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关税 90 天延期尘埃落定:纺织出口再获利好,现行关税税率如何构成?
作者:微信文章中国棉花网专讯:8月12日,中美双方宣布将今年4月互相加征的34%关税中 24%的部分暂停实施90天,同时保留剩余10%加征关税。这一政策让市场悬而未决的观望心态暂时落定,国际市场积极响应,亚太股市及原油期货价格应声上涨,棉花期现货也出现小幅上扬。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地缘政治紧张的背景下,此举为纺织出口创造了更稳定的预期,既为下半年旺季备货争取了时间,也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提供了宝贵的短期调整窗口。
从现行关税税率架构来看,此次延期并非突破性进展,而是对5月日内瓦协议的延续,美方仍保留10%的对等关税和20%的芬太尼关税,隐形贸易壁垒依然存在。具体而言,中国对美国的关税主要由三部分构成:基础税率(MFN 税率)、对等关税(10%)以及清单内的反制加征关税。以进口美棉为例,其综合关税为 1%(配额内)+10%(对等关税)+15%(反制加征关税),总计 26%。
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体系则更为复杂,涵盖基础税率(MFN 税率,按商品HS 编码划分,不同品类差异显著,如棉制服装约9%-16.5%,化纤类服装部分高达 32%)、10%的对等关税、适用于所有中国输美商品的20% 芬太尼关税、2018 年起征的 301 关税(纺织品服装约 7.5%)、主要针对钢铝制品等的232 关税以及反倾销 / 反补贴税(如有)。以棉制服装输美为例,当前综合关税普遍高达46.5%-55%,部分化纤产品更高。这种高关税对纺织出口的制约已在今年逐步显现,若90天后暂停措施失效,税率将飙升至 70%-79%,中国纺织品出口将面临更大冲击。
总体而言,90 天政策缓冲期为纺织产业带来了喘息空间。短期看,或迎来订单恢复、成本压力缓解的利好。市场从“不确定” 回归 “可规划” 常态,企业成本趋于稳定,利润预期改善,有助于扩大订单与市场份额。政策发布当日,浙江、广东等地多家纺织服装出口企业便接到美国客户的紧急追加订单,上海航运交易所美西航线指数单日上涨 4.3%,预示8 月下旬有望出现抢运潮。中期而言,缓冲期为企业蓄能转型提供了关键窗口,可借此重新评估布局、强化供应链管理,拓展多元化市场以降低对美依赖。但长期仍需警惕两大挑战:一是政策变数的不确定性,二是国际竞争的持续加剧—— 今年 1-5 月,中国占美国服装进口份额降至 17.2%(同比减少 3.4 个百分点),首次被越南(17.9%)赶超。不过,当前美国对东南亚普遍加征19-20%关税,与对中国的关税税率差距缩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我国产业的相对竞争力。面对机遇与挑战,纺织产业需牢牢把握窗口期,加速订单交付、优化供应链布局,通过技术升级与市场多元化构建长期韧性,方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