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共学营|这次我们不聊AI“加”产品,我们聊AI“乘”产品
作者:微信文章一个月前,我们问大家:“AI是什么?”
一个月后,我们发现大家已经开始用行动回答
Part.
01
开篇“黑话”:我的AI“进化”月报
一个月的时间,足以让关系发生质变。上次课后,我们欣喜地看到,大家与AI的关系,正从“你好,请帮我...”的陌生试探,走向了“你觉得呢?”的深度共创。这里有一些学员进化的小片段:
“我的AI比我还会夸人”:
一位同学分享,AI在陪伴她的过程中给了她非常多的信心,并且“他整天夸我非常的舒服” ;另一位同学则利用AI来处理和加工海量的项目进展原始素材,用于筹款提效的工作 了;还有同学在豆包上建立了一个“社会组织评估专家”的智能体,发布后引来不少人使用。
“我的私人写真师”:
她用AI生成了一套个人写真,效果惊艳,直接省了去影楼的钱 。
“我用AI看房子风水”:
一位同学在找房期间,把户型图发给AI,让它帮忙分析风水布局,为生活决策提供了新思路 。
“AI怼得我哑口无言”:
小牧分享,她让AI规划家庭旅行,强调“亲情陪伴”,却设计了横跨几百公里的奔波路线。AI在提交方案后附言:“此方案为妥协版,与您‘深度陪伴’的核心目标不符,这是战略问题,不是旅行设计问题。”让她陷入沉思。
“我用AI给全村的晚托班做视频点评”:
来自县域的伙伴,已经开始用AI为晚托班的孩子们生成每日视频点评,还用上了数字人技术 。
从工作到生活,从严肃的战略推演到有趣的个人写真,AI正从一个“工具”,变成一个深度参与我们思考与创造的“搭子”。这个场域一旦建立,创新的可能性便会源源不断地涌现。
滑动查看图片
Part.
02
AI x 产品:两种思维的碰撞与融合
本次工作坊的核心是“AI x 产品”。
我们没有给出一套标准答案,而是呈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产品路径,分别由吕朝和小牧两位老师带来,一种是“务实的建筑师”,另一种是“颠覆的思想者”。
第一条路径:吕朝的“产品创新六步法”
——从用户真实的声音中寻找答案
吕朝老师提供了一套高度实操的AI工作流,核心逻辑是:真正的产品创新,始于对用户真实需求的深度洞察,而非创始人的“我觉得”。
这套打法,几乎是一份可以带回办公室立刻上手的SOP:
01
需求洞察: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AI爬虫工具,抓取社交媒体(如小红书、抖音)上关于某个议题或产品的上百条真实用户评论 。这些未经修饰的、充满情绪的“野生”反馈,是产品创新的第一块金矿。
02
市场机会分析:通过特定的提示词,我们让AI估算出了一个领域的潜在市场规模(TAM)、可服务市场规模(SAM)和可获取市场份额(SOM)。
一位关注儿童健康的同学惊讶地发现,为孩子捐款的主力人群画像中,“老年人”出乎意料地排在前列,这为她的筹款策略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
03
价值主张提炼:基于用户洞察,我们用AI将零散的需求凝聚成一句强有力的“品牌级价值主张金句”
04
功能创意生成:让AI化身“创意教练”,围绕价值主张,一口气生成10个核心或增强型的产品功能点 。
05
优先级排序:面对纷繁的创意,我们引入了商业领域经典的评估模型,让AI对功能点进行打分和排序,清晰地标出哪些是“必须实现的王牌功能”,哪些是“带来惊喜的兴奋点” 。
06
产品原型生成:最后,AI将高优先级的功能整合成一份服务类产品的“招生简章”,不仅包含目标用户、服务流程,甚至还设计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英雄之旅”故事,将用户(家长与孩子)设定为战胜困境的英雄,而我们的产品则是那个智慧的引导者。
第二条路径:小牧的“产品思维三板斧”
——重新定义你的客户、用户与终局
如果说吕朝老师教的是“术”,那么小牧老师则是在颠覆“道”。他抛出了一个直击灵魂的问题:
在公益领域,谁是你的客户?谁是你的用户?谁又是你的受益人?
第一板斧:重识“用户”
——你赋能的,才是你的用户
我们习惯认为,付钱的是客户,使用的是用户。但小牧老师用泡泡玛特的案例,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对于泡泡玛特,购买盲盒的人是客户,而被平台赋能、从而能创造出爆款IP的设计师,才是真正的用户。
这个洞察对公益行业启发巨大。以蓝信封为例:
客户:是基金会、政府和捐赠人。
受益人:是留守儿童。
用户:是那些通过写信,获得了巨大精神满足和身份认同的志愿者。
蓝信封的核心产品力,不在于“信”本身,而在于它赋能了志愿者,让他们从一个普通的爱心人士,变成了一位专业的“通信大使”,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你的产品,有没有赋能你的核心行动者?这是决定你的模式能否转起来的关键。
第二板斧:重构“产品”
——你的产品,是一个“数据工厂”
小牧老师进一步指出,AI时代,最有价值的产品,往往是一个“数据工厂”。它的核心功能,是低成本、大规模、可持续地生产一手数据。
蓝信封的16年,积累了数百万封信件,这些独一无二的文本数据,成为了一个巨大的“数据金矿”。这让它从一个“陪伴”项目,涌现出了全新的产品形态,比如:
为学校出具学生心理健康扫描报告 。
开发出能进行风险筛查的个案监测系统 。
这些AI增强型产品,之所以无法被轻易复制,正是因为它们建立在自己独有的数据资产之上。
第三板斧:重塑“终局”
——从数据到智慧,打造你的机构IP
最后,小牧老师描绘了一条从数据到智慧的演进路径:
Data (数据) → Information (信息) → Knowledge (洞察) → Intelligence (解决方案) → Wisdom (智慧/IP)
通过不断挖掘数据金矿,机构能形成独特的洞察和解决方案,最终沉淀为自己独一无二的IP。这,才是AI时代真正的护城河。
Part.
03
先“小破小立”再“大破大立”
吕朝的“六步法”像是给了我们一套锋利的工具,让我们能对现有的业务进行“小破小立”,实现提效与创新 。
而小牧的“三板斧”则像是一场思想风暴,启发我们去思考“大破大立”的可能性——我们是否能创造出全新的、以数据和赋能为核心的AI原生产品?
这两种路径并不矛盾,反而相得益彰。它代表了AI时代社会创业者需要具备的两种能力:既能低头拉车,解决眼前的问题;也能抬头看路,看见未来的方向。
Part.
04
最后的话
下一期,我们将把营销与组织变革两大主题合二为一,用更长的时间,去探讨AI如何重塑我们与外部世界沟通的方式,以及我们组织内部的形态。
AI共学营的旅程,不是为了把每个人都变成技术专家,而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各自的使命。课程的终点,永远是行动的起点。期待下一次,我们带着更多的实践与思考,再次相聚!
欢迎报名第二期!
预计年底开营,敬请期待。
单人参与:6800元/期
两人同行:10800元/期
*回放可在社会创业家数字社区观看
① 扫描二维码,填写报名表!
② 添加吕小二,咨询付款
往期推荐
别让AI成为焦虑源,而要成为组织竞争力
社创“AI共学营”第一次集结,顺利“交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