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 AI Agent 落地:别只盯 10% 的 AI 炫技,90% 的工程基建才是胜负手
作者:微信文章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vtnA5KOyB5z8kQaiaj865yQsrr2P1XLCebUibCp16WqYe6BKctRaeogeYiaDqVCaCvsgM2yshNxibaNAMmDkYC9qBQ/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randomid=meftrwuy&tp=webp#imgIndex=0
不少企业兴冲冲启动 AI Agent 项目:砸钱采购顶级大模型、组建算法团队调优,满心期待 “智能助手秒解决问题”,结果却栽在各种 “小事” 上 ——
用户点进网页端智能体,界面卡顿半天加载不出来;多轮对话到一半,智能体突然忘了之前聊的需求,得重新复述;想对接内部财务系统自动拉数据,却因权限管控漏洞不敢上线;好不容易跑通流程,某天突然崩了,连故障原因都查不到……
这些看似 “基础” 的问题,其实指向一个被忽视的真相:企业 AI Agent 落地,10% 靠看得见的 AI 能力(对话、规划),90% 靠藏在水下的传统软件工程。技术专家 Rakesh Gohel 提出的 “冰山模型”,恰好戳中了这一核心 —— 人们惊叹水面 AI 的惊艳,却忘了水下工程才是支撑一切的基石。
一、AI Agent 的 “冰山模型”:水面 10% 与水下 90%
如果把企业 AI Agent 比作一座冰山,露出水面的 10% 是用户直接感知的 “AI 亮点”,而水下 90% 的 “工程基建层”,才是决定系统 “能不能用、好不好用、长期能用” 的关键。
1. 水面 10%:显性的 AI 能力(用户能直接看到)
这部分是 AI Agent 的 “门面”,也是企业最容易关注的部分,核心包括:
自然语言理解:能听懂用户的模糊需求(比如 “帮我汇总上月部门报销数据”);任务规划:拆解复杂需求(比如把 “做季度报告” 拆成 “拉数据→算指标→生成图表”);专项技能:如代码补全、文档分析、客户问题应答等,比如 ChatGPT 的对话、Cursor 的编程辅助。
但这些能力若没有水下工程支撑,就像 “没有底盘的超跑”—— 跑得再快,也无法稳定上路。
2. 水下 90%:隐性的工程基建层(6 大模块撑起系统)
这部分是 AI Agent 的 “骨架”,决定了系统的稳定性、安全性和扩展性,核心包含 6 大核心模块:
工程模块核心作用用户感知的 “好用” 体现前端交互系统搭建网页 / 移动端入口,设计操作流程点进界面不卡顿,3 步内找到核心功能记忆管理系统用专业数据库存储对话、任务进度聊到第 5 轮,智能体还能记得 “上次要的报表格式”认证与权限体系身份验证、角色权限管控、操作日志财务数据只有管理员能看,操作留痕可追溯工具集成模块对接 API、RPA、企业内部系统(ERP/CRM)能自动从财务系统拉数据,不用手动录入任务与监控中心拆解复杂任务、实时监控运行状态任务卡住时会提示 “正在修复”,不晾着用户数据与基建层数据治理(ETL)、数据库存储、云计算生成 100 页报表不崩溃,7×24 小时能访问比如某企业的 “客户服务 AI Agent”,表面是 “能回答售后问题”,背后靠 “前端交互(客户能在企业微信打开)+ 工具集成(对接订单系统查物流)+ 记忆管理(记得客户之前反馈的售后问题)” 三大工程模块支撑,少一个都用不了。二、为什么说 “软件工程才是落地胜负手”?
AI 技术决定 “智能体够不够聪明”,而软件工程决定 “智能体能不能服务场景”—— 尤其是企业 ToB 场景,工程能力直接决定项目成败。
1. AI 再强,也需 “工程封装” 才能落地
大模型的 “思考能力” 就像顶级发动机,但没有 “底盘、变速箱、方向盘”(工程系统),就是一堆无法使用的零件。
比如某团队用 GPT-4 做 “员工考勤助手”,能听懂 “查我上月迟到次数”,但因没做 “记忆管理”,每次查询都要用户重复 “工号”;没做 “工具集成”,无法对接考勤系统,最后只能手动回复,成了 “人工套壳 AI”。
2. 企业 ToB 需求,倒逼工程复杂度飙升
ToC 场景的 AI 助手(如聊天机器人)只需 “单点能力”,但企业 ToB 场景要 “稳定、安全、可扩展”:
对接财务系统的 AI Agent,需要 “7×24 小时不宕机”(靠数据基建层的云计算)、“数据不泄露”(靠认证体系)、“能兼容旧系统”(靠工具集成模块);某制造企业的 “生产调度 AI Agent”,因没做 “任务监控”,某次调度指令出错时无法及时报警,导致生产线停工 1 小时 —— 这些都不是 AI 技术能解决的,全靠工程设计。
3. 智能体迭代,靠的是 “工程体系” 而非 “算法调优”
AI Agent 不是 “一劳永逸” 的,需要持续优化功能、修复漏洞:
若没有 “版本管理”(工程流程),新增 “报表导出功能” 时,可能导致旧的 “数据查询功能” 崩溃;若没有 “测试体系”,修复一个小 bug 可能引入新问题 —— 这些迭代工作,90% 靠后端开发、架构师等工程人才,而非算法工程师。
三、企业落地 AI Agent 的 3 个务实建议
别再被 “AI 炫技” 带偏,从 “工程视角” 规划落地,才能少走弯路:
1. 团队:补足 “工程人才”,别只招 AI 算法岗
很多企业 AI 项目失败,是因为团队里全是 “懂大模型的”,却没 “懂系统搭建的”。建议优先配齐:
后端开发工程师(搭系统骨架、对接数据库);架构师(设计稳定、可扩展的系统架构);运维工程师(保障 7×24 小时运行、处理故障)。
2. 规划:先列 “工程清单”,再选 AI 模型
别上来就问 “选 GPT-4 还是 Claude-3”,先明确 “工程需求”:
用户在哪用?(需不需要做移动端前端?)要存什么数据?(用什么数据库做记忆管理?)对接哪些内部系统?(工具集成模块需要哪些 API?)有什么安全要求?(认证体系要做指纹登录还是工号密码?)
列完这些清单,再选适配的 AI 模型,才不会 “买了超跑却没路开”。
3. 认知:评价价值看 “系统好用”,而非 “AI 够炫”
别再把 “智能体能不能写诗句、编代码” 当核心指标,重点看:
用户能不能顺畅用?(前端交互是否友好)数据安不安全?(认证体系是否到位)对接系统稳不稳定?(工具集成是否可靠)
毕竟企业要的是 “能解决问题的系统”,不是 “只能用来演示的 AI 玩具”。
当很多企业还在比拼 “谁的 AI 更聪明” 时,真正的赢家已经在 “工程基建” 上深耕 —— 毕竟再惊艳的 AI 能力,没有稳定的系统支撑,也落不了地、服务不了用户。
而对于擅长 “把 AI 与工程结合” 的开发者来说,这正是打造实用智能体的黄金机会 —— 如果你能用 Coze 开发出兼顾 “AI 智能” 与 “工程稳定” 的智能体,现在有个让作品被千万企业看见的机会:
重磅招募:Coze 智能体开发者生态计划!
无论你开发的是企业办公类(如考勤助手、报表生成)、系统对接类(如 ERP 数据提取、CRM 客户跟进)、垂直场景类(如生产调度、财务辅助)还是其他方向的 Coze 智能体,只要能解决企业 “能用、好用” 的需求,都能加入我们的生态:
✅ 征集对象:
已在 Coze 发布上线的智能体(需具备工程化落地能力,如支持数据存储、工具对接、稳定交互等);有清晰工程落地逻辑的 Coze 智能体创意方案(需说明如何解决 “前端交互、数据安全、系统对接” 等工程问题)。
✅ 你能获得:
优质智能体入选 “企业级 Coze 明星智能体榜单”,对接企业客户资源(如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需求),曝光量翻 10 倍;个人开发者享 “萤境市场” 70% 分成,企业开发者可承接企业定制订单(如为企业开发专属系统对接型智能体),实现技术变现;免费获取 “工程化开发资源包”(含 Coze 工具集成文档、数据库对接教程、安全认证配置指南),降低开发门槛;加入 “Coze 企业智能体开发者社群”,与架构师、企业 IT 负责人交流,优先获取 Coze 工程化新功能(如批量 API 对接、高可用部署)内测资格。
👉 扫码加微信客服,备注 “企业智能体” 报名,让你的智能体从 “演示玩具” 变成企业离不开的 “实用工具”——AI Agent 的落地红利,属于懂技术更懂工程的实干者!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BictxAxHjn4bnY6EEdlIzf76L7GQxP5CzpPHmbQgDe2v77KsqLyQjVDj9Aek9dU3YrA4WBRno7TkiaKka4xXlomQ/640?wx_fmt=png&from=appmsg&randomid=lvbgn355&wxfrom=5&wx_lazy=1&tp=webp#imgIndex=6
智能体应用开发变现推荐:
✅社群交流:加入“萤境智能体开发者招募2群”(添加助理微信号:yingjingAgent),领取付费开发任务!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png/vtnA5KOyB5z8kQaiaj865yQsrr2P1XLCecricibtME742Y2oknQSICYwhgpoibpC31qfCIMsXuKKHZVc8THQn0BCjg/640?wx_fmt=png&from=appmsg&wxfrom=5&wx_lazy=1&randomid=c1pb9pkz&tp=webp
END-
右下角,您点赞和在看
小编工资涨2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