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 | AI赋能,智启未来 ——记2025下半年鹿城区科学教育之“AI赋能科学教学”主题研讨会
作者:微信文章9月11日,鹿城区科学教育之“AI赋能科学教学”主题研讨会在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锦江校区举办。本次活动深入探讨了智能技术与初中科学课堂的深度融合路径,通过多维度、多层次的交流,为区域科学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新动能。
PART
AI助力教学设计:
点燃探究实践火花
01.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胡琦老师以《机械能》教学为例,呈现了一堂基于“滑草安全”真实情境的探究课。她引导学生分析事故原因,提出核心任务“如何减小滑草时的动能”,并创新运用自行训练的AI智能体,高效筛选学生对实验的猜想、优化实验方案设计,聚焦“动能与速度、质量的关系”展开深度探究。课堂中引入光电门传感器与实时数据处理软件,直观呈现实验数据与图像,显著提升了学生的科学探究与数据分析素养。
PART
智慧课堂新体验:
AI赋能教学全流程
02.
温州市南浦实验中学陈久益老师系统分享了《AI赋能初中科学教学》的实践探索。他详细介绍了从备课环节AI辅助拟定教学目标、生成情境视频,到课堂中利用“扣子空间”智能体实时解答学生疑问、分析实验方案、生成图表与互动游戏,再到课后借助AI实现精准评价与个性化反馈的全流程应用。这一实践生动展现了AI在教学各环节的增效价值,凸显了“人机协同、智慧互补”的新型课堂范式。
PART
教研组长的成长阶梯:
从零起步的系统路径
03.
温州市绣山中学刘祯婵老师以《新手组长成长阶梯》为题进行分享。她强调教研活动需系统规划,注重各项活动的关联性,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刘老师指出,提前规划、注重积累、共享优质课例与讲座资源,密切关注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是教研组实现从无到有、持续成长的关键支撑。
PART
AI赋能实践:
构建科学课堂新生态
04.
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附属教育集团学院路分校张少云老师作题为《智研·智教·智学——大数据模型驱动初中科学课堂新生态》的讲座。她以“地球碳循环”教学中应用AI情境视频为例,展示了AI在营造沉浸式学习环境方面的巨大潜力。同时,张老师客观分析了当前AI应用的局限性,并推荐了DeepSeek等易用工具,可用于生成交互动画、同类试卷与研究设计,为教师提供了一条低门槛、高效率的AI融合路径。
PART
区域引领:
AI驱动变革与未来部署
05.
温州市鹿城区教育研究院初中科学研训员吴锡理老师立足中考结果与教育发展力监测数据,强调科学教育必须积极拥抱智能时代变革。他提出了AI融入课堂的三阶段发展路径:从AI赋能教师,到教师指导学生使用AI,最终实现教师赋能AI以优化学生学习。基于此,吴老师部署了下一阶段区域教研重点工作,明确了未来半年鹿城区初中科学教学与研究的发展方向。
本次研讨活动不仅生动呈现了AI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多样化应用场景与实践成效,更深化了教师群体在“人工智能+教育”背景下的角色认知与专业发展定位。鹿城区初中科学教育将持续推进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着力构建“智教慧学”新生态,为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现代化目标不懈探索。
供稿:中学部
一审:叶慧云
二审:吴锡理
三审:院 办
鹿城区教育研究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