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唤醒机械生命,掀起AI启蒙新浪潮
作者:微信文章周末,在营口市科学技术馆全新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里,一堂别开生面的科学课正在上演。与传统课堂里安静的听讲不同,这里充满了马达的嗡鸣声、孩子们兴奋的讨论声和此起彼伏的欢笑声。二十余名小学生正聚精会神地操作着马达,为他们亲手组装的“电动螃蟹”编写代码,一场关于人工智能的启蒙之旅正从这里启航。
告别虚拟,在软硬结合中理解AI本质
本次“人工智能编程‘电动螃蟹’”科学课,是市科协联合市科技馆、市科普研学实践中心共同推出的“科技馆里的科学课”系列全新模块。课程一改以往学习的传统模式,创新性地采用了“硬件搭建+软件编程+AI概念融合”的三位一体教学法。
学生们首先从认识零件开始,亲手将材料、马达、主控板和传感器组装成一只只憨态可掬的“机械螃蟹”。硬件组装让学生理解人工智能的物理载体,明白代码是如何通过硬件来影响物理世界的。这是理解AI从‘虚拟’走向‘现实’的第一步。
从基础指令到“智能”行为,
层层递进点燃创造火花
课程的核心在于编程环节。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从最简单的指令开始,让螃蟹能够动起来,再到利用循环指令让螃蟹实现持续爬行。学生们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习了编程语法,更直观地理解了感知、决策、执行这一人工智能的核心闭环。
下一步,市科协将对此教学模式进行总结优化,并计划将其纳入常设科普课程体系,向全市中小学开放预约,让更多学生有机会体验这场软硬结合、妙趣横生的AI实践课。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