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技术在EIA领域的应用思考与展望
作者:微信文章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动能特点,让技术和力量为绿色发展转型服务,才能构筑绿色智慧的产业形态。如果科技和人一样,成为具有生态文明意识的劳动者,数字生态文明将不期而遇。如果能充分发挥以AI技术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在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过程中的作用,或许人类社会将摆脱因自然资源约束趋紧而面临“增长的极限”困境,以绿色发展理念为依托的“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也会因新质生产力的托举而成为现实。
一、对AI技术的理解
个人理解:AI技术是人工智能技术(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缩写, 是一种用计算机语言让机器去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技术和科学。其目的是将人类从简单基础性的重复工作中解放出来,通过智能算法来辅助或优化决策,通过自动控制来模仿人类工作的一种新科技。
AI技术的核心在于程序开发,JAVA、C语言、Python等计算机编程的精通者同时都是人工智能技术领域的建设者。
二、对EIA工作的理解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port简称EIA,中文译名是:环境影响评估报告。环境影响评估报告可以理解为预测项目开发环境后果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预防项目开发不良环境后果的手段。
环境影响评价因20世纪中叶发生的公害事件而引发重视,因为美国1969年通过的《国家环境政策法》而逐渐形成一种被多国接受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其施行的制度。因此环评自始至终是以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的一种集体实践,追求的是有节制的开发利用环境;目的是在寻求利用自然资源改善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的同时,尊重自然规律,在环境容量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开发建设活动。
三、现行EIA领域的工作特点
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后,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起步。并引入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在1979年9月,第一部环境保护法中确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十三五”以后,环境影响评价经不断地改革和优化,形成了战略环评、规划环评、项目环评三级全链条无缝衔接的生态环境保护预防体系。其中战略环评重在容量管控和环境准入,为“多规合一”和规划环评提供基础;规划环评则重在优化行业的布局,确定开发边界和开发强度;项目环评则重在落实环境质量目标管理要求,优化环保措施,强化环境风险防控和许可排污。
随着制度日臻完善,现行有效的30多部生态环境法律、100余件行政法规、1000多件地方性法规,以及2486项生态环境标准为源头严防、过程严管、违法严惩的环评管理制度提供了法治基础。但是作为生态环境治理方式之首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还是采用老式的人工编写方式,既不能满足国家“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把我国的环保产业打造成国民经济中高科技支柱型产业”的愿望,也不能满足环评市场对环评报告的编制质量和效率需求,导致环境影响市场无法满足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需求。随着充分发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规划环评对环境准入的指导作用大形势,污染影响类建设项目环评数量将大幅压减,AI技术的快速应用将大幅提高环评编制和审批效率,从业单位和人员将面临深度整合的新局面。
四、AI技术进入EIA领域的应用过程
科学是整理事实,以便从中的得出普遍的规律和结论。AI技术的突破,让十几秒审核一张表,在众多头像中精准找到一个脸,根据语义自动生成一段视频成为现实,也让更多的工程师从简单重复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用快速得到的规律和结论去研究更加实用有趣的技术。
从网上公布的“打击第三方环保服务机构弄虚作假领域”典型案例看,环评编制和环境监测是重灾区。从Deepseek改写诸多行业生态来看,能够基于统计规律进行模式匹配和生成的EIA被替代的可能性非常大。如果大模型能够获得足量的政府公开信息、产业政策匹配信息、权威机构报告、国土空间规划图等可靠数据,将能输出准确可靠的成果,从而不再需要人工编写环评报告。
一份环评是否能够通过审查,关键看其选址选线论证是否合理,环境影响预测和环境风险防控措施是否精准。在使用AI技术编制EIA大模型中,不仅要突出管理重点和严格管理环境准入的相关措施,更需要考虑如何使用科技提高项目直接影响公众的参与有效性和便捷性,同时还要考虑并联审批过程中的合法与合理性问题。由于环评涉及到国土空间地理信息,因此使用AI技术编制EIA大模型的工作必须要把数据安全放在首位,不能让生态环境保护数据成为敌人手中的工具。同时EIA的工作是将分散在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的生态环境相关数据通过有机整合推算科学结论的一个过程。因此AI技术是否能顺利通过EIA领域的应用验证,首先要通过的就是安全关和算法关。如果能够构建起科学的算法模型,下一步应当是建立数据联通体系,有了充足的数量以后就是各类场景建模或者跨界场景建模生成报告了。一旦AI技术在EIA领域应用成功,未来的竣工验收报告、排污许可、突发环境应急预案、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报告、入河排污口可行性研究报告、企业环境信息披露、各种环境准营类许可证的核发,包括企业环境管理涉及的月报、季报、年报都可以通过AI技术协助人们解决了。这样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环境保护的目光将会更加聚焦,市场主体也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更加专注于经济,在面临绿色贸易壁垒时也会有更多的证据去打破枷锁。在我们的数字生态文明建设蓬勃兴起以后,就可以用先进的技术去引领全球的环保产业发展了。
五、AI技术对环保产业的影响
随着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社会的形成,只能从事业务咨询和报告编制类的环保服务公司可能会逐渐消亡,取而代之的会是一种融合了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清洁生产转型和技术推广、先进污染防治装备制造和提供污染治理劳动几种类型或全能型的综合环境服务企业。随着新质生产力的加持,环境综合服务业将会随着其广泛的跨学科性、多专业性、工艺和节能减排的技术深度,而成为在所有国民经济行业中产值占比最大、GDP贡献最高的行业。
而随着AI大模型深度赋能行政审批等相关领域,个别标准化程度高、重复性强的特定岗位从业者也将从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未来的绿色智慧的数字生态文明社会,可能需要的是能够保障政府提供的共享的资料知识库正常运转的环保科技工作者,能够精准查找问题,找到方向,修复错误并充满智慧的生态文明领路者,能够提供先进污染防治装备和清洁循环生产工艺的劳动者。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