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AI的核心标的
作者:微信文章市场与企业动态观察
一、市场层面
(一)AI领域
AI是当下市场核心主线,美国市场对AI的热情比中国还高。甲骨文公布业绩时称,手里有4500亿美元AI云业务订单,其中3000亿来自OpenAI,这家万亿市值的公司股价一晚上就涨了40%。这体现出市场对AI十分乐观,但泡沫也很严重。实际上,甲骨文没有那么强的算力,OpenAI也没有3000亿美元现金,就一个意向性合同,甲骨文市值一晚上就涨了3、4000亿美金,这很不合理。所以,虽然现在可以跟着炒作AI,但一定要有明确的止盈和止损纪律。我现在每周周末都会检查每个项目的止盈和止损情况,动态调整。要是项目处于上涨趋势(右侧项目),涨上去了,就把止盈线调高一些;要是项目处于震荡下跌的情况,跌下来了,也要时刻检查止损线需不需要上调,以此控制最大的亏损风险。这个市场最忌讳的就是,明明是震荡的行情,在上涨的时候忍不住贪婪去追高,这样很容易被套住。
(二)加息影响
从历史来看,在通胀上行周期,也就是没有衰退预期的降息,基本都会让美股上涨。目前美国就业情况不太好,但通胀还在上升,暂时还没到交易衰退问题的时候。所以不管投资人怎么猜测降息次数,宏观上,受CPI影响的因素在向上走,受降息影响的因素也在边际改善。这和衰退时的降息不一样,衰退时资金赌完降息,利好出尽后,就会开始担心经济基本面数据,进而大量抛售。不过美股现在宏观情况也很混乱,美国的就业问题说不定哪天就会让市场开始交易衰退预期。所以投资美股也要做好止盈和止损,算好风险和收益再出手。
二、恒科(以腾讯为例)
看了一下腾讯,虽然大家都觉得腾讯涨得慢,但它悄悄涨到了630块左右,距离2021年的历史高点只差不到10%了,想想还挺有意思的。
(一)2021年业绩
腾讯在2021年总收入是5601.18亿元,同比增长16.2%,净利润大概2200亿,但扣除处置京东投资的780亿,经营净利润是1237亿,同比增长0.9%。其中游戏业务,国内游戏同比增长6%,国际游戏同比增长31%;广告业务受行业竞争影响,Q4广告收入同比下降12.7%。
(二)2025年预测
根据最新研报,预计腾讯2025年收入在7200 - 7338亿元,同比增长10% - 12%,净利润预计在2500亿左右,净利率预计提升到33%。游戏业务方面,本土游戏《三角洲行动》表现超预期,国际游戏Q2同比增长35.3%;广告业务方面,视频号、微信搜一搜等新业务,带来高毛利广告增长,毛利率达58%;同时,AI在广告精准投放、游戏内容生产以及云服务成本优化方面都有赋能。
(三)估值对比
2021年腾讯股价在700块顶点的时候,对应当年业绩的市盈率(PE)是40左右,现在腾讯股价又接近700了,对应今年预计净利润的PE倍数是23倍。而且现在腾讯的成长性来自视频号和AI,想象空间更大,业绩也比2021年更扎实。
三、阿里巴巴情况
阿里巴巴在2020年底股价到过300以上,但从2021年开始,拼多多崛起,电商竞争加剧,股价跌到最低55块。即使2024年中国资产反弹,阿里的股价一直严重落后于腾讯,目前才刚到150,主要是阿里的净利润还没回到2021年的高点,但2025年已经能看到重新恢复增长的希望了。
(一)业绩情况
指标 2021年(实际) 2025年(预测) 变化趋势
总收入 ~7178亿元 ~9963 - 10041亿元 ↑39% - 40%
经调整净利润 ~1720亿元 ~1528 - 1663亿元 ↓8% - ↓3%
净利率 ~24.0% ~15.3% - 16.6% ↓8.7 - ↓7.4个百分点
核心增长引擎 核心电商、云计算初步商业化 AI驱动云计算、电商效率、全球化 结构优化,从规模扩张转向赋能和盈利聚焦
(二)业务变化
2025年开始,阿里在传统电商业务有很大变化,和美团竞争,顺利获得一半的外卖订单,完成了每月新增数千万活跃用户的目标。高德的扫街解,直击大众点评评榜的痛点,预计也能从大众点评搞来几千万的日活用户。用户增加会推动阿里电商业务增长。而且补贴总会停止,美团资金流太差,打不了持久战。大部分外卖用户会留在淘宝这个超级APP上,这些用户自然就是未来新增的利润。
(三)AI布局
阿里是所有互联网平台里对AI最认真的,而且是全栈AI公司,这很难得。未来大模型的竞争不只是拼大模型分数,还要看芯片自研能力、云业务基础、自有数据和生态用户数量。和OpenAI/微软(GPT)、谷歌(Gemini)、xAI/X/特斯拉(Grok)对比,阿里在芯片能力上依赖采购但积极自研,云业务是顶级的(阿里云,中国区),模型能力在中文能力上领先,自有数据有电商/金融等独特优势,生态与用户是顶级的(钉钉/淘宝等),产业链是中国市场的“全栈巨人”,市场优势明显,但面临全球挑战。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