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寒冬】特朗普关税“第一滴血”:40%惩罚性关税落地,缅甸服装厂现倒闭潮,工人陷入绝望
作者:微信文章@缅谈 Myanmar Talk
点击上方蓝字 缅谈 关注我们
建议点击上方🎧听全文 缅谈尽在掌握中
这篇新闻报道极具深度和人情味,它完美地将一个宏观的国际政治经济决策(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与一个缅甸底层家庭的微观生存悲剧联系在了一起。
因税率远高于泰、越等竞争对手,缅甸“来料加工”模式丧失成本优势,专家警告大规模失业与“血汗剥削”幽灵已在逼近
仰光讯 - 由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亲手点燃的贸易战火,其第一批致命的“火星”,已经飘过太平洋,落在了缅甸最脆弱的经济命脉——服装、箱包及鞋履的“来料加工(CMP)”产业之上。
一场由关税引发的“倒闭潮”和“失业潮”,正以惊人的速度,在这片土地上酝酿成型。
对于成千上万的缅甸工人而言,一个遥远国度的政治决策,正以一种最残酷的方式,直接碾碎他们本已岌岌可危的饭碗。
一个母亲的绝望:当饭碗在一夜之间被敲碎
这场风暴的第一个牺牲品,是位于仰光瑞必达镇区的“Twinkle (Myanmar)”制衣厂。
这家以生产背包为主的工厂,曾是300多名工人的生计所系。但在数天前,它已正式宣告停业。300个家庭的收入来源,在一夜之间,化为乌有。
马桑达(Ma Sandar,化名)是这300人中的一员。她是一位母亲,也是家里的顶梁柱。在政*变后经济凋敝、万物凋零的日子里,正是她在这家工厂里日复一日的缝纫,才勉强支撑着一个“上有老、下有小、旁有失业丈夫和待业兄弟”的家。
如今,工厂倒了。这个本就在贫困线上苦苦挣扎的家庭,瞬间坠入了深渊。
“是的,工厂关门了,”
马桑达的声音里充满了疲惫与茫然,
“他们说,是因为税太高了,他们交不起了。23号那天关的。现在我只能待在家里,得赶紧再去找下一份工作。还能怎么办呢,姐姐?只能去找那些还没倒闭的工厂了。”
在“Twinkle”厂,马桑达工作了将近四年。工厂倒闭时,她拿到了一笔160万缅币的遣散费。但这笔钱,在偿还了累积的债务后,早已所剩无几。望着嗷嗷待哺的女儿和依赖她生存的家人,她被这个残酷的时代,狠狠地推向了悬崖边缘。
不对等的竞争:40%关税下的“生存绝境”
“Twinkle”厂的倒闭,并非孤例,而是多米诺骨牌倒下的第一张。其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特朗普政府为缅甸量身定制的一份“死亡税率”。
根据新规,从缅甸出口到美国的商品,将被征收高达40%的惩罚性关税。
“这个数字高得离谱,”
缅甸战略与政策研究所(ISP Myanmar)的对外关系主任吴昂都奈(U Aung Thu Nyein)分析道,
“40%是一个巨大的负担。相比之下,特朗普政府的一些邻国,比如泰国,能够通过谈判将税率控制在19-20%左右;越南,也只有大约18%。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产品成本根本无法与他们竞争。结果就是,在缅甸的这些服装厂,只能走向倒闭。”
“幸存者”的恐惧:失业潮与“血汗工厂”幽灵
倒闭,仅仅是噩梦的开始。对于那些尚未倒闭的工厂和仍在岗的工人来说,一种更深层次的恐惧正在蔓延:
大规模失业潮: 随着更多工厂因失去美国订单而倒闭,更大规模的失业潮已不可避免。
“血汗剥削”加剧: 为了在更高的成本压力下生存,工厂势必会将压力转嫁给工人。一位来自伊洛瓦底省的制衣厂工人忧心忡忡地预测:“为了榨取更多利润,工厂很可能会变本加厉地压榨我们。比如,让我们加班2小时,却只给15分钟或半小时的加班费;再比如,给我们设定高到不可能完成的生产目标(Target),逼迫我们无偿加班。这些情况以前就存在,现在只会更糟。”
一次失败的外交博弈
事实上,缅甸军方领导人敏昂莱大将曾试图与美方进行博弈。他曾公开喊话,提议缅甸仅对美国商品征收0-10%的关税,以换取美方将对缅关税降低到10-20%的“优惠待遇”。
然而,华盛顿方面显然对这份提议不屑一顾,最终还是对缅甸按下了40%的“惩罚”按钮。
这场始于华盛顿的关税风暴,最终的代价,却要由像马桑达这样,在仰光闷热的厂房里,为生计苦苦挣扎的普通缅甸工人来承担。她们的命运,再一次被她们无法控制的巨大力量,无情地卷入漩涡。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真知灼见。
(#缅甸采购 编译团队)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img />
Myanmar Talk
点个
你最好看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