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26年热点会是AI么?
作者:微信文章小伙伴可以点击⬆名片关注哦
近期各种数据来看,比如基金委最新动向或顶级期刊,AI+生物医学已经全面爆发!
一、AI+生物医学的爆发式增长:数据与案例的震撼力
2025年国自然资助率创新低至12.29%,但AI领域却逆势成为“黑马”。从基金委动态到顶级期刊论文,AI+生物医学的融合已呈燎原之势:
临床诊断革命:西湖大学开发的AI辅助诊断系统(STND)将鼻咽癌诊断准确率从83.4%提升至91.2%,同时缩短25%的看片时间,相关成果发表于《The Lancet Digital Health》;
微生物研究突破:Cell杂志7月研究显示,AI辅助 pipeline成功鉴定肠道微生物胆酸代谢酶,为代谢疾病治疗开辟新路径;
神经科学范式变革:2024年Cell综述预言,未来十年AI将彻底重塑神经科学研究范式。
二、基金委的“明牌”支持:政策与资金的倾斜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已多次释放AI领域支持信号:
项目指南重点提及:医学科学部项目指南中多次强调AI技术;
专项资助倾斜:2025引导类原创探索计划专项资助AI病原识别研究;
重大专项占比高:2026年度重大专项53个方向中,AI占据6个席位,覆盖病毒识别、癌症防治、精准医疗、药物开发等多个领域。
三、申报策略:从跟风到精准定位
面对AI热潮,咱们小伙伴一定避免盲目跟风,遵循“热点与基础兼顾、创新与可行并重”真言:
结合实验室基础:寻找AI与自身研究方向的契合点,例如将AI算法应用于基因序列分析或影像识别;
突出原创性:避免简单堆砌热点,强调方法的创新性,如开发新型深度学习模型;
强化可行性:提供初步实验数据或模拟结果,证明技术路径的可行性。
四、实战建议:对标书质量的全面优化
资料准备:参考600份国自然中标标书资料,学习优秀标书的逻辑框架与表达方式;
团队协作:组建跨学科团队,整合AI专家与生物医学研究者优势;
时间管理:提前规划标书撰写周期,预留充足时间进行修改与打磨。
五、未来展望:AI与国自然的深度耦合
2026年国自然之战中,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研究范式的革新者。小伙伴们可以在热点中找准定位,在创新中立足基础,预祝早日在这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科研相关问题,欢迎扫码详细交流哦~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