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9-14 22:47

AI狂欢,鸡犬升天

作者:微信文章
甲骨文,股价暴涨。

首先要说,甲骨文确实是一家技术底蕴极其深厚的企业。它的数据库做得是真牛逼,没得黑。九几年就开始做关系型数据库系统,一路吃尽了企业信息化的红利,在全球市场尤其是金融、电信这些对稳定性要求极高的行业里,长期占据“默认选项”的地位。拉里·埃里森那种咄咄逼人、毫不妥协的技术自信,也确实塑造了这家公司极强的产品文化和销售铁军。

但时代终究会翻页。

进入云计算时代,尤其是“去IOE”浪潮从阿里发起、逐渐席卷整个中国科技圈之后,甲骨文在我们这边的叙事里越来越像一张褪色的老照片。数据库依然关键,但Oracle早已不是唯一选择。国内互联网大厂带头自研,一个个冒出来,虽然技术上仍有差距,但靠着贴身服务、深度定制、成本控制和对本土生态的理解,一步步把oracle从我们的视野里挤了出去。

那时候看甲骨文搞云,就觉得有点“老贵族硬穿潮牌”,怎么看怎么别扭。它的云业务起步既晚、架构又重,依赖传统License思维,当年连IBM的蓝云都打不过——人家IBM至少底层硬件积累和政府关系摆在那儿。甲骨文?感觉就是焦虑跟风,刷个存在感,生怕被时代列车彻底甩下。

更要命的是云市场的格局。在美国,亚马逊AWS、微软Azure、谷歌GCP是三座大山,其他玩家别说喝汤,连味儿都闻不着。在中国就更惨烈了,没有大厂靠山的“独立云”基本濒临倒闭,连大厂自己的云业务都屡屡传出裁员收缩的消息。前两年行业差不多已经形成共识:云计算早就从增量厮杀进入存量搏斗,大家无非是在互相挖墙脚、熬成本、比售后,谁也别想轻松增长。

然后……ChatGPT来了。

这一波生成式AI的爆发,彻底改变了战场规则。大模型训练和推理,催生了前所未有的算力焦虑。AI不只是算法战争,更是计算力的血条对决。以前大家用云,是为了省事、省成本、弹性扩展;现在用云,是为了抢显卡、抢高速网络、抢分布式训练能力——贵也要用,等也要等,因为这直接关系到模型能不能跑出来、业务能不能上线。

于是,本来已看似格局锁死的云市场,突然被轰开一个新的、天量的需求缺口。AI不只是大模型公司的游戏,更是所有云厂商的救命稻草。

结果你也看到了:甲骨文这种我们以为快要退出牌桌的老玩家,居然靠AI算力订单一夜回春。9月10日,其股价单日暴涨超30%,什么概念?差不多一天涨出三个“寒武纪”。而它靠的不是传统数据库,是AI云基础设施——其采用的芯片甚至都不是自研,而是采购英伟达和AMD。这说明什么?说明在这一波里,核心不是技术多领先,而是你能不能搞到卡、组得起集群、签得下客户。

不光是它。这两年,借助AI东风“起死回生”的还有一堆边缘云厂商。比如某山云,低迷多久了?照样一波翻盘,股价冲高十倍。另外像国外那些以前不温不火的GPU托管服务商,甚至是一些专门做大规模算力调度的中间件平台,都突然被资本捧上天。

这叫什么?

AI盛宴正酣,鸡犬皆可升天。

目前看,这波算力需求不是短期行情。能否火十年不好说,五年显然没问题,足够让一批公司续命、转型、甚至重写命运。行业的竞争逻辑也从“谁的云更稳、更便宜”,悄然转向“谁的算力更多、更快、更靠近模型巨头”。而对于很多传统企业来说,要不要上大模型、怎么上、用谁的算力,成了新一轮的“IOE式”抉择。

AI正在重构整个IT底层。而算力,就是今天的石油和电力。

全文完。

可将本号设置为星标,能更快更及时地收到推送:

https://mmbiz.qpic.cn/sz_mmbiz_jpg/EL7JTzuPD6omKdO8DmY06BzN3ADoicqId7iaEIRHL5vuTAQicUKKfrw5uLuQ3Iw7J5H7w5Z2agD4qxwsnxr7w5skA/640?wx_fmt=jpeg&from=appmsg&watermark=1&wxfrom=5&wx_lazy=1&randomid=6yhrot52&tp=webp#imgIndex=0

推荐阅读:

迎接人工智能大时代

在京生活了40多年的北大教授姚洋,只因跳槽到沪工作,狂喷北京狂吹上海

河南人的经商能力,正在爆发

清北走下神坛

广州,真的掉队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狂欢,鸡犬升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