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客科技 发表于 2025-8-25 17:46

关税战背后的供应链真相:中间品才是贸易战的“核武器”

作者:微信文章




近年来,各国频频加征关税,贸易保护持续升温。然而,同样是“增税”,针对最终产品(如手机)和中间投入品(如芯片),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却截然不同。

欧洲央行的最新研究报告《Tariff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揭示:关税冲击力的关键,在于它在供应链中的位置。

对最终产品征税,往往抑制进口需求,促使消费转向国内替代品;而对中间产品征税,则会层层传导,直接影响企业成本、定价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甚至引发更深层的产业链波动。

❖ 如需获得完整报告(英文版),请转发本文至朋友圈,并将截图发送至公众号后台私信小编!

01
关税的影响:最终产品VS中间产品

当关税针对的是最终产品时,由于最终产品更容易被其他替代品取代,其经济影响相对有限且短暂。以智能手机为例,如果某国对进口手机加征关税,导致手机价格上涨,但手机可替代性较高,消费者可以转向其他替代品,这种需求转移能够快速抵消关税带来的冲击。因此,此类关税虽然会暂时推高消费者价格指数,但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负面影响较小,且通胀压力通常会在短期内消退。

然而,当关税针对的是中间投入品时,情况则完全不同。以半导体芯片为例,作为现代制造业的核心零部件,芯片的可替代性低,一旦对其加征关税,企业将难以短时间内找到替代供应商,只能被迫承担成本,这将直接推高下游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

更严重的是,这种成本压力还会通过生产网络层层传导,如制造企业可能会因成本上升而减产,进而波及零部件供应商、物流企业等,形成“成本-产出”负向循环,最终导致更广泛的价格上涨和更持久的经济收缩。数据显示,中间品关税的GDP负面影响是最终品关税的2-3倍,且引发更持久的通胀压力。

02
报复性关税的双重陷阱

报告模拟了欧盟在遭遇加征出口关税时的三种应对方案,而不同的方案将导致不同的结果。

第一种是不采取报复措施,这一情景下,关税的直接影响主要体现在贸易流量减少和消费者价格的波动上,GDP仅会出现小幅下滑,通胀短暂上升但很快回落;第二种是对所有进口商品(包括最终品和中间品)全面加征报复性关税,由于投入成本冲击的累积效应,将导致GDP大幅萎缩,且通胀压力持续高企;第三种是仅针对最终消费品实施精准报复,这一策略下,GDP缩减幅度小于全面报复情景,通胀率虽然初期上升,但很快回落至目标水平,对经济的冲击最为温和。



出口关税及替代性报复措施的影响

这项研究结果也被应用在国家策略中,如2023年欧盟对我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时,就采取了相对谨慎的策略,主要针对整车而非关键电池组件。这种选择性报复既保护了欧盟的本土产业,又避免了因打击中间品进口而损害自身制造业基础。相比之下,美国对我国半导体出口管制虽意在遏制我国科技发展,但也重创了高通、英特尔等美国芯片巨头的中国市场,最终美国不得不发放临时许可。

03
对供应链的启示:如何应对贸易“武器化”?

该报告揭示了几个关信息:中间品的替代弹性低使其成为贸易战中最具杀伤力的武器,但也最容易引发反噬效应;在实施贸易报复时,精准打击比全面开战更有利于本国经济稳定。

因此,长期来看,各国对关键中间品的自主可控能力将决定其在贸易冲突中的抗风险能力,也可以说,未来的贸易竞争将越来越聚焦于对关键中间品的控制力,而非简单的关税高低。



在全球价值链深度交织的今天,关税已不再是简单的贸易壁垒工具,其经济影响依赖于关税产品在供应链中的位置。正如报告所言:“在供应链不同阶段征税,效果截然不同——政策制定者必须像外科医生一样精准,而非抡起大锤。”不过,对于国家与企业来说,加强供应链弹性和关键技术自主可控始终是应对贸易动荡的关键。

————参考资料 ————

1.《EUROPEAN CENTRAL BANK: Tariffs across the supply chain》

2.《How Tariffs Impact Supply Chain.》

*文章仅作行业资讯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关税战背后的供应链真相:中间品才是贸易战的“核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