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美国进口关税推高物价,消费者与外国出口商“买单”
美国企业借助关税上调之机抬高商品售价,尤其是零售商获利颇丰,而最终受损的却是消费者与海外出口商。一项研究显示,不少美国企业利用大幅上升的进口关税来增加自身利润。安联贸易(Allianz Trade)企业研究负责人阿诺·库哈纳森(Ano Kuhanathan)指出:“在咖啡、饮料、消费电子、服装、运动用品、玩具和珠宝等领域,美国的终端消费价格涨幅超过了进口成本的增加。”
库哈纳森强调:“贸易战的明显输家是美国消费者和外国出口商。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最终为此埋单。”这一情况出现在约77%的案例中。为应对关税成本,外国出口商不得不压低销售价格,尤其是在宠物饲料、糖、纸张、零食、冷冻食品和面条等领域。
相比之下,美国企业仅在不足四分之一的产品中承担了更多成本,主要集中在农业与食品领域,如糖果、饼干和乳制品。这主要是由于本土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
研究同时发现,在部分品类中,因进口商吸收部分成本或市场竞争作用,实际价格涨幅低于预期,例如药品。
美国零售商利润大增
据安联贸易估算,消费者购买家具时支付的价格比关税所致的成本高出约3.6%;在汽车、服装、珠宝和鞋类上则高出至多2.3%;即使是葡萄酒,消费者也多付了将近1%。
这使得美国零售业利润显著上升。数据显示,美国批发商的营业利润率在第二季度升至3.7%,而第一季度仅为1.8%。食品零售商的利润率也由3.5%升至4.6%。相反,美国折扣店在上一季度的盈利能力几乎未见变化。
库哈纳森总结称,这表明供应链的部分环节将更高的成本直接转嫁给消费者,甚至借机扩大利润。“由于市场结构,美国批发商尤其有能力在更长时间内维持较高利润率,从而实现双重收益。”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