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一带一路”第九期讲座圆满举行:共探泰山魂魄,领略中华气象
作者:微信文章8月30日,“齐鲁文化与一带一路”系列文化讲座第九期在济南隆重举行。本期活动由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山东省东西方比较文化学会、山东大学校友企业家俱乐部、山东美术馆等共同举办,旨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深入挖掘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金才,副会长李宗刚(山东师范大学教授)、副会长李宇兵(山东大学济南校友会会长),副会长单位负责人(代表)卢中华、丁吉祥、王猛、徐和、杜江、邢树佩、李建桥等代表我会出席。
同时特邀:省政协原秘书长毕泗生,省政府原副总督学、省政协原科教文卫委员会副主任郝铁柱等领导,与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学者、各学会负责人、校友企业家及传统文化爱好者100余人共襄盛会。
1
以泰山为魂,赓续中华文脉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本期讲座特邀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张志甫教授,带来题为《泰山魂魄 中华气象——永不消逝的文化记忆》的精彩学术报告。
张教授从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谈起,系统阐释了泰山作为“文化—信仰—国家”三重符号的千年传承。
他指出,泰山不仅是中国古代最高的学术研究对象,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从孔子对泰山的研究,到历代学者对泰山的诸多建树,泰山文化承载着永不消逝的文化记忆。他通过丰富的历史资料和生动的案例,详细阐述了泰山文化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坐标,以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讲座中,张教授还深入探讨了家国情怀这一主题。他强调,家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内心深处的共同情感,是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屹立不倒的精神支柱。通过回顾历史,张教授讲述了中国人民在保卫家园、抗击外敌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英勇与坚韧,进一步凸显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他表示,这种强烈的家国情怀不仅体现在对家庭的眷恋和对国家的忠诚上,更体现在对民族命运的关切和对人类和平的向往上。
面对文化传承与现实挑战,他表示,泰山所蕴含的“和合”“担当”精神,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他呼吁,青年一代应承担起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责任,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同时,呼吁学界、业界以数字技术复原泰山封禅史,以国际语言讲好“泰山故事”,让这座“中华民族精神的瞭望塔”在新时代焕发全球光芒。
2
以讲座为媒,共筑文化桥梁
“齐鲁文化与一带一路”系列文化讲座自启动以来,已成功举办八期,成为我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品牌活动。本期讲座首次把纪念抗战胜利与文化丝路建设相结合,旨在以泰山精神凝聚民族意志,以齐鲁智慧丰富丝路内涵。
王金才在活动交流中表示,在抗战胜利80周年这一特殊年份,深入挖掘泰山文化所蕴含的民族精神与气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他指出,泰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其所代表的坚不可摧、自强不息的文化品格,正是我们在新时代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源泉。
他强调,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将继续深耕齐鲁文化沃土,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继续发挥平台优势,聚合学术、产业、媒体多方资源,为“学术的泰山”’走向大众,“文化的泰山”走向世界贡献学术类社团组织力量。
3
以仪式为礼,致敬学者风骨
讲座结束后,主办方举行简短而庄重的致敬仪式。
毕泗生、宋怀谦(省东西方比较文化学会会长)等向张志甫教授颁发“高级顾问”聘书,并赠送《杜甫望岳》书画作品,表达对先生以耄耋之年,仍心系文化传承,深耕国学、弘扬泰山文化的崇高敬意。
张教授动情地说:“这份荣誉属于所有为传承中华文化默默耕耘的同道,愿我们携手让泰山精神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这场跨越历史与当下的文化盛宴,不仅让现场听众收获了知识,更凝聚了“守护文化记忆、传承民族精神”的共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写下了生动注脚。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将继续与各界同仁一道,肩负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齐鲁力量!
活动花絮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齐鲁文化
助力文化强省建设
扫码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 sdzhwhyjh
撰稿:王光旭
审核:王金才
终审:周桂萍
山东省中华文化研究会简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