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我们程序员的饭碗到底是什么?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和朋友吃饭的时候,他向我吐槽说最近面试了几个小伙子,代码写得飞快,AI工具玩得贼溜。但当他问:“如果要你来设计,你会怎么考虑这个模块的扩展性?”时,大多都卡壳了。
这让我有了一个思考,当AI也能把需求翻译成代码时,我们程序员的核心价值,到底在哪?
难道真像有些人说的,我们要集体失业了吗?
我先讲个前些天发生的小故事。我们有个古老的电商项目,里面有个计算用户积分的函数,长达几百行,逻辑盘根错节,没人敢动,堪称“祖传屎山”。
一个新来的同事,信心满满地打开了Cursor,直接把函数贴了进去,提示词是:“优化一下这段代码。”
AI很听话,输出了一大段。看起来整洁多了,变量名也重构了。但当我们把新代码跑起来,在各种边界条件下测试时,bug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AI根本不理解业务背景。它不知道积分冻结和积分过期在业务上有什么区别,也不知道为什么这里要先检查用户状态再计算积分。
后来,我接手了这个问题。我没有直接让AI改代码,而是做了三件事:
1.画图:我在白板上画出了用户积分的生命周期,以及各种状态变迁。
2.拆解:我把那个庞然大物般的函数,按业务逻辑拆成了几个清晰的阶段:校验 -> 计算 -> 冻结/解冻 -> 生效。
3.给AI下指令:这时,我的prompt变成了:
“我们正在重构一个用户积分计算函数。业务背景是:用户积分在特定活动期间可能被冻结,活动结束后解冻;积分有效期一年。当前代码的问题是逻辑耦合太紧。请你遵循单一职责原则,将以下代码重构为四个独立的函数,并明确它们之间的调用关系。重点关注状态校验的完备性。”
结果可想而知,这次AI生成的代码,不仅结构清晰,而且因为我们输入了关键业务约束,它生成的校验逻辑也严密得多。
这个故事我想说明什么呢?在AI时代,程序员的核心价值,早已从写代码转变为定义问题、拆分系统和作出关键决策。AI只是加速解决问题的过程,问题如何开始,结果走向哪里是由我们来决定的!
我们不再是代码的搬运工,而是用技术语言翻译商业需求,是人机协作时代的价值决策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当下情形很像1800年瓦特改良了蒸汽机,纺织工人惊恐的发现,机器一夜之间竟抢走了他们的工作,最先富起来的反而是那些拥有工厂的老板。
但历史告诉我们:
真正失业的,是那些只会踩踏板的人;
真正崛起的,是那些会设计、维护、升级机器的人。
今天的大模型,就是21世纪的蒸汽机。他会消灭重复劳动,却也在召唤属于他的系统设计师。而我们,也正在重演200年前的那场分工!
大家有什么不同的想法,欢迎交流!
我是壹一,关注我,你将能看到一个程序员的破圈成长之路!一起前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