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0-13 09:01

AI界TikTok霸榜:Sora | AI视频迎来关键时刻

作者:微信文章


大家好,我是太侠,行业智库《侠说》主理人,内含6.2万行业报告,6000+会员。

本篇正文内容如下:
最近刷海外社交圈,总看到有人在求一个东西——Sora的邀请码。

不是什么限量球鞋,也不是演唱会门票,而是一个AI视频App的入场资格。就这么个还只对美国、加拿大iOS用户开放的应用,上线4天就冲上了苹果美区免费榜第一,把谷歌Gemini、自家ChatGPT都甩在了后面。



有人用它让自己“出现在”《海贼王》里跟路飞击掌,有人用它做了段“和Sam Altman(OpenAI CEO)一起包饺子”的视频,甚至还有人搞了个“超市偷GPU”的搞笑短片,在X上刷了1000多万播放。



这玩意儿到底凭什么火?国内的我们,又能等来类似的“AI视频神器”吗?
一、Sora没搞复杂的——它就解决了“普通人不会做AI视频”的痛点

以前聊AI视频,总觉得是“技术大佬的玩具”:要写复杂的提示词,调参数,生成十几次才能成一个能看的,普通人根本玩不转。但Sora偏不,它把门槛压到了“只要会拍10秒视频、会点按钮”的程度。



核心就靠两个功能,说穿了特别简单:

第一个是“Cameo(客串)”——把自己“装进”AI场景里

你只需要对着手机拍10秒视频,让AI记住你的脸、声音和表情,之后就能把自己“塞进”任何场景:想和梅西踢场球?想在霍格沃茨跟哈利波特上课?甚至想演一段《甄嬛传》里的戏?AI都能帮你实现,连你的微表情都能还原——比如从开心到惊讶的转变,不会像以前的AI那样“脸僵”。



更贴心的是,你还能控制谁能用你的形象:只给自己用、给朋友用,或者全开放都行。要是有人偷偷用了你的形象做视频,你会收到提醒,还能直接删掉,这点比很多社交软件都靠谱。

第二个是“Remix(混剪)”——把别人的视频改成自己的

刷到别人做的“海边生日派对”视频觉得好玩?不用自己从头做,点一下“Remix”按钮,就能把场景换成“雪山露营”,把人物换成你和朋友,甚至改台词、换背景音乐。相当于把“二创”的难度从“考驾照”降到了“拧瓶盖”。



以前玩AI视频,是“我要做个视频”;现在用Sora,是“我看到个好玩的,我也想玩”——这种“低门槛+强互动”,正好戳中了普通人的社交欲。
二、光有玩法不够,技术得“靠谱”才留得住人

要是光有花架子,Sora火不过3天。真正让它站稳脚的,是背后的技术“不糊弄”。



以前用AI做视频,总能看到各种“离谱bug”:比如人物的手突然多了一根手指,扔出去的球凭空消失,或者音频和口型对不上——就像看一部粗制滥造的特效片。

但Sora 2(Sora App用的模型)把这些问题解决得差不多了:

它会算“物理规律”——投篮的时候,球会受重力影响,投不进就真的会弹出来,不会像以前那样“强行进框”;做“破窗”场景时,玻璃碎片的飞溅方向、人物的肢体缓冲,都跟现实里一样。

它还能“音画同步”——人物说话时,口型能对上,背景音(比如海浪声、脚步声)也会根据场景变化,不会出现“人在海边,背景是菜市场噪音”的尴尬。

甚至连复杂的多镜头切换都能搞定:你只需要说“1-3秒远景拍战场,4-6秒近景拍士兵冲锋,7-10秒慢镜头拍剑刃交锋”,AI就能精准生成,不用你一点点调镜头。



简单说:以前AI做视频是“勉强能用”,现在Sora是“真的好用”。
三、对国内玩家来说,Sora是“参照物”

很多人担心:Sora这么火,会不会抢了抖音、快手、小红书的用户?



其实不用慌——Sora做的是“增量市场”,它在教大家“用AI做视频”,而不是“抢现有的视频用户”。

更重要的是,国内大厂最擅长的就是“把海外的好想法,做成更懂中国人的产品”。

早几年,海外先有亚马逊做电商,后来淘宝、京东把“双十一”“直播带货”玩出花,现在中国电商规模是美国的3倍;海外先有《神庙逃亡》《水果忍者》火遍全球,现在中国手游占了全球近40%的市场。



放到AI视频领域,国内玩家已经在发力了:

抖音现在有个“给豆包一张平平无奇的照片”活动,热度超1400万——你传张普通自拍,AI能帮你改成“氛围感大片”;快手之前的“AI毛绒特效”,话题播放量7.2亿,连北京文旅、清华大学都来玩。

这些其实都是“AI视频的铺垫”——现在国内大厂能把AI生图玩明白,下一步把AI视频做到“普通人随手就能用”,只是时间问题。

而且国内模型的成本还更低:Sora生成5秒视频要0.5-2.5美元(约3.6-18元),而国内的可灵只要2.5元,性价比优势明显。


四、不止是做视频,OpenAI还在搞个“大事情”

Sora的火,只是OpenAI的一步棋。



真正值得关注的,是ChatGPT最近干的另一件事——接入第三方应用。

简单说:以前你用ChatGPT,想做海报得切到Canva,想订酒店得切到Booking,想做表格得切到Excel。

现在不用了——直接在ChatGPT里说“Canva帮我做个公司聚会海报”“Booking帮我订9号香港到东京的酒店”,ChatGPT会直接调用这些App,不用你来回切换,甚至能直接付款。

这其实是在搭“AI时代的App Store”:ChatGPT当“超级入口”,各种垂类App(做设计的Canva、做音乐的Spotify、做旅行的Booking)当“小兵”,一起服务用户。



放到国内,谁能做这个“超级入口”?答案其实很明显:

微信有14亿月活,小程序里啥都有(打车、买菜、办公),要是加上AI入口,你在微信里说“帮我用美图做张修图”“帮我用焦点科技找个外贸客户”,直接就能实现——比ChatGPT还方便,因为它本来就懂你的社交关系和使用习惯。



而那些“垂类App”也会更吃香:比如美图的AI美颜做得更自然,所以越来越多人愿意为它付费;焦点科技的AI工具懂外贸规则,能帮商家更快找客户,收入快翻倍了。



这些“懂行”的App,不会被大模型取代,反而会因为大模型的流量,活得更好。
你准备好用AI做第一个视频了吗?

现在Sora还只在海外试水,国内的“AI视频社交”还没真正爆发。



但按照国内大厂的节奏,用不了多久,我们也能随手用AI做段视频——可能是给家人做个生日短片,可能是跟朋友搞个搞笑二创,甚至可能是用自己喜欢的动漫IP做段同人作品。

本文太侠拆解自《从工具到社交生态,Sora 2引领AI多模态转型.pdf》和《Sora App海外出圈,AI应用迎来关键时刻.pdf》



如果你也对AI感兴趣,太侠这边也整理了一份【AI资料包】,囊括爆款AI报告和行业研究,非常有收获:



关注下方👇🏻公众号,回复【666】获取学习手册。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界TikTok霸榜:Sora | AI视频迎来关键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