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10-17 17:28

AI视频的第一滴血,不会溅在横店

作者:微信文章
AI视频的革命,并非用算力模仿人类的“情感表演”,而是以“信息压缩”为第一性原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可被瞬间感知的沉浸式体验,因此它的第一战场必然是知识产业,而非影视娱乐。

AI视频每更新一次,影视圈的朋友们就集体焦虑一轮。

编剧、导演、演员,人人自危,仿佛AI的铁骑下一秒就要踏平横店,横扫好莱坞,让所有人都没饭吃。

恕我直言,这纯属集体性的“被害妄想”。

其实我们都搞错了AI视频这头猛兽的捕食路线。它当然会颠覆影视工业,但那是遥远的、宏大的决战。

而在此之前,它会先悄无声息地,对另一个我们都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领域,完成一场精准、高效、甚至可以说是“降维”的屠杀。

我的第一个暴论是:

AI视频的第一个“屠场”,不是影视圈,而是你手机里那些知识付费App和所有的“信息产品”。



一、用AI的“长板”去砍,而不是用“短板”去磨

我们为什么会觉得AI视频离颠覆影视还很远?

因为我们总盯着它最笨拙的地方看。我们嘲笑它生成的手指多了一根,嘲笑它无法维持角色在不同镜头里的脸,更嘲笑它根本理解不了什么叫“演员的信念感”。

这就像我们刚发明了机关枪,却非要逼着它去和奥运冠军比刺绣。

表演、共情、非语言的灵魂交流,这是人类作为“物种”千万年进化出的长板。 让现在的AI去硬磕这个,是战略性的愚蠢。

但AI的长板是什么?是“转译”和“具象化”。是把一切抽象的、无形的信息(文字、数据、逻辑),迅速、低成本地转化为直观、可感的视觉符号。

而这个能力的背后,藏着一个更底层的、更冷酷的定律。



二、本质:一场“信息压缩”的降维打击

AI视频革命的本质,不是一场美学革命,而是一场压缩革命。

香农的信息论告诉我们,信息的价值在于消除“不确定性”。

一部120分钟的电影,包含了海量的数据,但其中真正消除不确定性的“高熵信息”可能只有几句话,其余都是为了“沉浸感”而存在的冗余信息。

传统知识产品,就像一颗橙子。

为了得到那一口甜美的果汁(核心知识点),你必须耐着性子,剥掉厚厚的果皮(课程介绍),剔除苦涩的果络(无关案例)。

而“提示词驱动”的AI视频,做的就是一件事:跳过所有冗长的“剥皮”过程,直接对“意义”本身进行高压萃取。 它是一台无情的意义压榨机。

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感受这种压缩的力量有多么恐怖:


压缩“概念”: 电影《大空头》里,为了让观众理解“次级抵押贷款”,导演天才地让性感女星在香槟浴中解释。这本质上是用高成本的“表演”来稀释信息密度。而AI会怎么做?旁白用一个“烂苹果榨成限量果汁”的犀利比喻,画面则瞬间生成金融符号包裹着腐烂房屋被投入榨汁机的视觉冲击。AI用30秒,零成本,完成了好莱坞用数百万美元才达成的“信息转译”任务。这是叙事上的无情压缩。(无关艺术性)





压缩“流程”: 你买了一台无人机,附带一本100页的说明书。信息密度很高,但形态低效,传递率为零。而AI可以直接生成一段“专属开箱指南”,旁白是指令核心(“长按尾部按钮三秒”),画面是与你手中产品完全同步的精准演示。用户在三分钟内,完成了过去需要半小时查阅、摸索、试错才能完成的全部操作。这是功能上的极致压缩,它直接消灭了问题。



看明白了吗?知识产品的核心诉求,就是信息压缩。而AI视频,是迄今为止最高效的“压缩算法”。

三、一场毫无悬念的“生产力战争”

当AI拥有了这种极致的压缩能力后,一场生产力的碾压就开始了。



现在的知识科普视频是怎么做的?一个顶级的文案老师,花一周时间写稿。一个专业的动画团队,花两周时间建模、渲染。整个流程,成本动辄数万甚至数十万,周期是一个月。

而“旁-白-驱-动”的AI视频工作流呢?那个顶级的文案老师,把“叙事脚本”丢进系统,五分钟内,语音合成、视觉生成、动态拼接全部完成。

这不是优化,这是碾压。当你的竞争对手能以百分之一的成本,实现百倍的生产效率时,你连站在牌桌上的资格都没有了。

你引以为傲的“精美动画”,在AI无穷无尽的“视觉轰炸”面前,将变得昂贵而可笑。

四、从“用耳朵学”到“用全身感官学”

这种极致的压缩,最终会带来一种感官层级的全面升维。它把学习,从一种“苦差事”,变成了一种“沉浸式体验”。

我们已经习惯了“听”书、“听”课,但这本质上还是在用单一的听觉通道,去“脑补”那些复杂的概念。

现在想象一下:

你想理解“黑洞”,不再只是听一段干涩的讲解,而是亲眼“飞入”一个AI生成的事件视界,旁白是爱因斯坦的模拟人声为你解说。

你想分析财报,不再是盯着PDF,而是看到现金流在你眼前像河流一样涌动。

一旦用户体验过这种“信息SPA”,就再也回不去那个干巴巴的文字和音频时代了。

从报纸压缩“世界观”,到电视压缩“共情”,再到短视频压缩“注意力决策”(算法帮你决定看什么),这条进化路线清晰得令人不寒而栗。

每一次信息媒介的革命,本质都是一次“认知成本”的暴力压缩。它让上一代媒介需要用户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理解”的东西,在新媒介里变成了几乎无需思考就能“感知”的本能。



所以,别再天天替演员们导演们操心了。

内容产业的这场AI革命,第一声炮响,绝不会在好莱坞的山顶和横店的门口,而会炸响在知识付费这片看似平静的洼地。

当别人还在痴迷于教AI学会人类的“哭与笑”时,真正聪明的人,应该立刻调转枪口,利用AI信息压缩的恐怖力量,去重塑一切“知识”的表达。

因为让信息变得性感、直观、唾手可得,是比创造一个虚假的角色,更迫切、也更具商业价值的使命。

这第一滴血,将因此而流。



我是智元饲养员,一个从广告片导演转型为AI影像创作中的普通人。这里记录我驯服AI工具的心得,以及创意人视角下的技术观察。关注我,一起探索AI与创意的无限可能。

讲好故事的能力永远值钱!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视频的第一滴血,不会溅在横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