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10-3 11:36

2278:AI诊断准确率90%,人类医生74%!但这个能力,AI永远学不会

作者:微信文章
【认知进化日志】第2278天🌙🔥

7年时间筛掉浮躁,日更节奏保证新鲜度,硬核拆解拒绝浅尝辄止。每天15分钟,带你用认知工具撬动思维边界。

觉得今天的认知工具对你有启发?

你的认可,是我们日更的底气。

转发给那个总说没时间学习的TA。

一次分享,让认知价值翻倍。

点击关注,不错过每日认知升级。

7年日更,陪你把认知变成竞争力。
AI诊断准确率90%,人类医生74%!但这个能力,AI永远学不会

这个国庆假期,无论是堵在高速上还是宅家刷剧,我猜你总能腾出半小时翻书——正好,咱们用四期内容共读万维钢老师的新书《人比AI凶》。作为每周日雷打不动的“荐书人”,选AI相关的书我总怕过时,但这本不一样:里面关于“人类如何与AI共处”的思考,越读越觉得戳中要害。

开篇先甩一组让我汗毛倒竖的数据:医疗AI独立诊断准确率90%,人类医生74%,但当医生和AI一起决策时,准确率反而跌到76%。这意味着什么?人类不仅没帮上忙,反而成了AI的“干扰项”。

突然想起郭德纲和于谦的经典段子:老郭对着于谦说“要不是你,我早就红了”——这不就是此刻人类在AI面前的尴尬写照吗?


当AI比医生准、比心理师强,人类还剩什么?

书里的“AI碾压人类”名场面不止一个:
智商测试120分,超过91%的人类;心理咨询准确率89%,秒杀多数心理医生;说服阴谋论者相信科学,AI只需3轮对话就能搞定20%的铁杆分子。

看完这些,我第一反应是后背发凉:照这节奏,人类还有啥不可替代的?万维钢老师的答案却让我眼前一亮:人要做的,是“微决策”。

这个词听着玄乎,直到看到杰瑞·宋飞的故事。90年代《宋飞传》火遍全球,但宋飞拍剧慢得离谱。有人建议请麦肯锡优化流程,他直接怼回去:“如果你高效,那你就是在错误的方式下工作。正确的方式是艰难的方式——每个字、每句台词、每一次剪辑都由我把关。”

这就是“微决策”的精髓:AI给你最优解,而人类决定“什么是对的”。


你的“小任性”,正是AI的死穴

上周我用AI做PPT,让它一键生成30页方案,结果版式千篇一律,配图全是“商务人士握手微笑”的模板照。后来换了种方式:我告诉它“第5页要放我们团队爬山的合照”“第12页把‘用户体验’四个字加粗成橙色”,AI秒变贴心助手——这就是“微决策”的魔力。

AI能算最优解,但算不出你的“小任性”:产品经理非要在按钮上加个彩蛋,文案作者坚持用方言梗,设计师故意把logo歪放3度。这些看似“不合理”的选择,恰恰是人类独有的价值观、审美和冒险精神的结晶。

万维钢老师一句话点透本质:“以前我们努力把事做‘对’,现在要决定什么是‘对’。”
短视频大V的“AI协作秘籍”:让AI更像你

我那个做短视频的朋友,现在的工作流堪称“人类主导AI”的教科书:
AI给10个选题,他挑最符合自己“毒舌风格”的那个;AI写好文案,他把“你好”改成“喂”,把“建议”换成“听我的准没错”;AI出3版封面,他选那个“标题字歪歪扭扭但眼神有戏”的——粉丝一看就知道:“这味儿对了!”

他说这像住酒店选洗衣房:五星级酒店的“上门取衣”看似高级,却不如自助洗衣房来得自由——你清楚知道自己要洗哪件衬衫、用什么水温,AI就是那个随时待命的洗衣机,而你是掌控按钮的人。


如何培养“微决策力”?万维钢给了3个实操建议


告诉AI你是谁
不是简单说“我是产品经理”,而是“我关注用户体验,喜欢用河南话举例子,讨厌学术黑话”。Get笔记团队做产品时,会先让AI生成3版原型,再告诉它“我们是小镇青年创业,要让功能像村口小卖部一样接地气”,AI立马调整出带“老用户专属问候语”的版本。

学会追问AI
别满足于“给个方案”,要接着问:“有没有更野的想法?”“如果用户是00后会怎么改?”我们团队开需求会,经常对着AI原型喊:“这个按钮太规矩了,能不能让它点下去有‘爆炸’音效?”——AI的灵感,往往藏在你的追问里。

在每个环节做选择
AI给5个标题,选那个“带点挑衅但不说教”的;AI写3段结尾,挑那个“留半句让读者自己想”的。这些选择背后,是你的判断、品味和价值观——就像万维钢说的:“你就是你的微决策。”


写在最后:微决策时代,你比AI“凶”在哪里?

国庆假期读这本书,最大的感触是:AI越强大,人类越要找回“做选择”的勇气。那些“这句话要不要加感叹号”“这个功能要不要藏个彩蛋”的微小决定,恰恰是你区别于AI的“凶点”——毕竟,算法能生成千万种可能性,但只有你能决定哪一种“像你”。

下期我们接着聊:当AI成了你的“知识外挂”,钱钟书和陈寅恪的治学方法,能给我们什么启发?

国庆共读福利
AI学习圈同学可扫描下方二维码,以49元专属优惠价购买《人比AI凶》纸质书;同时免费领取Get笔记14天会员,体验“智能拍书”功能——遇到打动你的段落,拍张照就能永久保存,再也不用翻遍全书找那句话(领取链接:https://d.dedao.cn/1i16OSu)。

这个假期,与其焦虑“AI会不会取代我”,不如试着用“微决策”和AI过过招——你会发现,那些属于人类的小任性、小坚持、小冒险,才是最值钱的“凶点”。

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当"认知进化"从抽象的概念变成每天打开文章的期待,每天的坚持变成彼此心照不宣的约定,我们终于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知识的堆砌,而在于有人陪你把"知道"变成"做到",把"顿悟"变成"日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278:AI诊断准确率90%,人类医生74%!但这个能力,AI永远学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