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AI项目需要业务流程的地基?
作者:微信文章在最近的多场培训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现象:无论是互联网企业,还是传统制造业,很多管理者在谈到AI时都充满期待,但一旦涉及到“业务流程”和“业务流程管理(BPM)”,往往显得模糊甚至陌生。 这并非个别现象,而是国内外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它也与我在上一篇文章中提到的现实相呼应——为什么近90%的AI项目最终失败?其中一个关键原因正是企业缺乏完善的业务流程体系。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正视 业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管理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数字化的基石,更是AI真正落地的前提。
什么是业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管理?
在ABPMP《BPM CBOK®》中,业务流程被定义为:
业务流程(Business Process)是一组为了给客户或市场创造价值,而跨越组织边界与职能部门的端到端活动。
换句话说,业务流程并不是某个部门内部的工作步骤,而是从“起点到终点”的一系列协同活动,这些活动必须共同指向一个结果——交付价值。
业务流程的核心要点:
1.端到端性:流程往往横跨多个部门,而不是单点操作。
2.价值导向:流程的目的不是完成动作,而是为客户、市场或企业创造价值。
3.可重复性:流程不是一次性的项目,而是可以被持续执行的模式。
4.参与角色多样:流程可能涉及人、系统和自动化工具的协同作用。换句话说,ABPMP 的定义明确包括“自动化与非自动化流程”,说明现代业务流程通常是 人类任务与技术任务相结合 的端到端协作体系。
常见误区:流程 ≠ 审批流
在培训和咨询中,我发现很多企业对“流程”的理解存在偏差,常见的误解有:
1.把流程等同于审批流,认为业务流程就是“谁点击、谁签字、谁放行”。
2.把流程局限为人工操作步骤,忽略了自动化环节、系统任务、AI 辅助等。
3.把流程割裂为单部门视角,而非跨部门、跨系统的端到端价值链。
如果企业把业务流程仅仅理解为“审批流”或是一段人工任务,就会导致:
1.AI 无法嵌入流程,只能作为“外挂工具”;
2.流程无法真正体现“价值交付”,而只是“动作堆叠”;
3.数据无法完整沉淀,后续优化和智能化都无从谈起。
真正的业务流程,是端到端的价值链,跨越部门与系统,由人、系统和自动化工具协作完成。它关注的不是单个动作,而是最终能否为客户或市场创造价值。
如果你们企业的“流程”只存在于审批流,它真的能称为完整的业务流程吗?它能支撑 AI 的嵌入和优化吗?
ABPMP对业务流程管理(BPM)的定义
根据ABPMP给出的最新定义:
业务流程管理(BPM)是一种有纪律的方法,用于识别、设计、执行、记录、测量、监控与控制自动化和非自动化的业务流程,以实现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的持续、预期成果。” 同时强调,BPM 涵盖“通过协作、技术辅助,持续改进、创新和管理端到端业务流程,从而推动业务结果、创造价值,并帮助组织更灵活地实现目标。
这个定义指出几个关键点:
1.覆盖自动化与非自动化流程:ABPMP明确将自动化流程纳入BPM范畴,让定义更贴合当前技术趋势与实践需求。
2.端到端流程为核心:强调从流程识别到监控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是提升组织绩效和敏捷度的基础。
3.技术驱动与协作推进:指出 BPM 不仅是管理理念,也是一套技术支撑体系。
ORION如何帮助企业落地业务流程与AI
企业想让AI真正产生价值,必须先建立起可靠的业务流程体系。ORION提供了这一“地基”,通过端到端流程管理与智能编排,使AI能够顺利嵌入企业实际业务中。
1.端到端流程建模与管理
ORION帮助企业梳理、建模并运行完整的业务流程,从客户订单、生产管理到售后服务,覆盖跨部门、跨系统的端到端业务环节。
支持可视化流程设计
支持流程版本管理与迭代优化
支持流程运行数据的实时监控
通过这些功能,企业能够真正掌握流程运作全貌,让流程成为AI能够介入的有机载体。
2.流程数据驱动的持续优化
ORION平台实时采集流程运行数据,包括人工操作、系统任务和自动化环节的执行情况。
流程数据沉淀 → 指标分析 → 持续优化
实现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
为AI提供高质量、可靠的数据来源
这样,AI不再依赖孤立的数据,而是能够在真实业务场景中学习与优化,持续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3.AI融入业务流程
ORION提供多种方式将AI能力嵌入企业流程:
可编排的AI连接器:将AI模型封装成可直接调用的流程节点
Copilot协作:理解用户意图,自动触发相关流程任务
ReAct模式:结合流程上下文调用数据和系统工具,实现自主决策与任务执行
这样,AI不再是孤立的分析工具,而是成为 业务流程的一部分,能够在正确的时机介入,为企业创造真实价值。
ORION的价值在于:
帮助企业建立完整的端到端业务流程体系
实现流程的可视化管理、数据沉淀与持续优化
将AI技术与流程深度融合,让AI不只是试验品,而是真正的生产力
在 ORION的支持下,企业能够构建一个流程为地基、AI为加速器的现代化运营体系,为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提供坚实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