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免费 发表于 2025-9-21 01:22

AI时代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

作者:微信文章
最近,看到某些公众号的文章,对AI时代的到来充满了焦虑,或者说是在制造焦虑。其在文章中提出,未来人类以是否具备创造AI的能力为界限,分为“ “超智、智人、就业者、无业废人” 四种,产生类似印度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达利特种姓制度。不可否认,一项技术的发明,有利也有弊,但长期看,到底是利大于弊,利多一些。但这种观点是绝对的耸人听闻,制造和贩卖极端的焦虑情绪的行为。因此,我一直想写一篇文章,讲讲在AI时代,我们应该与如何与AI协同,如何与AI共生,利用AI解放自己,创造繁荣。让我们回顾下历次工业革命给我们人类带来的冲击和变化。工业革命带来的冲击与启示回顾历次工业革命的发展路径均呈现出:技术突破——》引发短期冲击——》人类主动转型——》技术普惠化——》生产力大发展 的规律,我认为,在AI时代,这一逻辑同样适用。不可否认,短期的冲击是不可避免的,长期看,人类的自我适应、发挥主观能动性也是必然的,最终技术普惠,技术造福人类也是一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从“手工短缺”到“机器普惠”蒸汽机的发明打破了“人力+畜力”的生产局限,纺织业率先实现机械化。1784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后,英国棉纺织厂的生产效率提升10倍以上,1830年英国纺织品产量占全球 70%,生产力的爆发式增长为全球商品流通奠定基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期,大量手工织工因机器替代失业,引发打砸、破坏机器等暴力行动,政府通过《工厂法》规范用工、普及初等教育,让工人掌握机器操作技能;另一方面,工人主动适应技术变化,从“手工操作者” 转型为 “机器维护者”、“生产管理者”,甚至衍生出机械设计、铁路建设等新兴职业。到19世纪中期,英国产业工人中掌握机器技能的群体占比超60%,工资水平较革命初期提升3倍,原本只为少数资本家创造财富的机器,最终成为改善普通民众生活的工具。最明显的证据是1850年英国人均寿命较1750年提升15 岁,棉布等商品从 “贵族专属” 也变为 “平民消费品”。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从“电力垄断”到“能源普惠”电力、内燃机的应用推动生产从“集中化” 走向 “规模化”,1879年爱迪生发明电灯后,电力逐步取代蒸汽成为核心能源,美国钢铁产量从1870年7万吨跃升至1900年的1000万吨,汽车、电话等新发明重构了人类生活方式。电力技术初期被少数大企业垄断,传统蒸汽动力工人面临失业,但人类通过“技能升级 + 产业拓展” 实现转型:学校开设电工、机械工程等课程,大量工人转型为电力技工、汽车装配工;同时,电力催生的新产业(如家电制造、城市公共交通)创造了更多岗位。1900年美国服务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工业,普通家庭逐步用上电灯、电话,原本被垄断的电力资源,最终成为普惠全民的基础设施,全球人均GDP在1900~1950年间增长2倍,人类从 “蒸汽时代” 迈入 “电气时代”,生活便捷度与舒适度实现质的飞跃。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50年代~21世纪初):从“信息壁垒”到“数字普惠”计算机、互联网的发明打破了“信息不对称”,1969年ARPANET(阿帕网)诞生后,信息传播速度从“书信月级”跃升至“网络秒级”,2025年全球互联网用户预计超54亿,约占全球总人口的65%以上。初期计算机技术仅被科研机构、大企业掌握,传统文书、线下零售从业者面临失业,但人类通过“数字素养提升 + 业态创新” 实现转型:各国普及计算机教育,从青少年到老年人逐步掌握上网、办公软件使用技能;同时,互联网催生的新职业(如电商主播、快递员、程序员)数量远超被替代岗位。2025年全球数字经济规模预计突破50万亿美元,占全球GDP的47.3%,偏远山区的农民可通过短视频卖农产品,贫困地区的学生可通过在线课程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信息壁垒被逐步打破,数字技术成为减贫、普惠的重要工具。AI时代人类如何与AI协同共存?
从以上三次工业革命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类面对挑战,并非被动承受冲击,而是通过“主动学习——》技能迭代——》价值重构”的路径,将挑战转化为发展机遇,这是我们人类最伟大之处,是人类之所以生生不息的源泉。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AI时代的到来,在个体和社会两个层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变化。
个体层面——终生学习是适应AI技术变化的唯一出路
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手工织工学习机器操作,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蒸汽工人转型电工,再到第三次工业革命中文书人员学习计算机,个体的“学习能力” 决定了能否在技术变革中立足。以当下为例,面对AI对文案、设计等岗位的冲击,我们要与AI共舞,主动学习AI知识,如:1、学习如何利用AI,首要的是如何向AI提问,这就涉及到AI提示词设计的相关知识、2、利用AI辅助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率,如将AI从“替代者”变为“合作者”——与AI协同,让AI成为我们的得力助手。你的电脑、手机装了哪些AI产品呢?3、能力强,有深厚数学、人工智能学术背景的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去开发AI产品,通用AI和专用AI领域都大有可为,处处是机会。
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人类区别于机器的核心优势,也是我们人类在每次技术革命中 不会出现大规模“废人”的根本原因。
当然,如果你对AI的到来迟迟没有反应,被动等待,那结局一定很悲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出现“AI吃人”的情形。
社会层面——“制度创新 + 资源倾斜” 保障转型公平性
历次工业革命中,国家政府通过制度设计帮助弱势群体适应技术变化是解决AI冲击的另一把钥匙: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英国颁布《工厂法》限制童工、保障工人权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建立职业教育体系,为工人提供免费技能培训;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各国推动“数字鸿沟” 治理,为贫困地区提供免费网络、计算机设备。
这些制度创新确保了技术转型不是“少数人的游戏”,而是“全民的机遇”。社会层面做好“兜底”与“赋能”,技术革命就不会导致极端分化,反而会推动全民普惠,最终实现 “技术进步与社会公平的双赢”。

AI 时代的普惠展望:遵循历史规律,技术终将服务于人类福祉

对比历次工业革命,AI 带来的挑战本质上是“技术革命的常规冲击”,而非 “人类的末日”。

从生产力角度看,AI将进一步解放人类的“重复性劳动”,让人类专注于“创造性、情感性、价值性劳动”—— 就像蒸汽机解放体力、互联网解放信息传播一样,AI将解放“脑力重复性劳动”,推动全球生产力再一次跃升。

历史已经证明,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其最终影响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与规制。只要我们延续 “个体终身学习+社会制度保障”的路径,AI终将像蒸汽机、电力、互联网一样,成为普惠人类、造福人类的工具。

未来的社会,是 “人机协同、共同发展” 的新形态,每个人都能在AI时代找到自身的价值,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福祉。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时代我们应该具备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