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0-12 04:13

AI大模型驱动,智能座舱上演“场景革命”

作者:微信文章
博泰车联与商汤科技携手,斑马智行联合高通与通义,千里科技联手阶跃星辰与吉利。短短几月,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接连上演重磅合作,一场由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座舱升级战已全面打响。

01
智能汽车进入“下半场”座舱成为竞争焦点

2025年9月比亚迪引入斑马智行原CTO王军负责智能座舱研发,并宣布将推出“One-Board”舱驾一体产品。

但早在8月,吉利汽车正式发布“一个座舱”战略,宣布全面拥抱AI座舱时代,明确停止传统非AI座舱开发,在9月底的云栖大会上,斑马智行联合通义及高通发布了全模态端侧大模型实车方案Auto Omni。而千里科技也与阶跃星辰、吉利联手推出了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预览版)。



10月8日,博泰车联与商汤科技宣布签署为期两年的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推动人工智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融合与应用。这标志着中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正式迈入“AI驱动”新阶段。汽车产业的竞争焦点,正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中国新车装载智能化座舱的渗透率已飙升至73%,超市场份额一半以上。今年2月以来,吉利、东风、岚图、零跑、智己等10余家车企密集宣布接入DeepSeek等AI大模型

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的预测,2025年全球乘用车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市场规模将达到4296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1564亿元。



中国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范式革命。随着L2级辅助驾驶渗透率突破50%,电动化已经普及,智能化成为新的竞争高地。智能座舱作为用户感知最强的智能化场景,正成为车企差异化竞争的关键。

根据盖世汽车的数据,2025年1-7月,仅中国汽车智能座舱域控制器装机量就达481万套,德赛西威以75.1万套的装机量和15.6%的市场份额领跑。这个增长中的市场,正迎来一批新的参与者,科技公司与车企的深度协同,正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新常态。

博泰与商汤的合作,斑马智行与高通、通义的联手,千里科技与阶跃星辰、吉利的共同开发驾舱一体的跨界合作已成为智能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模式。

02
大模型重新定义人车交互端侧部署保障隐私安全

传统座舱与AI驱动座舱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是被动响应指令,后者则能提供主动服务。

为什么一定要把大模型放在车端?AI大模型正在彻底改变人与车的对话方式。传统语音助手机械应答的时代正在结束,主动智能、多模态交互成为新趋势。

大模型技术可以赋予座舱更准确的语音识别功能,更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语义理解能力。同时大模型技术的多模态的特点可以综合处理语音、视觉、触觉等多种类型的数据,让智能座舱更全方位感知乘客和驾驶员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的推出,标志着智能座舱技术迈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与传统依赖云端处理的模式不同,该技术通过“端侧”部署,将大量计算任务直接在车载终端完成,极大提升了响应速度与数据处理效率。据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上发布的数据显示,该方案可在毫秒级时间内完成对语音、图像、手势等多模态信息的融合分析,显著降低了交互延迟,为用户带来更流畅的使用体验。

斑马智行CTO司罗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介绍,基于高通8397平台的端侧多模态大模型解决方案,可以通过纯车端方式实现智能座舱90% 的“感知-决策-执行”服务闭环。用户流汗上车时,系统能根据舱内环境、用户状态及动作,主动打开空调;遇到持续拥堵时,能“看到”并主动推荐歌单缓解焦虑;车上多人对话场景中,还能分析判断潜在任务需求并主动参与。



千里科技与阶跃星辰、吉利联合打造的下一代智能座舱Agent OS,则更进一步实现了“多模态融合的超自然交互”。它能实时捕捉用户的状态与意图,具备类人的理解、记忆、主动交互及情感表达等能力。

02
从交互革命到空间重塑成本与安全是挑战

智能座舱的未来将走向何方?从目前的技术演进路线来看,智能变革、交互演进与空间重塑已成为三大主要演进路径。

在智能变革上,传统智能座舱的本质是“功能集成”,将导航、音乐、空调等多项功能集中于一块屏幕,但彼此割裂,需要用户逐个下达指令。而AI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座舱,其核心是场景化的主动服务能力,AI大模型成为底层能力的核心,推动座舱从“功能集成”转向“场景服务”。

在交互层面,HUD技术正通过光学创新、算法进化以及与自动驾驶等关键信息的深度融合,成为智能座舱与智能驾驶融合交互的关键节点。

HUD技术是一种一种增强显示(AR)系统,它将关键信息例如车速、导航指示以投影的方式显示在驾驶员前方,通常是挡风玻璃上,让驾驶员无需低头查看仪表盘即可获取信息。



在空间重塑上,汽车正从单纯的交通工具,向可自定义、可进化、可多场景无缝切换的智能移动“第三空间”转变。未来的智能座舱将依据场景化需求自适应调整,实现从单一功能空间到多元场景空间的转变。

例如千里科技与阶跃星辰、吉利发布的Agent OS创新性推出了“全融合地图”功能,将全国3D车道级导航地图与智驾SR地图深度融合,大幅提升地图信息密度。

然而,随着智能座舱技术的快速发展,挑战也随之而来。首先是成本压力。智能座舱系统,特别是集成AI大模型的功能,会带来显著的成本增加。如何在提升体验的同时控制成本,成为车企必须面对的难题。

其次是隐私与安全问题。端侧部署虽然解决了部分隐私担忧,但座舱内摄像头、麦克风和各种传感器的数据采集,仍使消费者对个人隐私保护心存顾虑。

最后是生态融合的复杂性。斑马智行发起的“AI车载平台服务联盟”表明,产业界正试图通过联盟方式整合资源,但跨平台、跨企业的技术标准统一仍面临挑战。

在产业合作模式上,企业正面临战略路径选择,是全栈自研还是生态合作?目前,小鹏、理想、零跑等车企持续布局自有软硬件平台;而华为、地平线等供应链企业则不断深化开放生态,广泛赋能车企座舱与智驾系统。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45QLE9lG9m48gEgY3dsCSeX5UH02r3NwTHm2HpxyNqD69UHbBDVojtfFncFjJXg0BhU93D9tauFs3FCxOosdQ/640?wx_fmt=jpe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tp=webp#imgIndex=6
微信订阅
欢迎邮局订阅2026年《电脑报》

订阅代号:77-19

全年订价:400.00元   零售单价:8元

邮局服务热线:11185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TGj3ELfmEq964zL8FaIoe5hKDgbicxnjRdaZ4LfB35gdvunTSJiaewnib9TicHU1CQlEKiaX3K53YTYrEeF7hmWHtXA/640?wx_fmt=png&wxfrom=5&wx_lazy=1&tp=webp#imgIndex=1
编辑|张毅主编|黎坤总编辑|吴新“爆料联系:cpcfan1874(微信)壹零社:用图文、视频记录科技互联网新鲜事、电商生活、云计算、ICT领域、消费电子,商业故事。《中国知网》每周全文收录;中国科技报刊100强;2021年微博百万粉丝俱乐部成员;2022年抖音优质科技内容创作者”
https://mmbiz.qpic.cn/mmbiz_jpg/L45QLE9lG9mrdZPgGFCkhiaI9U6rlQpia0y3iaboEoGg5aAynrYibdias3u0DoUib0xQL2dr2ibGx0M5ufm5f9So77SRg/640?wx_fmt=other&wxfrom=5&wx_lazy=1&wx_co=1&randomid=z5u7btpk&tp=webp#imgIndex=1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大模型驱动,智能座舱上演“场景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