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9-20 19:26

AI的下半场不在网上?华为2035报告揭示新赛道

作者:微信文章
本文通过分析华为《智能世界2035》报告,指出AI发展的未来方向将从数字世界转向物理世界,强调具身智能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对开发者和企业的启示与挑战。最近圈子里聊AI,三句话离不开“参数又多了多少”、“token又便宜了多少”。大家好像默认了,AI的未来就是一条路走到黑:模型越来越大,能耗越来越高,在数字世界里无限内卷。说实话,我听得都有点审美疲劳了。直到前几天,我花了点时间,把华为那份挺厚的《智能世界2035》报告翻完了。看完的感觉,怎么说呢,不是那种“又学到了新知识”的兴奋,更像是在一个吵闹的房间里,突然有人打开了一扇窗,外面的风吹了进来。我意识到,我们可能都把劲儿使错地方了。AI的真正革命,它的下半场,根本就不在网上,而是在物理世界。Part 01AI的本质与局限我们现在玩的这些大语言模型,本质上还是在跟数据和概率打交道。它很牛,能写诗、能画画、能跟你聊天,但它没有“身体”,不真正理解我们这个世界是怎么运转的。报告里反复提一个词,叫具身智能 (Embodied Intelligence)。大白话讲,就是让AI长出“手脚”,去感知和操控真实的世界。Part 02走向物理世界的必要性这听起来很科幻,但报告里的逻辑很清楚:通用人工智能(AGI)要想实现,就必须走向物理世界。为什么?因为物理世界里有网络上没有的东西——因果、常识和真实反馈。一个在网上看了几百万张猫的照片的AI,和一个在现实中被猫挠过的机器人,谁更“懂”猫?答案不言而喻。Part 03未来AI的形态:智能体报告里把这个路径拆解得很细。未来的AI不再只是一个被动应答的工具,而是会进化成“决策伙伴”一样的AI智能体(Agent)。这种智能体能自主闭环地执行任务,从理解你的意图,到规划步骤,再到调用工具去完成。例如:
智能驾驶里的车工厂里能自己绕线打螺钉的机器人帮你管理家庭健康、自动下单买药的管家
这些都是已经发生在物理世界的AI。它们的核心不是语言交互,而是“感知-决策-行动”的一体化。Part 04理解物理世界的框架:世界模型为了让AI能理解物理世界,光靠堆数据是不够的。报告里提了个挺有意思的框架,叫世界模型。它不光有一个靠海量数据驱动的“经验引擎”(我们现在的大模型主要干这个),还有一个靠思想和规则驱动的“理念引擎”,以及一个目标驱动的“行动引擎”。说白了,就是让AI既能从数据里学经验,又懂数学物理这些底层规则,还能规划和执行。这玩意儿自己跟自己打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也就不那么“黑盒子”了。Part 05对开发者和企业的启示那么,对于身处其中的开发者和企业来说,这个趋势意味着什么?1开发者需要转变思路首先,开发者需要把思路从纯软件的、数字的世界里解放出来。未来的机会点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软硬件结合的地方。一个只会调API的程序员和一个懂得如何让AI控制机械臂的工程师,后者的价值会越来越高。系统工程的能力,即如何把不可靠的AI模块组合成一个可靠的系统,会变得极其重要。2企业需区分行业AI与通用大模型其次,企业在构建所谓的“行业AI”时,必须意识到这和训练通用大模型是两码事。就像报告里说的,网络数据几乎涵盖了所有常见主题,但关键的行业事件,比如一次灾难性的设备故障,数据是极其稀少的。行业AI必须能从这些极为罕见的事件中学习,这意味着它需要和行业知识、物理模型进行深度融合,而不只是暴力堆数据。Part 06面临的挑战当然,这条路上的坑也不会少。1能源挑战最大的挑战之一就是能源。报告预测,到2035年,全社会的算力需求会比2025年增长10万倍。这么多算力得靠什么撑着?所以,AI的发展必然会和能源技术革命死死地绑在一起。2安全与伦理挑战另一个挑战是安全和伦理。一个在网上胡说八道的AI最多让人头疼,一个在物理世界里失控的AI,后果不堪设想。怎么确保这些有“身体”的AI,它们的价值观和人类是对齐的,这是一个需要全球协作解决的问题。Part 07总结与展望总的来说,这份报告给我最大的启发是,AI的竞争已经悄悄转移了赛道。当大家还在数字世界里卷模型大小的时候,真正的破局点,其实在于谁能先把AI带进物理世界,让它获得“肉身”,在与真实世界的互动中,演化出真正的智能。所以,不妨问问自己,你的公司,你的团队,还在为token的价格焦虑吗?还是已经开始思考,如何为你的AI,安上一双能感知物理世界的眼睛,和一双能改变物理世界的手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的下半场不在网上?华为2035报告揭示新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