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时代,学前教育的老师何去何从?
作者:微信文章最近在读的两本书,想简单聊聊AI时代对于学前教育的老师们的影响。我相信,一定是好的影响更多。作为一个从非师范生转到学前教育行业的从业者,我感受到国内外学前教育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在早前的印象中,学前教育是大中专,选拔要求包括不限于:唱歌、跳舞、绘画、手工…… 而国外学前教育对老师的要求起步于‘观察’。可能是文化差异,传统的学前教育‘好为人师’。最著名的就是‘教学生一杯水,老师要一桶水。’是以老师为本位的教学活动。而以孩子为本位的教学活动,首先就推翻了‘孩子是一张白纸’这个大前提。在AI迅速发展真正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的‘读S书’可能真的要被推着走了。‘翻转课堂’是我近期接触到的新名词。有别于集体教学,个体学习的进程其实有快有慢。因为从事学前教育,在一线接触到0-6岁的孩子,我发现最初每一个孩子都是‘热爱学习’的。他们总是乐此不疲从‘这是什么’到‘十万个为什么’。是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变成家长血压飙升怒吼辅导的对象?一定有什么出了岔子。说回老师,我遇到过努力考编制的老师,也遇到过有了编制还毅然决然离职的老师。而今,整个大环境,因为出生率下降等原因,不少幼儿园都因为招生而关园。可是,我始终觉得,好的教育是稀缺的。好老师永远是值得追随的。越是在这个当下,越应该精进自己的专业。那么,学前老师们究竟该做些什么呢?第一步,召回自己的好奇心回归初心,空杯心态去了解和学习ChatGPT, 当前AI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如果此时不知道怎么了解和学习,那就说明需要提升‘搜索力’。可别小看‘搜索力’,即便是简单的‘关键词’就能搜出不同深度的结果。如果有人说,我对于ChatGPT并不感兴趣,或者说国外网站那都是英语,我英语不好…… 那就此刻拿出纸笔或者手机的记事本,写下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第二步,找到喜欢的东西了,该怎么做?悲观的人容易把AI当成是假想敌,把自己擅长的或者说威胁到了自己的谋生手段。乐观的人反而会把AI当成是一个得力助手,能够弥补自己某方面的不足。所以AI本身是中性的,褒贬在于使用者的动机和意图。老师们的案头工作有很多是可以请AI助力的,老师们的课件或使用记录的照片或视频AI也可以帮到很多。第三步,然后呢?受大数据的影响,现在收到的推送内容往往雷同,进而有些‘信息茧房’的感觉。主动破圈十分有必要。当找到AI对自己的帮助后,可以多花一些时间深耕,可以在网络上分享过程和结果。学前教育赛道虽然因出生率下降而越来越窄,但这个行业永不会消失。真正爱孩子且愿意倾注热情和专注的幼教人会发现没有了幼儿园/机构这样的中间环节,反而有更多机会可以接触到孩子个体和家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