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0-16 08:52

AI正在淘汰我们的学霸:上海交大教授万字演讲,揭秘未来教育的唯一出路

作者:微信文章
“完蛋!我被二游包围了!”

这不是一句玩笑,而是上海交通大学一位硕士生的创业项目海报。在沈辛成教授的课堂上,这样的“异类”越来越多:出身贫寒却痴迷心理学,立志在35岁被裁员后去做心理咨询师的AI专业学生;不爱社交,却对手工和机械拥有近乎偏执热情的“社恐”少年。

他们是传统教育评价体系下的“偏科生”,甚至是“失败者”。然而,在上海交大任教多年的沈辛成却看到了另一幅景象:当AI开始接管我们引以为傲的记忆、计算和分析能力时,我们高考中拼命厮杀出的“栋梁之才”,正在成为这个时代最危险的人。

在一场名为《人工智能时代,如何教会下一代与机器错位竞争》的演讲中,沈辛成抛出了一个振聋发聩的观点:我们的教育体系,这部为工业时代精准输送“标准件”的强大机器,正面临着被AI釜底抽薪的窘境。我们一直努力让孩子成为更好的“机器”,而AI的出现,让这场比赛从一开始就失去了意义。
高考的“表”与“里”:
一场精心设计的本末倒置

“为什么而学习?”

沈辛成用两张照片开启了他的诘问。一张是学生在北大蔡元培像前虔诚跪拜,另一张是某高校孔子像前摆满了象征“不挂科”的苹果和零食。



这看似荒诞的一幕,却精准地刺中了当代教育的核心痛点——学生们陷入了一种“意愿无能”的状态:他们在承受巨大的痛苦,却无法解释自己为何要承受这种痛苦。

答案,藏在我们习以为常的高考体系中。沈辛成将其解构为“表”和“里”两个层面。

“表”,是语数外、理化生、史地政这九门学科。它看起来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仿佛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人才。但真正的秘密在“里”——这些学科背后实际考察的核心能力。

沈辛成将其归纳为三类:
记忆密集型:以语文、英语、历史、政治为代表,超过90%的考察内容依赖于强大的记忆能力。推演密集型:以地理、化学、生物为代表,大约是70%的记忆加上30%的推演。数理密集型:以数学和物理为代表,记忆和数理能力各占一半。

“我们花了12年,动用天文数字般的时间和精力,实际上只在训练三种核心能力:记忆、推演和数理。”沈辛成一针见血地指出。

这套体系在工业时代堪称完美,它高效地筛选出能够胜任重复性、流程化工作的“标准人才”,即所谓的“栋梁之才”。但当AI时代来临时,灾难发生了。

“高考中最看重的能力,正在成为AI时代最不重要的能力。”

这是沈辛成给出的残酷诊断。过目不忘的记忆?AI的存储能力是无限的。快速心算?AI的算力碾压人类。甚至连流畅表达,在自然语言处理(NLP)模型面前,人类也开始相形见见绌。

我们用整个基础教育体系,去训练孩子在AI最擅长的赛道上和它赛跑。这不仅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比赛,更是一种巨大的资源错配。它让那些真正属于人类的、独特的、AI无法替代的能力,被无情地抑制和埋没。
AI赋能教育:
不是小加小减,而是大乘大除

如果教育的目标不再是培养更强的“机器”,那出路在哪里?沈辛成认为,AI不仅是挑战者,更是破局者。真正的AI赋能教育,不是用学习机做几道题,而是对整个教育流程进行“大乘大除”式的重构。
他提出了一个颠覆性的“三去”模型,核心思想是:划掉那些机器能做的事,去发现那些只有人能做的事。
第一步:划掉装乖,去发疯。

传统教育要求学生像机器一样,安静、专注、不知疲倦地吸收知识。AI的出现,让这种“装乖”变得毫无必要。沈辛成认为,应该“人手一台AI学习机”,将所有标准化的、需要记忆和重复练习的任务,全部甩给AI。这就像给每个学生配了一个全知全能的助教,把他们从“装机器”的苦役中解放出来,去发掘自己真正的热爱和疯狂。

第二步:划掉空想,去浅滩。

我们的考题,大多是脱离现实、被人为简化和阉割过的“伪问题”。它们被设计出来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考察特定的知识点。而真实世界的问题,往往是模糊的、跨学科的、没有标准答案的。

沈辛成建议,教育应该转向“浅滩”,即聚焦那些能激发学生原始好奇心的真实问题。比如,与其计算一道复杂的抛物线,不如让学生用物理和编程知识,去设计一架能飞起来的无人机。教育的目的不是脱离情境地增加假问题,而是身临其境地解决真问题。

第三步:划掉培养,去发现。

“我们过去一直都相信专业培养能无中生有地培养出学生的能力,但事实证明,它的效率非常低。”沈辛成直言。工业时代的逻辑是“培养”,即把人塑造成符合某个岗位需求的模具。

而在AI时代,更高效的逻辑是“发现”。教育者不应是工厂的工头,而应是星探。他们的任务,不是把所有木头都造成标准的房梁,而是去发现每一块木头的独特纹理和潜能——哪怕它是一块长得歪七扭八、毫无用处的“梸栎之才”。

“我们培养的正常人太多了,但这个时代,正在犒赏那些‘梸栎之才’。”

历史上,李时珍科举屡试不第,最终在草药中发现了自己的天地,著成《本草纲目》。宋应星同样科考失意,转而探求“致富之术”,遍访大江南北,写下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的《天工开物》。
你的选择,终将大于你的努力

“选择大于努力”是一句流传甚广的鸡汤。但在沈辛成看来,这是一派胡言。

只有经过努力的选择,才会大于努力。

这种努力,不是盲目地向外看,去追逐哪个专业热门、哪个工作多金,而是更重要地向内看——看清你自己的“初始数值”,找到你身上那些与生俱来的、独特的、甚至有些“不正常”的能力组合。

是感知+数理,让你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心理咨询师?是操作+狂热,让你能在机械的世界里找到极致的快乐?还是数理+表达,让你能成为一名传播数学之美的教师?

在AI将标准化工作大规模替代的未来,这种基于自我认知和独特能力组合的选择,才是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教育的终极目标,不再是把每个人都打磨成光滑的鹅卵石,而是帮助每个人发现自己作为一块奇石的独特价值。

演讲的最后,沈辛成引用了一句充满诗意的话,为这场关于未来的思辨画上句点。它不仅是对在场学生的寄语,更是对我们每一个在时代洪流中寻找自身定位的人的提醒:

“你不止是看风景的人,
你也是风景本身。”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正在淘汰我们的学霸:上海交大教授万字演讲,揭秘未来教育的唯一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