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投资,哪里还有机会?
作者:微信文章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9月11日,阿尔巴尼亚总理埃迪·拉马宣布任命人工智能“迪埃拉”担任公共采购部长,人类政治史翻开了前所未有的篇章。这不是科幻剧本,而是现实政治中的一幕——全球首个非人类、无实体的数字部长正式登上国家治理的舞台。
几乎在同一时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All-In》播客中预言:五年之内,人工智能的总体智慧将逼近甚至超越全人类智力之和。技术奇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逼近现实。
这背后,是一个数万亿规模的庞大产业链,试图重构整个经济生态。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AI市场规模约6157亿美元,预计2030年破2.6万亿美元,中美双极主导,2024年两国新增大模型占比86%,中国以1509个居首,美国凭技术深度领先。2024年全球AI融资超5900亿元,中美占92%,AIGC融资占比 56% 成热门;全球AI 企业超3万家,美国占34%、中国占15%,2025年全球AI独角兽超 370家,总估值破1万亿美元。
那么这个万亿的未来,还有哪些机会呢?
01
万亿的未来
1
技术层:大厂的游戏
2022年11月底,ChatGPT横空出世,上线两月用户破亿,这也直接引燃了国内大模型的创业热情。
短短一年不到,国内市场迅速进入“百模大战”。
百度“文心一言”、腾讯“混元”、阿里“通义千问”,美团联合创始人王慧文创立的光年之外,百川智能、零一万物、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AI,还有后来横空出世的Deepseek等等等等,这些项目一度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
不过大模型巨额的投入,一开始就注定了这是一场“大厂的游戏”。
先说说算力。如今,训练一个前沿大模型,万卡级别的GPU集群已经成了基础门槛。英伟达高端芯片(如A100/H100/H800)不仅价格高昂(单卡动辄十数万甚至数十万人民币),而且一卡难求。搭建并维护一个万卡集群,一次性投入就是数十亿甚至上百亿人民币,这还不包括后续电力、维护、研发等各种庞大费用。毫不夸张地说,仅算力成本一项,就足以将绝大多数玩家拒之门外了。
再来看数据。高质量、大规模、多样化的训练数据是模型智能的重要基石。而获取、清洗、标注这些数据,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和庞大的人力。尤其在中文高质量语料相对匮乏的背景下,数据的壁垒作用就愈加突显了。
最后看人才方面。优秀的AI研究员和工程师早就是各大公司争抢的对象,他们的薪酬也一直跟着水涨船高,一个顶尖AI人才的年薪,百万甚至数百万已是常态。要维持一个数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每年的人力成本就是数亿乃至数十亿,同样是中小公司难以承受的。
当算力、数据、人才,三座大山叠加在一起,形成烧钱的“飞轮”时,只有拥有雄厚资本和持续“输血”能力的企业,才能支撑这种看不到短期回报的长期投入。
零一万物天使轮估值高达10亿美元;百川智能2024年7月完成50亿元A轮融资,估值跃升至200亿元;月之暗面2024年2月A +轮超10亿美元。
9月3日,大模型独角兽Anthropic宣布完成1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928亿元)的F轮融资,最新估值达183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约1.3万亿元)。
而在近期,OpenAI正在寻求以惊人的5000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融资。
如此规模的投资,除了红杉、高瓴、a16Z等超头部基金,通常只有英伟达、微软、meta、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等这样的巨头能够承担。
另一原因是,这一投资窗口期非常短暂。部分项目在短短几个月内估值翻倍,机构常常还没来得及完成决策,就已经面临“投不起”的局面。
如今,国内的通用大模型市场逐渐收敛为“基模五强”:字节跳动、阿里巴巴、阶跃星辰、智谱AI和DeepSeek。
在梅花创投举办的一场投资人交流活动上,朱啸虎表示,国内适合做通用大模型的只有BAT之类的互联网巨头。创业公司没数据、没产品、没场景,会非常难。
他下了一个明确的论断,“今年下半年,所有的独立大模型公司都要往垂直走。”2024年AI圈的收购潮似乎佐证了他的观点。据外媒报道,2024年多家美国生成式AI公司深陷资金链断裂困境。由前OpenAI工程师和谷歌研究员创办的AI初创公司Adept正与Meta等投资方洽谈收购,此前,Adept估值已超10亿美元;打造出爆火AI新硬件AI Pin的AI智能硬件圈“当红炸子鸡”Humane,被曝一直在为其业务寻找潜在买家,预期出售价格在7.5亿至10亿美元之间,此前,Humane估值约为8.5亿美元;因Stable Diffusion模型而一战成名的AI明星创业公司Stability AI由于现金短缺,正在与多位买家沟通出售事宜;由来自谷歌、Meta的研究人员在2022年创立的AI公司Reka AI被曝可能将被数据公司Snowflake以10亿美元收购;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盛赞的搜索工具Perplexity,在更早些时候也考虑过被收购或合并。
梳理Adept、Reka AI、Stability AI等正在排队“卖身”的公司,不难发现它们均为模型层的创业公司,不仅需要承受高昂的模型训练及维护成本,而且还面临与头部大模型创业公司的激烈竞争。
对此,朱啸虎曾经这样说过:这件事情和大模型本身上没有太大关系。但就像我之前讲的,国内除了BAT之外的创业公司,这些大模型企业它自己没有产品、没有数据,做出来大模型之后怎么商业化、怎么落地呢?通用大模型比较适合平台企业(比如BAT)去做服务,独立的创业公司做通用大模型会非常难。
而相比通用大模型,垂直行业模型的商业化路径较为清晰。
这里面,就是属于创投机构的机会。
2
基础层:4万亿市值的英伟达
AI基础层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算力:AI芯片/硬件厂商、云计算平台;
数据:数据服务与处理,数据提供商;
模型工具链:AI开发框架,MLOps平台,向量数据库;
安全与合规:AI安全、伦理与合规。
以两家代表性的公司为例。
2025财年,为众多AI厂商提供算力的英伟达全年营收1305亿美元,净利润728亿美元,毛利率高达75%。在最近公布的2026财年Q2报告中,单季收入467亿美元,净利润264亿美元。
被称为“国产AI芯片第一股”的寒武纪也实现业绩爆发,2025年上半年营收28.81亿元,归母净利润10.38亿元,毛利率55.93%。股价在8月底曾短暂超越贵州茅台,成为A股“股王”。
虽然目前头部企业拥有了一定的优势,但很多细分赛道仍然还有很多机会,无论是负责智能决策的“大脑”、处理运动控制的“小脑”,还是执行精细操作的“灵巧手”,都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整体而言,目前投资人普遍认同基础层投资的两条确定性主线:
一是“国产替代与自主可控”,覆盖光电芯片、高速互联、先进封装等领域。
二是基础设施完善后,应用层将创造更大价值空间,又会拉动底层算力需求。更贴近终端应用市场、产品可快速迭代并专注于解决具体问题的企业有望快速崛起。
3
应用层:火爆的具身智能投资
应用层:机器人、移动/穿戴设备、无人机及各行业落地场景。
要说当下一级市场哪个赛道最火爆,那肯定是具身智能。
2025年7月15日,智元机器人宣布获得正大集团旗下正大机器人战略投资,双方将围绕生命科技、新零售、新消费、康养服务等领域展开全场景业务探索。7月9日,星海图近日更是接连完成A4及A5轮战略融资,两轮合计融资金额超过1亿美元(约合人民币7.1亿元)。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ntFr4P6tCXVXQczwADXZD0LjAxcOh4etynZlEkL4nSOiaickCNfiaECcdo8dM9GsLwgIWz9cnb5jk1jRvdib4YYsGQ/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imgIndex=1
其中,A4轮融资由今日资本、美团龙珠联合领投,中金保时捷基金、襄禾资本,以及老股东米哈游、无锡创投集团跟投;A5轮由美团龙珠、美团战投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基金超额加注,亦庄国投跟投,IDG资本、BV百度风投、凯辉基金、今日资本、襄禾资本等老股东追投。截至目前,星海图的融资规模已超14亿元人民币。
7月8日,具身智能初创公司它石智航宣布近期完成 1.22 亿美元天使 + 轮融资,打破了具身智能领域的天使轮融资纪录。本轮融资由美团战投领投,钧山投资、碧鸿投资、国汽投资、临港科创投、赛富投资基金、建发新兴投资共同跟投。老股东线性资本、 襄禾资本等也在本轮追加投资。7月8日,四足机器人头部企业云深处科技也宣布完成近5亿元的C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达晨财智、国新基金等联合领投,北京机器人产业发展投资基金、前海母基金、央视融媒体基金、富浙基金、华映资本、物产中大投资等机构跟投,老股东继续加持。7月7日,星动纪元宣布完成近5亿元A轮融资,由鼎晖VGC和海尔资本联合领投,厚雪资本、华映资本、襄禾资本、丰利智能等知名财务机构及产业资本跟投,老股东清流资本、清控基金等机构追加投资。8月,梅卡曼德、松延动力、聆动通用、智平方等多家机器人、具身智能公司接连完成新一轮融资。
而就在前几天,人形机器人企业Figure宣布完成10亿美元C轮融资,投后估值39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00亿元),打破全球人形机器人公司估值记录。
此次投资阵营豪华:由Parkway Venture Capital领投,Brookfield Asset Management、英伟达、麦格理资本、英特尔资本、Align Ventures、Tamarack Global、LG Technology Ventures、Salesforce、T-Mobile Ventures和Qualcomm Ventures也参与了投资。
“挤破脑袋也要上牌桌”的投资人,正用手上的资金筹码,争夺着具身智能这个万亿级赛道的“入场券”。
摩根士丹利预测,中国的人形机器人市场预计将以每年63%的速度迅速扩张,从今年的3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34亿美元。
随着商业化进程的加速,不同场景与AI的结合,正在催生一批新机会,这也是投资人接下来可以大展拳脚的赛道。
02
结语
技术层已成为大厂的游戏,投资机构机会寥寥;基础层需要深厚的产业积累与耐心,如今多由国资和人民币基金主导;应用层则被普遍看好,其核心在于对商业本质的洞察。
对于投资人来说,仅仅“保持在场”已远远不够:要么跑得足够快,把握窗口;要么扎得足够深,搭建生态。停留在中间地带,反而风险最大。
AI的大幕才刚刚拉开,错过了前戏也不要遗憾,我们正在见证新的历史时刻。
2025,我们依然在路上。。。
END
阅读推荐
1、【NO:54106】真需求:智慧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并购需求
2、【NO:25008】好项目:某脑机交互项目(新会员科创项目)拟融资
3、【招聘275期】某拟上市公司招聘IPO财务总监,期待您的加入!
4、钟铮:从车间核算员到千亿CFO!她凭什么?
5、光模块“三剑客”,与背后三位身家千万董秘——中际旭创、新易盛、天孚通信
华扬资本成立于2006年,致力于为成长型、拟上市企业提供精品投行服务。服务内容有:股权融资顾问、并购顾问、股权激励、 IPO 上市咨询。
董秘俱乐部由华扬资本联合国内200余位资深上市公司董秘共同于2014年发起成立,总部位于深圳,秉承“董秘职业成长、资本价值共享”的使命,以“成为中国值得信赖的资本服务交流平台”为发展愿景,以“将心注入、精耕细作”作为服务理念,目前发展为国内最大的董秘交流社群,在全国设有24个分会,会员人数超8000+人,其中上市公司会员2000+人,拟上市企业会员5000+人,投行机构会员1000+人。董秘俱乐部主要提供人才培训、人才猎聘等专业化资本服务,成立以来累计深度服务企业超1000家,协助并陪伴150多家企业成功上市,培养精英董秘人才超2000人。
点击“阅读原文”,可报名课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