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的资本开支狂热到价值创造的漫漫长路
作者:微信文章线性思维是AI的最大缺陷,而金融市场是海陆空天多维度的博弈,当前AI行业的资本开支狂欢可能正在制造新的泡沫。
今天来谈谈这场由资本开支(Capex)驱动的狂欢背后隐藏的风险。
资本开支的狂欢与隐忧
眼下,全球科技巨头正在AI领域展开一场史无前例的军备竞赛。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这四家科技巨头2025年的资本开支预计将超过3000亿美元。甲骨文因为手握4500亿美元的RPO(剩余履约义务)订单,市值一夜之间暴涨2000多亿美元。
这种疯狂让我想起了1999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当时大量的资本开支用于建设光缆,光缆在美国的延伸长度从1996年的100万英里猛增到2000年的1000万英里。结果呢?世通和Global Crossing等公司最终破产,分别背负了410亿和120多亿美元的债务。
历史不会重演,但总会踩着相同的韵脚。如今,互联网基建的疯狂正在AI领域重演,只不过这次的基础设施从光缆变成了数据中心和AI芯片。
中国的AI资本开支热潮
在国内,“BAT”(百度、阿里、腾讯)也不甘示弱。二季度资本开支合计615.83亿元,同比上涨168%。
阿里巴巴第二季度资本开支为386.76亿元,同比增长220%,创下单季历史新高
腾讯资本开支同比增长119%至191.10亿元
百度资本开支同比增速近80%
字节跳动据预计今年资本开支将翻倍至近1600亿元,其中约900亿元用于AI算力采购,700亿元用于IDC基建及网络设备。
这种资本开支的狂热已经传导到产业链上游,寒武纪半年度营收增幅43倍,光模块企业中际旭创营收增长36.81%,PCB龙头胜宏科技净利润增速达366.89%,股价实现了一年5倍。
DeepSeek带来的思考 算力不是唯一路径
在所有人都沉迷于算力军备竞赛之时,DeepSeek的出现给了我们另一种思路。这家中国AI初创企业用不到600万美元的成本,训练出了对标ChatGPT-4o的模型。
这一案例让我思考,我们是否过于迷信算力?是否必须依靠巨额资本开支才能打造出优秀的AI模型?DeepSeek的成功表明,AI模型的开发成本正在显著降低,这让我们不得不重新评估当前科技大厂资本开支的合理性。
AI应用落地的漫漫长路
红杉资本在2023年做过一个测算,英伟达每卖出价值500亿美元的GPU芯片,这些芯片都需要能够创造2000亿美元以上的收入才能够偿还前期的资本投资。按照2023年的行业发展水平,即使最乐观的估计,每年依然有1250多亿美元的创收缺口需要企业用其他业务去填补。
微软在AI上的投入就是一个典型案例。自ChatGPT出现后的两个财报年中,其资本开支累计达到了1400多亿美元,但人工智能业务的年化收入才刚刚超过130亿美元。这种投入产出比令人担忧。
从轻资产到重资产的商业模式转变
更令我担忧的是,科技公司正在从轻资产模式向重资产模式转变。以Meta为例,2020年末,其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为28.64%,而经过在AI上的大量投入之后,2024年末这一比例达到了44%,甚至高于特斯拉的37.96%。
传统的互联网科技公司令人羡慕的是一套边际成本趋近于零的平台效应,扎克伯格只需要创建一个Facebook就能够获得源源不断增长的用户和广告收入,微信活跃用户从1亿级增长到10亿级,也不需要扩建10条产线造十个微信分身出来。
但现在,数据中心成了互联网公司的实体产线,高性能AI芯片成了科技公司的生产设备。科技企业正在品尝制造业之苦,利润大幅波动,资产持续折旧,现金流面临考验。
人机结合才是未来
我一直坚信人工智能只是辅助工具,不可能绝对优势地超越人类,至少在有非线性思维的AI出现之前。
AI最大的缺陷是线性思维,而金融市场是无限维度、无限变量的复杂系统。围棋只相当于两国之间的地面战,而金融市场投资就好比海、陆、空、核威慑、太空大战、金融战争的多维度博弈。
正因为如此,我赞同Google创始人Schmit的观点,人机结合能提供比机器独立更好的表现。“人机结合的交易模式,在50年后将会战胜无人参与的模式”。
对当前AI投资的思考
在当前AI概念狂热的情况下,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
警惕估值泡沫,标普500未来12个月远期市盈率约为22倍,客观上这是非常高的水平。虽然强劲的盈利增速可以部分解释高估值,但如果盈利增长不及预期,市场可能会面临大幅调整。
关注应用落地进度,资本开支最终需要转化为实际收入和利润。如果AI在应用端迟迟无法产生预期中的巨大收益,那么Capex的增加在可预见的未来所削弱的不仅仅是企业的利润,也会让这些过惯了轻资产生活的科技企业品尝到制造业之苦。
寻找真正受益于AI的细分领域,不是所有AI概念股都会受益。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在AI产业链中具有真正技术壁垒和竞争优势的企业,而不是那些仅仅蹭热点的公司。
重视国际合作的可能性,英伟达投资Intel打开了一个新思路,顶尖公司的合作可能比竞争更重要。如果中美在AI领域能够找到合作的方式,而不是完全脱钩,整个行业可能会发展得更加健康。
在狂热中保持理性
AI无疑是人类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也会创造巨大的价值。但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在狂热中保持理性,避免被线性思维和从众心理所左右。
当前的资本开支狂欢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甚至可能还会进一步加剧。但我们不要忘记,所有的技术革命最终都要回归到价值创造的基本面上。只有那些能够真正提高生产效率、创造实际价值的AI企业,才会在这场长跑中获胜。
作为投资者,我们应该关注那些具有真正技术优势、商业模式可持续、估值合理的AI企业,而不是盲目追逐热点。毕竟,投资最终还是要回到基本面分析上来,而不是单纯追逐概念和故事。
在AI这场变革中,人类智慧与机器智能的结合,可能会比单纯的算法优化带来更大的突破。这正是我们人类投资者相对于AI的优势所在,我们可以看到更广阔的图景,理解更复杂的关系,做出更综合的判断。
让我们保持冷静的头脑,在这场AI狂欢中寻找真正的价值投资机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