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10-3 00:19

AI 存储需求调研

作者:微信文章
✨ 在 AI 基础设施迅猛发展的当下,存储需求已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GPU 等计算资源固然重要,但 SSD 和 HDD 等存储介质的成本、供给和替代方案同样影响着大厂的 Capex 规划。本文基于业内专家的深度访谈,剖析 AI 时代存储市场的痛点与机遇,从涨价趋势、替代策略到多模态模型的影响,一一展开探讨。无论你是 AI 从业者还是投资者,这份调研报告将为你提供宝贵洞见。 🖥️ AI 服务器存储配置的演变趋势 ✨ 在当前 AI Infra 设计中,一个典型服务器通常配备固定容量的 SSD,例如一台搭载 H100 的服务器可能配备 3.8TB SSD 和 4 张卡,形成标准配比。未来,服务器内部 SSD 数量不一定会增加,而是通过提升单张 SSD 容量来应对需求增长。例如,从当前的 8TB 逐步升级到 16TB 或 32TB。一旦本地存储不足,数据可迁移至外部 HDD 进行冷存储。这种策略不仅优化了空间利用,还降低了整体成本。 ✨ 专家指出,随着 AI 模型的复杂化,存储容量需求将持续上涨,但通过技术迭代(如更大容量 SSD),大厂能有效控制硬件扩张。 💸 SSD 涨价的影响与低成本应对策略 ✨ 近期 SSD 价格上涨已成为行业共识,云厂商正积极寻求降本方案。尽管涨价对云服务成本构成压力,但大厂不会轻易放缓 AI Infra 建设步伐。访谈中,专家提到一种新兴技术 ——MRDIMM(Multi-Ranked DIMM),它能提供更高带宽并部分替代昂贵 DRAM,用于 KV Cache 等存储功能,从而均衡涨价带来的成本压力。 ✨ 对于 SSD 和 HDD 的替代方案,专家强调国产大容量存储的潜力。目前,海外品牌性能优越但价格较高,国产替代品若在成本上更具竞争力,将成为补充选项。大厂通常锁定半年至一年的合约价格,但合约到期后仍需面对市场波动。即使 SSD 价格翻倍,其在服务器总成本中的占比仅约 0.5%,远低于 GPU,因此不会显著影响 Capex 计划。互联网巨头面临项目压力,在可承受范围内会继续投资。 🏢 数据中心扩展性:SSD 与 HDD 的灵活配置 ✨ 已建数据中心并非一成不变。专家解释,硬盘支持热插拔,可逐步扩展容量,前提是服务器预留足够插槽。DRAM 同样可升级为更高规格。对于存储服务器,通过机架扩展(如从 6 个单元增至 8 个),可实现无缝扩容。OpenAI 等公司用户从 1 亿月活激增至 7 亿时,可在原有架构上增加存储,而非一味新建数据中心。这种预留接口的设计,确保了 AI Infra 的弹性。 ⚖️ SSD 与 HDD 的价差与互补关系 ✨ SSD 和 HDD 属于分层存储体系,非简单替代。HDD 适用于冷数据(如 PB 级长期备份),价格约 15-20 美元 / TB,加载时间可达几分钟。SSD 则针对热 / 温数据,提供 TB/s 级吞吐和毫秒级延迟,价格在 60 美元 / TB 以上。价差在 2-3 倍视为合理。 ✨ 如果 HDD 价格大幅上涨,SSD 可向下兼容替代 HDD(类似于高标号汽油替低标号),但反之不行。采购策略需动态调整,按数据冷热分层规划,避免因价格波动导致业务短板。云计算厂商不会偏向单一类型,而是均衡补齐,确保整体负载稳定。 💰 存储成本传导:从云厂商到 C 端用户 ✨ AI 对话次数增加会推高存储用量,叠加涨价,成本最终会传导。云厂商面向 B 端收取按 TB 计费的存储费用,企业则通过调整 C 端订阅价(如 GPT Plus)来分担。免费用户存储有限(约 1000 条数据),付费用户可享 3 年以上周期。未来,产品可能引入 “存储包” 模式,根据用量额外收费,否则删除旧数据。这有助于平台控制亿级用户带来的存储压力。 🚀 AI 存储需求 vs. 传统互联网:级别跃迁 ✨ 相较短视频、游戏等传统应用,AI 对存储的拉动更剧烈。传统互联网以对象存储为主(如用户上传文件),可容忍分钟级延迟,主要依赖 HDD(温 / 冷数据)。AI 时代强调实时交互、长期记忆,热数据激增,对 IOPS 和带宽要求达毫秒级。 ✨ 专家量化:传统 APP 一年 PB 级存储已足,但 AI 支撑百万 C 端用户需 EB 级。数据产生逻辑从 “上传文件” 转向 “token 消耗”,峰值更高。多模态模型(如 G5 的 2.2 万亿参数)进一步放大需求,输入 / 输出 token 达十万级,显存占用翻倍。DRAM 和 SSD 需求将超语言模型,HDD 则因冷数据备份(3-8 份)而主导总量。 ✨ 压缩方面,AI token 数据压缩比约 1:2,低于传统 1:10,以确保快速解压。当前国内 AI 日均数据:SSD 达 PB 级,HDD 入 EB 级,并持续增长。 📈 市场供给与涨价趋势 ✨ HDD 目前缺货严重,供应商报价谨慎。下半年,SSD 涨价弹性更大(需求增长快),HDD 有存量缓冲。Capex 中,存储占比约 8-10%(100 亿中 8-9 亿),品牌以三星、美光等海外为主,国产份额渐增。主控芯片需求同步上涨,国产如阿里自研 IC 正加速布局。 🔚 结语:AI 存储的机遇与挑战 ✨ AI 存储需求正从 TB/PB 跃迁至 EB 级,涨价虽是痛点,但通过国产替代、分层存储和新技术(如 MRDIMM),大厂能有效应对。未来,多模态时代将进一步拉动 HDD(冷数据主导)和 NAND(实时需求),投资者需关注供给链动态。存储不仅是成本,更是 AI 体验的核心支撑。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 存储需求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