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美文 | “一带一路”上的并蒂花开:烟台港家属团致海外建设者的万里家书
作者:微信文章“一带一路”的汽笛声,在遥远的异国港口响起。烟台港人的脚步,如今已踏遍全球各地。而在这些远行者的身后,是几百个和我们一样的家庭,用默默的守候,汇聚成最坚实的后盾。
飞机起飞那一刻,怀里三岁的娃突然指着窗外喊:“爸爸!”玻璃窗映出我的笑脸,眼泪却不知不觉落在他小手上——温热也坚定。这或许就是我们海外职工家属共同的写照:把牵挂藏进心里,把笑容留给远方,转身继续把日子过得明亮踏实。
他踏入几内亚的烈日,我肩上的“扁担”也挑起了两份责任。一头是幼儿园门口稚气的小脸,一头是港区办公楼里成堆的报表。记得那一夜,孩子发高烧,我抱着他冲向医院。急诊室的钟声滴答,护士轻声问:“孩子爸爸呢?”我笑着回答:“在几内亚博凯港呢。”那语气,就像说“在隔壁加班”一样自然。
八小时的时差,把我们的生活分成两半,却分不开彼此的牵挂。他正午挥汗如雨,我深夜哼起摇篮曲;他发来工地旁绽放的凤凰木,我传去孩子学骑车的可爱模样。他镜头里有非洲兄弟热情的笑容,我录音里有孩子清脆的读书声。有一天视频,他突然不说话,原来是我身后窗台上的薄荷长出了新芽。他说:“你把家照顾得真好。”
夫妻就像一对并肩航行的船,偶尔分航,却始终朝着同一个方向。他在赤道清点物资,我在烟台迎接风雨;每次视频,我们都选择分享最好的那一刻:他为当地工友建起了遮阳棚,我举起孩子全A的成绩单。原来深厚的爱,能把苦涩也酿出甜味。日子久了,这份相隔万里的默契,让烟台的海风,仿佛真的能越过大洋,轻抚他的面庞。
前几天翻到他刚去非洲时发的消息:“梦见你炖鲅鱼,掀开锅盖那股热气扑了我一脸。”我忍不住微笑,想起无数个如我们一般的家庭——无论相隔多远,总被同一种力量紧紧相连。那口叫做“家”的大锅,总要有人托住锅底,才能让希望始终沸腾。
窗外的叶子黄了又绿,人间的别离长了又短。我们深知,远航的船终将归港,而此时的等待,早已被岁月沉淀成晶莹的琥珀,里面藏着赤道的星光、港口的晨雾,还有两颗心跨越山海同频跳动的回响。
日子一天天过去,我们渐渐明白:所谓的支持,不仅仅是等待,更是共同成长。他在万里之外为理想奋斗,我在家乡守护好我们的未来。让孩子健康成长,让远方的心有所依托——这默默的坚守,何尝不是在共同建设着我们心中的那个“港口”,那个永远温暖的家?
供稿 | 海外事务中心
文 | 赢联盟项目职工家属群体
编辑 | 刘嘉浩
审核 | 杨刚
分享、点赞、在看,讲好港口故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