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汇编体系总结~序章
作者:微信文章人机协同与提示词编写核心框架汇总
一、核心思想
本框架源于对AI提示词工程的抽象提炼,但其本质是一套适用于任何人机协同乃至自我管理的通用方法论。核心在于通过「结构化意图」来减少不确定性,确保高效达成目标。
二、根本要素
根本零:懂啥即背景
· 定义:提供任务相关的上下文信息、已知条件、输入数据、输出格式要求及负面约束。
· 作用:划定任务边界,确保信息对称,避免歧义和不想要的输出。
· 关键词:上下文、格式、约束。
根本一:问啥即目的
· 定义:所有行动的终极目标与最终状态。
· 作用:提供方向、定义成功、对齐共识。
· 关键词:清晰、具体、可衡量。
根本二:想啥即过程
· 定义:实现目的的关键路径、步骤序列与分工界面。
· 作用:拆解复杂度、规划资源、明确协作点。
· 关键词:可执行、有优先级、可调整。
核心标准
· 基于目的提关键过程:所有过程必须直接服务于目的,确保效率与聚焦,杜绝浪费和偏离。
三、完整执行框架
1. 背景设定:明确上下文、提供输入数据、规定输出格式、设定负面约束。
2. 角色赋予:指定执行者(人或AI)扮演的身份或专家,以提供特定视角。
3. 目标定义:清晰、具体地陈述最终要达成的任务和目的。
4. 过程拆解:将目标分解为关键步骤、思考序列或分工指令。
四、在人机关系中的演进应用
· 工具型(人主导):目的为人类单向指令,过程由人类详细规划。模式:指令 -> 执行。
· 代理型(人授权):目的为人类定义的战略目标,过程由AI在规则边界内自主规划。模式:授权 -> 自主执行。
· 共生型(协同共创):目的为双方协商的共同使命,过程为动态分工、优势互补、实时调整。模式:共识 -> 共演。
五、框架的永恒优势
1. 超越技术:不依赖特定模型,规范的是意图表达本身。
2. 无限扩展:具备递归嵌套特性,宏大目的可拆解为子目的和子过程链,形成复杂任务网络。
3. 安全对齐:是一种微观对齐机制,通过目的和过程约束确保行为符合预期。
六、高级演进形态
· 链式逻辑:将复杂的过程链拆分为多个连续的提示词或任务序列,上一个的输出作为下一个的输入。
· 自动逻辑:AI智能体能自主理解最终目的,并为自己规划关键过程链,调用工具完成任务。
七、个人行动指南
面对任何任务,皆可自问:
1. 背景是什么? (我有哪些信息、资源和限制?)
2. 我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我真正要达成的最终结果是什么?)
3. 实现它的关键过程是什么? (最重要的前三步是什么?如何分解?)
4. 我现在的行动服务于目的吗? (我是否在做最有效的事?)
总结
此框架是从AI交互中抽象出的第一性原理,它既是编写高效提示词的“咒语”,也是驱动自我管理的“算法”,更是构建未来人机共生关系的“元契约”。
以上为AI汇总,作者本人有原数据对话(与ai对话所获),勿喷。
作者编织的原数据标签为0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