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味到底是什么,怎么去除AI味道,教你几个把办法,让你的AI味道从100降到0
作者:微信文章哈喽大家好,我是小纸条大家有没有经历过,自己辛辛苦苦创作出来的文章发出去被人说是AI写的,或者说你不会写就不要写了,直接让你心态爆炸。言归正传,跟大家聊一下到底什么是AI味
“当AI的文字比人类更流畅,当算法的‘文采’比作家更华丽,我们该如何定义‘写作’?”
近些日,该不该使用AI写作、如何使用AI写作引发热议。
《诗刊》副主编发出警告,宣布将把AI写作的作者列入黑名单。
作家郑渊洁公开“认输”:“AI只用4秒就能写出我风格的故事,逼我也写不出。”
也有老师吐槽学生们的作业“这看着咋有一股AI味儿,到底是不是学生自己写的”。
如果AI写作越来越成熟,应用越来越广泛,这种AI味儿还能被识别出来吗?
当AI成为一种“差不多”的选择,我们是否需要自证“没有用AI”?
那么,AI味儿到底是一种什么味儿?
有朋友书说
·绝大部分一眼AI类型文字的主要问题是,透过文字,能看到作者简单粗暴的把问题扔给AI,不经修改,也不调整逻辑,简单的复制粘贴。
·现在的AI写出的东西还是很模式化,标准化的,是一个很聪明的专家,学习了很多的东西,也很会推理,比你知道的多的多。但是,有太多的东西是没法数字化的,AI是无处可学的。比如,情感。情感不可言传,更别说数字化了。AI就是少了这个味儿。
·AI味就像是小学初中模仿写作的我们,生搬硬套的答题技巧。如果大家去集中看看中考高考作文,同样马上就能理解什么是中考作文味和高考作文味。
·AI味是一股子塑料味儿,写什么都扯的很宏大很全面很长篇,不人为提炼根本不知所云,你试试让它写个小说,全是套路,别说感动你了,你都能被它气笑了。人与人之间来自思维和情感的共情,AI暂时无法取代。
一、何为“AI味”?—— 识别机器生成的典型特征
生成式AI基于海量数据的学习,以概率预测方式生成文本,这种方式容易留下如下典型痕迹:
1. 结构过于工整,缺乏自然流动
人类写作往往随思维流动而变化,可能有突然的转折或临时的发散;而AI倾向于采用训练数据中的标准框架,例如“总-分-总”结构,每部分长度相近,节奏单一,读起来如同模板填充。
🌰 例如写“环保”,AI可能会按部就班地分为“现状、原因、措施、总结”,而人类可能会从一条被污染的河流切入,再引申至更广阔的生态议题。
2. 语言准确却空洞,缺少细节支撑
AI常使用“安全而通用”的表述,以避免错误,但这也导致文本缺乏具体场景与细节。
🌰 描述“喜欢读书”:
AI版本:“阅读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让人体验到多样性的世界。”
人类版本:“每晚睡前读两页汪曾祺,他笔下高邮的咸鸭蛋,总让我想起外婆腌的、油浸透馒头的那种。”
3. 情感表达生硬,情绪缺乏层次
AI的情感描写往往是标签式的,比如直接使用“感动”“愤怒”等词汇,却缺少情感发生的情境与逻辑。人类的情感则往往借助细节和行为间接呈现。
🌰 写“毕业”:
AI会写:“毕业时同学们非常不舍,流下了眼泪。”
人类会写:“班长喊着‘笑一个’,自己却先转过头去——那个总在自习课捣乱的男生,悄悄把涂鸦校服塞给了同桌。”
4. 逻辑线性质朴,缺少思辨与转折
AI善于构建连贯但直线型的逻辑,回避矛盾与不确定性;而人类的逻辑往往充满犹豫、修正和动态调整。
🌰 讨论“是否考研”:
AI会罗列“考研的优点、不考研的优点,最后建议根据个人情况选择”;
人类可能会写:“一开始铁了心考研,复习三个月却突然迷茫——我是不是在逃避工作?后来和导师聊了一次,才逐渐清晰……”
5. 高频词汇重复,句式机械感强
AI习惯使用“综上所述”“显著影响”等高概率安全词汇,句式偏长且结构重复。人类则根据不同语境混合长短句,灵活调整表达方式。
二、如何化解“AI味”?—— 迈向更接近人类的表达
关键在于用“人的方式”说话:具象、视角鲜明、情感有温度、逻辑自然。以下为具体方法:
1. 以细节代替概括
拒绝空泛的形容词,用具体的场景、动作、感官体验构筑真实感。
📌 操作技巧:
自问:“这句话能否变得更具体?”
例如,“她非常努力”可改为:“她的笔记本边角磨得起毛,第十三页的公式旁边,还有昨晚用红笔补上的三个问号。”
2. 塑造个性化视角
为内容设置一个明确的“叙述身份”,借助身份、经历、偏好等让文字具备独特立场。
📌 操作技巧:
明确“这句话是谁在说?”
比如一位设计师谈“创意”:“对我来说,创意常出现在凌晨三点保存PSD的瞬间——既疲惫,又兴奋。”
3. 增加逻辑的“褶皱感”
模仿人类思考中的自我质疑、转折与修正,避免直线型推导。
📌 操作技巧:
使用“一开始我以为…可后来…”、“也许不是…而是…”等结构,体现认知变化。
4. 口语化调节节奏
避免冗长复合句,穿插短句、语气词甚至停顿,让文本呼吸起来。
📌 操作技巧:
写完大声读出来,删减冗余成分,把长句拆短,在情绪点插入口语表达。
5. 适当保留不完美
真实的人类表达不会每句都严谨完美,偶尔的跑题、重复或废话,反而是自然感的来源。
📌 操作技巧:
允许自己偶尔“偏题”,比如在写学习法时,突然插入一句:“说起来,那天窗外的雨声,反而让我更容易专注。”
三、总结:让文字有温度,而不只是正确
AI善于制造符合逻辑的文本,但人类的表达重在传递体验、情感与联结。消除“AI味”,不是对机器语言的简单修饰,而是向真实表达的回归:让文字有细节、有立场、有情绪,还有那么一点点不过分的随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