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的中间地带:普通人最容易赚到钱的市场空白点
作者:微信文章AI创业的中间地带:被忽视的市场空白点
最近我在看AI领域的各种变现项目,
越看越发现一个清晰的两极分布现象。
而真正的市场空白点——
恰恰就在这两极之间。
一、目前AI赛道的两极人群
在AI这个新兴的财富涌动区里,
人群分成了两个极端。
第一类:高学历的专家
他们懂模型、懂代码、懂Prompt工程,
能从算法、数据结构、技术栈聊到AGI哲学。
他们是真正懂AI的人。
但问题是:
他们离市场和用户太远。
1️⃣ 他们没有针对某个具体行业的深度解决方案;
2️⃣ 他们不会把专业的语言翻译成普通人能理解的价值表达;
3️⃣ 他们习惯于“研究”,而不是“应用”。
所以哪怕他们掌握了顶尖技术,
在实际的商业变现场景中,却很难落地。
他们拥有的是技术力,不是产品力;拥有的是知识,不是利润。
第二类:没学历的“骗子”
这类人往往完全不懂AI。
不会代码,不懂算法,
也没有任何实操经验。
但他们的强项是——懂人。
他们离用户极近,
他们会说用户想听的话:
“一键生成文案,一键月入十万。”
“教你用AI自动搞钱,不用写代码。”
他们真正卖的不是AI技术,
而是焦虑、是梦想、是“捷径幻觉”。
于是你看到市场上充斥着各种“AI项目班”、“AI搞钱课”,
价格从9块9到9999不等,
但真正能落地的解决方案,寥寥无几。
二、真正的市场空白:在中间地带
这两个极端之间,其实有一大片被忽视的金矿。
那就是——
既懂AI,又懂用户,
能把AI从“概念”变成“解决方案”。
还能基于业务实操落地的那群人。,
这就是未来1~3年里最有含金量的群体。
这一层的人不多。
但他们的价值,正在被快速放大。
他们不追求做模型,也不去当网红;
他们做的,是AI解决实际问题的“翻译官”与“应用架构师”。
他们知道某个行业里AI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他们能把抽象的AI能力,变成一个可执行的业务方案;
他们能站在用户视角,把“AI工具”转化为“AI结果”。
这类人不一定是程序员,
但他们懂业务流程、懂客户痛点、懂商业逻辑。
所以他们能在一个细分领域,迅速做出差异化壁垒。
他们不需要领先全世界,
只需要领先身边95%的人,就足够吃到红利。
三、商业洞察:空白点 ≠ 新赛道,而是旧赛道的重定义
很多人找“风口”,
但真正赚钱的人,
找的其实是“风口里的空白点”。
市场永远有空白,只是没人去定义它。
比如:
•“AI + 教育”里没人教老师怎么用AI备课;
•“AI + 营销”里没人帮中小商家写出能转化的Prompt;
•“AI + 自媒体”里没人教内容人用AI打造系统化选题逻辑;
•“AI + 财经”里没人帮分析师做量化脚本与报告生成。
这些都不是新赛道,
但每一个都是被忽略的小切口。
你只需要在其中一个切口里,
找到用户真实的痛点,
再用AI重构效率,就能占据一个微垄断的位置。
四、如何切入:四步打造个人AI商业闭环
总结一下,从0到1的落地路径很清晰👇
第一步:找到真实的市场需求
不要从AI出发,要从用户痛点出发。
AI只是工具,需求才是起点。
去观察你周围的人在做什么低效的事:
•教培老师批作业
•营销人员写方案
•自媒体剪视频
•企业主做表格、写报告
只要有重复、浪费时间、低附加值的环节,
就有AI介入的可能。
第二步:找到没被满足的市场空白点
这个“空白点”不是没人做,
而是“没人做得让用户满意”。
去分析现在市面上那些AI课、AI工具
第三步:躬身入局,验证最小MVP
不要幻想大规模起步。
最聪明的做法,是快速找到“最小可验证产品”(MVP)。
比如你会写Prompt,就去帮一个真实客户用AI写报告;
你会用Midjourney,就去帮别人出封面图;
你会用ChatGPT,就帮企业主生成方案。
只要你能从一次服务中获得真实反馈,
那就是MVP。
AI不是需要你写代码,
而是需要你写出用户看得懂的价值。
第四步(核心):花钱请对的人,走通闭环
如果你真的想把AI项目做成业务,
最值得投资的不是广告,而是经验。
花钱请那些真正走过“从0到1、从6到10”的人。
他们能告诉你:
业务逻辑的闭环怎么搭,
哪些事先做、哪些事后做,
哪些能花钱省事、哪些不能交给别人干。
这一步,是所有“懂技术”但赚不到钱的人最缺的。
因为只有经历过“闭环”的人,才知道每个节点该花多少力气、在哪一步该止损。
你不用学AI底层技术,
也不用做“割韭菜”的智商税项目。
五、最容易赚钱的实操路线(普通人版)
如果你刚入门AI,不知道该怎么落地,
可以按这条路径一步步走👇:
第1步:选一个方向(自媒体、电商、教育、办公任选)
先锁定一个领域,不要跨界。
因为AI最怕的不是不会用,而是“用太散”。
第2步:精通一个工具(ChatGPT 或 Claude)
别贪多,
只要你能把ChatGPT一个工具玩透,
你就能比90%的人更值钱。
重点学习:
•Prompt结构(如何提问)
•模板化提问(如何让AI稳定输出)
•角色化Prompt(让AI当老师、当专家)
第3步:帮一个真实客户解决问题
比如:帮朋友写稿、帮老板出方案、帮同学写论文、帮商家写产品文案。
要的不是钱,而是结果。
得到结果后,你就有案例。
第4步:把案例变成服务
把你用AI做的事,变成别人能直接购买的服务。
比如👇
•“我帮你用AI做一份商业计划书”
•“我帮你用AI生成公众号爆款稿”
•“我帮你用AI写论文大纲”
•“我帮你用AI生成一周短视频脚本”
别人不懂AI,但他们愿意为结果付钱。
第5步:重复→标准化→包装→放大
当你完成3-5个真实客户服务后,
你就能把整个过程标准化:
AI操作模板 + 提示词表 + 输出格式 = 可复制服务。
这时你就能开课、出资料包、录短视频、做社群,甚至可以把“AI实操服务”升级成“AI顾问服务”。
六、结语:AI不是风口,而是杠杆
很多人问我:AI是不是红利期快结束了?
其实,风口永远都不会结束,
只要人类还在找更高效率的方式,AI就会继续存在。
问题不在AI,而在你。
•你是想“听懂AI”,还是想“用AI”?
•你是想“追风口”,还是想“找空白点”?
真正的AI变现,不是技术游戏,而是效率生意。
未来的个人竞争力,不在学历、不在资源,
而在于——谁能用AI把同样的事做得更快、更好、更便宜。
你不需要成为AI专家,
你只需要比周围的人更会用AI,
你就能成为他们眼中的专家。
当别人还在谈模型、算法、参数的时候,
你只要能帮客户解决一个真实问题,
你的AI就有价值。
所以,不必盯着风口,也别害怕大厂。
你要做的,是:
找到那个属于你的小空白点,
用AI去重新定义它。
当你能解释别人听不懂的概念、
并把它变成别人能掏钱的结果,
你就站在了风口的正中央。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