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如何与幼儿园课程结合?在运用AI工具时,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哪些问题?
作者:微信文章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h5eiaeX5WytnVg78zaanpqpIic1G9HHic1JazicqqM0erS3aAFoMUO1ibdG0qgLjOiaq1Za6jAevnjg5H0bWyYJxic4LA/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tp=webp#imgIndex=0
2025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 年)》明确提出要“建设学习型社会, 以教育数字化开辟发展新赛道、塑造发展新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为我国借助人工智能动教育变革提供了清晰的政策指引。这一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教育技术定位的升级,从以往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开辟发展新赛道”的核心驱动力,同时要求教育形态进行重构,即构建“人机协同、因材施教”的新型教育生态。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举行的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指出,要培养一大批具备数字素养的教师。2025 年 4 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强调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 要素全过程,以支撑教育现代化。这些政策举措表明,国家对教育数字化和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高度重视,也为幼儿园教育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智能时代,学前教育何为
在智能时代,尽管技术手段不断更新,但教育的基本问题和逻辑并未改变,依然是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以及教育评价。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价值所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是服务于价值实现的载体与手段,教育评价是检验教育价值是否实现的重要环节。这四个问题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教育的基本逻辑,引导我们在智能时代重新审视学前教育的方向与路径。学前教育的育人体系可以概括为“魂、道、术”三个层面。“魂”是核心问题,聚焦于“培养怎样的人”。在实践中, 我们要立德树人,引导幼儿认同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他们学做现代中国人。这是贯穿学前教育始终的“灵魂”。“道”是学前教育的底层逻辑,关注“如何育人”。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发展规律,引领幼儿的成长。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逐步将幼儿从生物个体转化为社会个体,培养其成 为合格的社会人。“术”指具体的教育方法和策略,如游戏、教学、环境创设、家园共育等。这些方法和策略是实现育人目标的路径。 我们在进一步思考智能教育如何与学前教育相结合时可以发现,目前智能教育主要是在“术”的层面与学前教育相结合,并对其产生影响。
二、AI 如何与幼儿园课程结合
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AI 与幼儿园课程结合的主要方 式体现在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及实施方法、课程评估方式等方面。AI 为幼儿园课程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以往,教师在备课时,往往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搜索合适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同时还需考虑版权问题。如今,AI可以根据 教师的需求快速生成高质量的教学 素材,不但节省了时间,而且避免了侵权风险。在课程内容及实施方面,AI展现出与幼儿园五大领域课程结合的潜力。例如,在语言活动中,AI 可以根据幼儿的描述生成相应的图画,激发幼儿的语言表达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在艺术活动中,AI 可以生成各种艺术作品,激发幼 儿的创造力。AI 可以辅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课程,提高教学效果。AI 还可以应用于课程评估。例如,通过 AI对课堂上师幼互动的分析,可以更客观地评估课堂教学质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三、AI 用于幼儿园课程应关注的问题
尽管 AI 为幼儿园课程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一)智能时代,应注重培养幼儿哪些方面的能力在智能时代,学前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社会情感能力以及运用AI 的能力,其中,创造能力和社会情感能力是教育的核心,也是不变的育人目标;而运用AI 的能力则是适应智能时代的基本素养。具体而言,运用 AI 的能力包含两层含义:一是信息筛选能力,即在海量信息中进行有效筛选和判断的能力;二是技术使用的伦理意识,即明确 AI 的使用界限,确保技术使用的合理性和道德性。
(二)为什么要审慎对待幼儿使用 AI清华大学白峰杉教授在《低龄学段的教育要慎用人工智能》中指出,学前阶段应谨慎使用 AI。他认为,学前阶段是幼儿探索未知的重要时期,过度依赖 AI 可能会导致幼儿 的“智力外包”(如图),即幼儿习惯于通过AI 获取答案,而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这种依赖可能会削弱幼儿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利于长远发展。
此外,过度使用屏幕设备可能会对幼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首先是“屏幕驯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江帆教授团队通过覆盖22 万名幼儿的 SCHEDULE 队列发现,6 岁前日均使用屏幕时间超过1小时的幼儿,总智商平均下降 6.7 ~ 8.2 分 ;3 岁前屏幕暴露会导致认知控制网络发育滞后,表现为注意力缺陷和多动行为;3 ~ 6 岁幼儿日均 4 小时屏幕接触会显著降低语言理解能力。其次是“情感驯化”。一项发表在《美国医学协会儿科学》的研究表明, 1 岁时日均使用电子设备超过 4 小时的幼儿,4 岁时出现沟通能力发育迟缓的风险增加 2.68 倍 ;每日视屏时间越长, 在沟通和解决问题领域出现发育迟缓的风险越高。
尽管目前尚未有研究直接证实这些问题是由使用 AI 所 导致的,但这些潜在风险提醒我们,必须秉持防患于未然的 态度,对幼儿使用 AI 持审慎态度。
那么,幼儿园课程中就不能使用 AI 了吗?答案当然不是绝对的,但有两点需要注意。其一,运用 AI,专业是重点。我们需要经过专业训练的、 适合学前教育领域的AI,能够根据学前教育的知识、幼儿发展的理论以及幼儿园教育的实践经验,为教师和幼儿提供更精准的服务。例如,通过图像识别分析幼儿积木搭建作品,评估空间智能发展水平;为每个幼儿生成“最近发展区”学习包,提供定制化的学习方案;根据幼儿的行为数据动态调 整课程难度,避免“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其二,用好 AI,教师是关键。教师需要具备数字素养,能够熟练运用 AI为教学服务。同时,教师应始终坚持以教育理念为先导,将技术作为辅助手段,而不是完全依赖技术。教师要为 AI“赋魂”,即赋予AI 教育的价值和理念,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目标。只有这样,AI 才能真正赋能幼儿园课程。智能时代为幼儿园课程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人工智能的引入为幼儿园课程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资源,也引发了我们对教育本质和幼儿发展的深刻思考。对此,我的建议是“且行且思且珍惜”,相信终会找到一条让人工智能赋能教师、服务教育的路径。注:本文来源于上海托幼,作者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系 左志宏【欢迎参与】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h5eiaeX5WytmyibI6qF1kasJDiaBzS5SdN0a48GTCIy2xm4Ficke5aEIibNTpYzD8B7gPAEsDQuL8UkFcubFkVIlLTw/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tp=webp#imgIndex=11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h5eiaeX5WytmabYcFBBF4rKicibm0EDJdkiaOialh7AF32ZpYmicUgyNW3hQkR73nCd0XKmnmicpVSxsPFdT4NN1aTwxw/640?wx_fmt=other&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wx_co=1&tp=webp#imgIndex=2
编辑:小玉老师
电子邮箱:yyl190219@163.com
联系主编:133 0728 8593(微信同号)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