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学院开展2025级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始业教育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研究
9月25日,2025级国际经贸规则专业始业教育在望院D120教室举行。该专业首届40名本科生全体参加。活动由执行院长陈利强教授主持,浙江省贸促会商法中心副主任李春华,浙江智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林芳,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副院长沈芳君,我校“西溪学者”领军人才兰立宏教授,国际经贸规则系主任谭艳,青年教师代表金梦老师、夏菡老师,办公室主任陈澄等出席会议。
在开场致辞和院长报告环节,陈利强院长首先对出席会议的嘉宾表示诚挚感谢,对2025级新生表示热烈欢迎和祝贺。他指出,在当前国际经贸格局深刻演变,制度、法律、规则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涉外法治已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支撑。随后,从三方面简要介绍了学院基本情况。在“一带一路”学院创立的第二年,即2021年便创办“一带一路”涉外法治人才创新实验班,目前已招收五届,初步形成了以“小语种+涉外法治”为核心特征的人才协同培养的“浙外模式”。泰国、英国牛津等海外研学通道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前两届实验班考研录取率分别达57%、48%,为优良学风写下生动注脚。学校于2023年入选首批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建设试点,携手21家涉外法治实务部门协同培养人才,并以“一会两中心”为支点高位推进平台建设,为涉外法治人才成长成才提供广阔舞台。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稳步推进,3人入选浙江省级涉外法治人才库,2人入选浙江省政府支持外经贸高质量发展专家库,2人获聘浙江省贸易救济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委员,为新专业奠定了扎实根基。值此新篇开启之际,陈院长寄语2025级全体新生:奋力成为“会外语、懂经贸、通国别、精法律”的高素质涉外法治人才。
随后,进入专家报告环节。李春华副主任以《国际经贸规则在纠纷解决中的实践》为题,系统梳理了省贸促会商事法律服务演进脉络,详细介绍了省商法中心核心职能及经贸纠纷解决的实战经验与感悟。他聚焦“调解+仲裁”双主线,以信用证瑕疵、跨国合同违约等典型案例为例,剖析了经贸争端化解技巧,详解了《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下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关键流程。他积极评价浙外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与省贸促会经贸纠纷化解工作的高度契合,勉励同学们珍惜机遇,刻苦钻研,既能在图书馆沉潜思考,也能在跨文化交流中拓宽边界,当有一天站在国际舞台发声时,不仅带着专业知识,更怀着对世界的悲悯与担当。
林芳律师以《梦想起航励志前行》为题,结合自身从国际贸易工作者转型为涉外律师的经历,分享了执业初期成功为客户追回巨额货款并获得双倍赔偿的案例,展现了涉外法律服务工作的人文关怀与专业价值。她剖析了涉外律师“一才难求”的症结:培养投入大、国际规则实战案例稀缺,系统短板叠加。由此反观,浙外开设国际经贸规则专业,正是以复合型人才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的及时之举。临别寄语,她赠予五词——“梦想、目标、行动、坚持、感恩”,勉励学子以科学思维淬炼经验,化经历为方法,久久为功,日新日进。
兰立宏教授作为教授代表,以《新形势下国际经贸规则专业特色强化与学生参与思考》为题深入剖析了中美战略博弈持续加剧、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深入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扩大背景下国家对于涉外法治人才特别是国际经贸规则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他重点从人才培养服务面向、特色优势学科、特色课程与教材开发、实战人才协同培养等四方面,阐述了浙外国际经贸规则专业的特色优势探索。他建议同学们从统筹国内法学与涉外法学学习、深化小语种与法律融合、聚焦特定国别与行业合规研学、积极参与理论与实践的深度融合等四方面,持续培养和提升个人发展核心竞争力,为浙外国际经贸规则特色学科专业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系主任谭艳老师围绕“四年一贯”成长路径,系统梳理课程模块、竞赛清单、实践项目、证书考试与升学通道,为学生绘制可执行路线图,并介绍了数据库等学习资源,勉励新生主动出击、早定坐标,以“外语+经贸+法律”复合能力抢占涉外法治新高地。
互动答疑环节,新生踊跃提问:“培养方案是否嵌入模拟谈判、案例分析、专业实习?”“毕业出口何在?”学院回应:专业以“法学+经贸+小语种”深度交叉为内核,全程植入“场景式”教学,塑造国际视野与复杂问题解决方案输出能力;毕业生主要面向地方涉外法治工作部门、跨国公司、外经贸企业、涉外律所等涉外法治岗位,职业通道清晰,前景广阔可期。
此前,陈院长与班主任谭艳老师还走访了新生宿舍,与新生和家长面对面聊需求、解疑惑,把全程关怀做在开学前。
点击蓝字丨关注我们
浙江省贸易摩擦应对研究中心
图文 | 沈一诺
一审 | 谭 艳
二审 | 兰立宏
终审 | 陈利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