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筑健康丝路:复星北铃赋能 “一带一路” 卫生合作新实践
作者:微信文章用科技护佑生命
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国际合作管理人才研修班
8月20日, 一场以“一带一路”卫生国际合作为核心的研学活动在复星北铃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国家卫生国际合作管理人才研修班”的学员们齐聚一堂,通过展厅参观、专家授课、实操互动等丰富环节,深度聚焦卫生领域人才培养、技术转移与急救能力建设的实践之道,为 “健康丝路” 的建设注入全新动能。
研学启程:科技硬实力直观呈现
研学首站是复星北铃企业展厅,学员们通过实物观摩与深度讲解,系统了解了复星北铃在应急医疗装备研发与生产领域的核心成果 从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便携式急救设备到5G+新能源救护车,直观感受中国医疗科技的创新突破,为跨文化卫生合作奠定技术认知基础。
专家分享:深耕卫生领域合作路径
复星医药医疗器械事业部董事长助理、本次活动主持人宇航率先开场,他强调了此次活动对于深化 “一带一路” 国家卫生领域交流合作的重要意义。随后,本次研学活动正式拉开序幕。
血液领域
人才为基 · 技术为桥
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副主任、北京市采供血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主任(兼任)邱艳,以《中国血液系统实践与国际交流》为题,从中国血液安全体系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技术转移实践路径三个维度展开分享。她指出,“一带一路” 国家血液领域合作需秉持“人才为基、技术为桥”的理念,通过标准化培训与技术共享,提升各国血液安全保障能力。
急救领域
因地制宜 · 长效赋能
北京急救中心党委副书记、(公共卫生)主任医师、医学硕士、中非医院联盟急救联合工作组中方成员代表张莉,结合中非急救合作实践案例,在《助力“一带一路”国家急救能力可持续提升》分享中,倡导“因地制宜、长效赋能”模式,从急救体系建设、人才培训、区域协同等方面,通过定制化培训与机制共建,助力“一带一路” 国家构建自主可控的急救体系。
实操赋能
心肺复苏教学 ·强化急救技能
在互动实践环节,北京急救中心现任主任医师、急救医疗培训中心主任、中国医院协会急救中心(站)分会秘书长陈志主导“心肺复苏互动”教学,通过理论解析、动作示范及学员实操演练,让学员精准掌握核心急救技能;现场演练氛围热烈,学员们积极参与、反复练习,进一步强化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实操能力。
中医援外
本土化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互动结束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首都医科大学急诊医学系副主任郭伟,以《中医援外医疗的实践模式与本土化路径》为题,结合自身在非州几内亚等国家的长期实践与培训案例,阐述了中医援外的核心价值与实施策略。
他提出,中医援外需尊重当地文化与医疗需求,通过 “本土化培养、本土化服务” 实现可持续发展,为 “一带一路” 国家卫生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此次研修班走进复星北铃,不仅让 “一带一路” 国家卫生管理人才深入了解中国在血液安全、急救能力、中医援外等领域的发展经验,更搭建起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未来,复星北铃将持续以医疗科技为支撑,依托中非医院联盟急救联合工作组等平台,助力 “一带一路” 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各国携手共筑 “健康丝路”,共创卫生合作新未来。
复星医疗器械是复星医药的核心业务平台之一,旗下整合多家海内外成员企业,业务领域涵盖“专业医疗技术与产品”、“呼吸健康” 和“医疗美容”三大战略方向。
秉持服务全球客户、造福广大患者的原则,复星医疗器械链接全球资源,融合本土实践,全方位加速医疗器械本土化、数智化战略,坚持以创新和数字化推动产业升级,紧抓机遇持续拓宽医疗器械赛道,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多元化、生态型医疗器械产业运营平台。
页:
[1]