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发表于 2025-9-1 21:05

Ai眼镜的市场与前景

作者:微信文章
目前AI眼镜领域发展迅速,许多科技公司都在这个领域积极布局。我会从市场表现、技术实力和产品稳定性等角度,为你介绍一些主要的参与者,特别是上市公司,并梳理产业链上的关键材料供货商。

🔍 AI眼镜市场主要参与者及产业链分析

✨ 市场概况

AI眼镜作为智能穿戴设备的“新星”,正从概念快速走向日常应用。其魅力在于它能更自然地融入我们的生活,通过语音、手势或者第一视角的影像与我们互动,甚至将数字信息叠加到现实世界中。2024年全球AI眼镜出货量约152万台,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500万台左右,市场潜力可观。

📊 AI眼镜主要品牌及产业链公司概览

下面表格汇总了在AI眼镜领域技术领先、产品较为稳定的主要公司(包括品牌方和供应链上市公司),以及它们的核心产品和关键技术供货商,帮助你快速了解:

类别 公司名称 (股票代码) 市场地位/技术优势 核心AI眼镜产品/技术 关键材料/技术供货商 (上市公司部分)

品牌厂商 Meta (META.US) 全球市场龙头,2024年销量142万台(Ray-Ban Meta) Ray-Ban Meta智能眼镜(拍摄、翻译、AI交互) 歌尔股份 (ODM代工)、舜宇光学 (摄像头模组)、德赛电池 (电池)、佰维存储 (存储芯片)

^ 小米集团 (01810.HK) 国内市场重要力量,依托供应链和生态整合 小米AI眼镜(拍照、翻译、生态联动) 歌尔股份 (ODM代工)、恒玄科技 (主控芯片)

^ 华为 依托鸿蒙生态,强调多设备协同 华为智能眼镜(音频、健康监测) (未明确提及上市公司供货商)

ODM/制造商 歌尔股份 (002241.SZ) 全球AI眼镜ODM龙头,深度绑定Meta、小米等 提供整机设计、制造、声学模组、光学显示等 自身提供整机集成,其上游包括芯片、存储、光学镜片等供应商

核心技术/组件供应商 恒玄科技 (688608.SH) 国内智能可穿戴SoC芯片龙头,进入小米AI眼镜供应链 BES2700系列智能可穿戴芯片 (支持端侧AI) -

^ 舜宇光学科技 (02382.HK) 主流AI眼镜摄像头模组核心供应商 1200万像素高端摄像头模组(用于Meta、小米等产品) -

^ 德赛电池 (000049.SZ) 智能眼镜电池系统主要供应商,配套Meta等 高密度、长续航智能眼镜电池 -

^ 佰维存储 (688525.SH) 提供AI眼镜存储解决方案 2+32GB ePOP方案(保障高速数据读写与AI推理) -

^ 则成电子 (837821.BJ) AI眼镜柔性电路板(FPC)核心供应商 FPC及FPCBA模组(连接摄像头、传感器等) -

^ 水晶光电 (002273.SZ) AR光学元件龙头,深耕光波导等技术 衍射光波导、AR眼镜光波导模组 -

🧐 如何选择“科技最好、最稳定”的AI眼镜公司?

衡量AI眼镜公司的“科技水平”和“产品稳定性”通常需综合考量:

· 技术自研与创新:是否掌握核心算法、芯片设计、先进光学显示(如光波导)等关键技术,并持续投入研发。

· 产品体验与成熟度:产品在佩戴舒适度(重量、续航)、交互准确性(语音/手势识别)、功能实用性以及量产一致性和故障率方面的表现。

· 生态整合与落地能力:能否将硬件、软件、AI算法和云服务有效整合,提供流畅稳定的用户体验,并有明确的应用场景。

· 市场反馈与口碑:用户的实际评价、市场份额以及品牌声誉。

基于以上几点,Meta(Ray-Ban)、小米、华为等品牌方因其在终端产品集成、用户体验把控和品牌生态上的努力,其产品通常更直接面向消费者,接受市场检验。而歌尔股份、恒玄科技、舜宇光学等供应链上市公司,则在各自专注的领域(ODM制造、主控芯片、光学模组)拥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量产经验,是保障AI眼镜“科技含量”和“稳定可靠”的幕后基石。它们的实力通常体现在技术指标、良品率、客户认证(如进入Meta、小米供应链)等方面。

🌟 其他有特色的非上市公司

除了上述上市公司及其关联品牌,还有一些非上市公司在AI眼镜领域也展现出了独特的创新力和技术特色:

· Rokid:国内知名的AR眼镜公司,其AI眼镜产品(如Rokid Max)在轻量化和显示效果上有不错表现。

· 雷鸟创新:在AI拍摄眼镜领域占据优势,其V3型号在国内市场份额较高。

· 瓯海眼镜(Looktech):其产品极致轻量化(仅34克) 并专注于时尚设计与日常佩戴,获得了市场认可。

· 大朋VR(DPVR):近期发布了“大朋AI眼镜”,主打第一视角拍摄和轻量化设计(46克),进军消费级AI眼镜市场。

🔧 AI眼镜的核心技术组件与挑战

一款优秀的AI眼镜,离不开以下核心技术的支撑,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

· 光学显示:这是当前的核心瓶颈之一。光波导技术(尤其是衍射光波导和阵列光波导)是实现AR功能的关键,但其光效和良率仍需提升。Micro-LED微显示技术则有望解决户外强光下的显示难题。

· 主控芯片:需要在高算力和低功耗之间取得平衡。目前高通的芯片方案占据高端市场,恒玄科技等国内厂商也在积极跟进。

· 感知与交互:包括摄像头模组(用于拍摄和环境感知)、麦克风阵列(用于语音交互)、传感器(如IMU用于姿态跟踪)等。这些元件的性能和集成度直接影响用户体验。

· 电池与续航:续航时间是影响用户体验的关键因素。目前主流AI眼镜的续航通常在4小时左右,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优化功耗管理是重点。

· 主要挑战:包括轻量化与性能的平衡、续航焦虑、散热问题以及应用生态的丰富度。

🔮 未来趋势

AI眼镜的未来发展可能会呈现以下趋势:

· 更轻更隐形:材料科学和微显示技术的进步将使眼镜形态更接近普通眼镜。

· 端侧AI更强大:随着端侧大模型和专用AI芯片的发展,本地处理能力更强,响应更实时,隐私保护更好。

· 交互更多元:语音、手势、眼动追踪等多模态交互融合,操作更直觉化。

· 应用生态更繁荣:除了现有的信息提示、导航、翻译、拍摄等,未来在工业、医疗、教育等垂直领域将有更深度的应用。

· 价格更亲民:随着产业链成熟和规模效应,AI眼镜的价格有望进一步下降,加速普及。

💎 总结一下

AI眼镜领域目前是品牌厂商与供应链企业合力推动的局面。

· 若关注消费端产品,可留意Meta(Ray-Ban)、小米、华为等品牌的最新动态和用户口碑。

· 若关注产业链投资机会,则可重点关注在ODM整机制造(歌尔股份)、主控芯片(恒玄科技)、光学镜头/模组(舜宇光学)、电池(德赛电池)、存储(佰维存储)、FPC(则成电子) 等核心环节具有技术优势且已切入头部品牌供应链的上市公司。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Ai眼镜的市场与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