还是真人创作的,文章读完非常发人深省。
但我总觉得这篇文章本身,太过“格式化”和“小说化”,里面的故事和案例总是少了一点“地气儿”,在很多细节上有缺失。然后我悄咪咪在后台留言,问他这篇文章是 AI 写的吗?他说是的。
我舒了一口气,还好没有冒犯到他,而且我也很庆幸,我们至少现在还能辨认出缺少“人味”的内容。但我不知道,AI 多久开始就能模仿出“人味”。
这也是我最近开始写公众号的一个动力,就是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和故事,以及一些感悟。不过多修饰,想到什么写什么。用我自己有限的文采、有限的视野和经历、以及对这个世界一点笨拙的信仰,输出一点有“人味”的内容。
也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一点点安慰和鼓励,毕竟现在 AI 来势汹汹,它知识是海量的、发展速度是迅猛的、学习能力是无限的,我们甚至不知道它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子。但我们人类是地球亿万年来不断进化和筛选得到的一个“慢物种”,一定有一些我们基因里为了识别彼此而埋下的印记。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